三十九:流传千古一堂课

《论语》是高一要求的必读书,也是考试范围,更是最重要的传统经典之一。大家听一听讲解,除了方便理解和背诵,还可以积累文言文的知识,作文素材,提升语文素养,可谓一举四得。以往各期可以点击文章下方链接直接打开,或者点公开众账号主页右上角的小人标志,然后点击“查看历史消息”即可缓冲出来。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谢谢大家的点赞、关注、转发!

第三十九讲:流传千古一堂课

大家好,我是宝利老师。孔子的上课方式很灵活,随时都让学生受教育,最常用的就是大家围坐在一起聊天。话说有一天,四个学生围坐一起上了一堂小课,没想到能够流传千古,至今都为人称道。这是我们课本的选文,所以我们主要讲解其中的思想。

当时四个学生分别是51岁的子路,39岁的曾皙,31岁的冉有,18岁的公西华。哇哦,这个课堂太令人惊诧了吧,现在大家很少有这样机会。

孔子说了:因为我比你们大,不要认为我就多了不起啊。平时你们老说“不吾知”就是不了解我,那么如果现在有人要了解你们,那么将要做什么呢?

急性子的子路一听,马上脱口而出:给我个千乘之大国,受到战乱和饥荒,我一去治理,三年就能让百姓又有勇气又有方法。子路的话非常有气魄,雄才大略之感呀!但有一点不谦虚。所以夫子哂之。

孔子一如既往地嘲笑了他。“哂”就是轻蔑地笑。

扭头问冉求,冉求的回答很谦虚:给我一个小小国家,我治理三年大概可以让百姓奔小康。至于礼乐,还得等待更优秀的君子去做了。

孔子没评论,又问公西华。

公西华更谦虚,他说:不能说自己有什么才能,希望学习。国家祭祀或者会盟大会的时候我希望能做个主持人。“小相”就是司仪官。这个志向也了不起,大家有几个在十八岁的时候立志做人民代表大会的主持人的呢对吧?

孔子没点评,问曾皙,名叫点。有意识的事情出现了,曾点正在弹奏的瑟琴声音渐渐舒缓,一扫弦收束,放下琴站起来悠然地说:我和他们三个不同。

这个课堂现在怕是连想都想不出来的,老师讲课,有个音乐特长生在一旁伴奏。真是太让人神往了。我记得在讲白居易的《琵琶行》时,班上正好有个琵琶女,我就撺掇她抱来琵琶弹奏,学生朗读赏析,那个效果还真是好。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孔子鼓励曾点说下去。著名的贤者之志出现了,曾点说:我的志向是在暮春时节,穿着新做的春装,与五六个好友,六七个童子,在沂水中沐浴,在舞雩台上吹风,然后唱着歌回家。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孔子竟然喟然叹息,深深地点头说:我的志向和曾点你的一样啊!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有人问,孔子不是总想当官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吗?三个学生都是这样的理想,只有曾点的志向是春游,怎么孔子却只称赞他呢?舞雩台是什么地方呢?是鲁国的祈雨台,只有国家统治者才能上去,一般人还真不能上去吹吹风!那么应该是率众祈雨成功,国家大治。所以曾点的志向其实就是把一个国家治理完善,社会安定,百姓富足,自由民主,天下太平!这不正是孔子的最高理想吗?我们再把曾点的志向部分读一读背一背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