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赏析》孔子论教化原则之二——启发诱导
相关推荐
-
〔春秋〕孔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一.原文及译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译文: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译文 ...
-
再读《论语》(15)
89.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述而不作",是孔子自谦的说法.孔子并不真的没有创作,且不说他提出的"仁"的学说,后人把 ...
-
《经典赏析》孔子论教化原则之三——学思结合
孔子论教化原则之三--学思结合 孔子教化思想的第三个重要原则,是学习与思考相结合.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所谓"罔" ...
-
《经典赏析》孔子论教化原则之一——因材施教
孔子论教化原则之一--因材施教 孔子办学,"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不仅弟子众多,来自四面八方,而且五花八门,参差不齐.面对如此复杂的状况,怎样施教?孔子以其高 ...
-
经典赏析||《孟子》选读之二十九:因材施教
[原文] 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君子用来教导人的方法有五种):有如时雨化之者(有像及时雨那样化育草木的.化,化育,变化成长),有成德者(有成就其本有之德性的.指依据其本有之德性来教导他 ...
-
经典赏析||《孟子》选读之二十八:君子有三乐
[原文]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王天下不与存:称王天下不包括在内.王,音wàng,称王.不与存,不包括在内.与,音 yù.参与)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无故,没有变故.故,事 ...
-
经典赏析||《孟子》选读之二十七:与人为善
[原文]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拜:行礼答谢).大舜有大焉(有大焉:又更伟大了.有:通"又"):善与人同(即"与人同善",与 ...
-
经典赏析||《孟子》选读之二十六:自暴自弃,岂不哀哉
[原文] 孟子曰:"自暴(自己糟蹋自己.暴,损害,糟蹋)者,不可与有言(不能和他谈论什么道理)也:自弃(自己舍弃自己)者,不可与有为(不能和他有什么作为)也.言非(非,诋毁之意)礼义,谓之自 ...
-
经典赏析||《孟子》选读之二十五:爱人者,人恒爱之
[原文]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 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①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②,则君子必自反③ ...
-
经典赏析||《孟子》选读之二十四: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原文]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①: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②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③之.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④" -- ...
-
经典赏析||《孟子》选读之二十三:西子蒙不洁,人皆掩鼻而过
[原文] 孟子曰:"西子①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虽有恶人②,斋戒③沐浴,则可以祀上帝④." --<离娄下> [注释] ①西子:指春秋时越国美女西施,这里以她代指美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