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赏析》孔子论教化原则之三——学思结合
相关推荐
-
论语日课211:懂变通,也要讲原则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论语·泰伯>9.03) 本章是讲孔子在礼仪上能变通,维护礼的本质,同时也不完全 ...
-
薛永武:【国学智慧•论语】孔子的“礼让为国”、“患所以立”与“求为可知”
开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薛说人才 孔子把"礼"的原则推而广之,用于国家的治理,深刻揭示了人才开发中"患所以立"与"求为可知&quo ...
-
论语: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8-8)
孔子有"六经之教",本章论及其三即"诗.礼.乐",看似教学之道,实则是论教化之道即为政之道,突出强调"诗.礼.乐"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 ...
-
《经典赏析》孔子论教化原则之二——启发诱导
孔子论教化原则之二--启发诱导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所谓"愤",是指学生对某一问题想搞明白而得不到答案的激愤心情:所谓 ...
-
《经典赏析》孔子论教化原则之一——因材施教
孔子论教化原则之一--因材施教 孔子办学,"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不仅弟子众多,来自四面八方,而且五花八门,参差不齐.面对如此复杂的状况,怎样施教?孔子以其高 ...
-
经典赏析||《孟子》选读之三十九: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原文]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国家.社,土神.稷,谷神.古代帝王诸侯建国,要立坛以祭祀"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次之,君为轻.是 ...
-
经典赏析||《孟子》选读之三十八:深造欲其自得
[原文]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深造之以道:依循正确的治学方法,深入到所研究的学问里.造,至.之,指所学:本章"之"字,皆指所学而言.道,在此指正确的治学方法),欲其 ...
-
经典赏析||《孟子》选读之三十七:学贵有恒
[原文] 孟子谓高子(高子:齐国人,曾求学于孟子,未明道,去而学于他术)曰:"山径之蹊间(山坡上刚走出的小路.径,通"陉",山坡.蹊,山间始行之小径),介然用之而成路(每 ...
-
经典赏析||《孟子》选读之三十六:做事辟若掘井
[原文] 孟子曰:"有为者(指做一件正当的事情,如行仁义之事),辟若(譬如.辟,通"譬")掘井:掘井九轫(轫:通"仞",古代长度单位.周制七尺为一仞) ...
-
经典赏析||《孟子》选读之三十五:一暴十寒与专心致志
[原文] 孟子曰:"无或(或:通"惑",疑惑,奇怪)乎王(指齐宣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暴:音pù,通"曝",晒)之,十日寒(寒:阴 ...
-
经典赏析||《孟子》选读之三十四:君子志于道,不成章不达
[原文] 孟子曰:"孔子(此指孔子之道的崇高伟大),登东山(东山:鲁城东的高山)而小(小:以--为小,此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鲁,登太山(太山:即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观于海者难为 ...
-
经典赏析||《孟子》选读之三十三:学应务本
[原文] 徐子(孟子的学生,名辟)曰:"仲尼亟(亟:音qì,屡次)称于水,曰:'水哉!水哉(水啊!水啊!对水的赞美之辞)!'何取于水也(对于水有什么可称赞的呢?取,认可,称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