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婚姻,谁是赢家?

东晋经晋元帝司马睿、晋明帝司马绍,进入了晋成帝司马衍时代,其皇权分别掌握在丞相王导、太傅郗鉴和中书令庾亮三巨头手中。郗鉴有个美貌如花的女儿郗璿(也有作郗璇)待字闺中,与王羲之结婚时,儿子郗愔不过10岁,郗昙3岁。很明显,郗鉴要想个女婿撑一下门户,而琅琊王氏,家族儿郎才俊颇多,郗鉴就跟丞相王导打商量,在王家找个女婿。王导大手一挥,随便找,看中哪个是哪个。于是,就有了东床坦腹,东床快婿的典故。

《世说新语》6.19记载: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大傅郗鉴选婿,唯王羲之雀屏中选,何也?

说法一励志版:羲之醉心书法,旁若无人,举止潇洒;

说法二浪漫版:情伤过度?一览无余颓废美的葛优躺,惹人注目;

说法三现实版:王氏旁枝,无父撑腰,无关紧要,压根没有提前得到音信,寒门士族郗鉴还配不上琅琊王氏,王家诸郎都咸自矜持躲开了,只有让王羲之当挡箭牌了!

过程不重要,结局很完美。总之,无心插柳的王羲之,成了郗鉴的宝贝女婿。

郗璿,貌美,性温柔,才华横溢,关键是也书法世家女呀!重点:懂书法。完完全全是为书圣王羲之量身打造的完美妻子。这位妻子老老实实地跟王羲之生了七个儿子一个女儿。我们来仔细算一下,24岁才结婚的王羲之,到59岁去世,35年间,平均每四年多造一个娃出来。这个造人工程,让郗璿一人承担,一则见其夫恩浩荡,二则见其非同凡人,如果王羲之不乱服补品“五石散”,估计跟他老婆郗璿一样,天天操练书法,活到九十岁没有问题。

我个人认为,王羲之在这场婚姻中赚大了。老婆不仅生了小王子献之不算,还生了一个公主王孟姜,没错,哭倒长城的孟姜女跟王孟姜中间差了一个书圣爸爸。这个公主后来嫁给南阳刘畅,又生一小公主,小公主嫁给谢玄唯一的儿子谢瑍(huàn),谢氏家族唯一智商不高的,最后,居然,可是,生出了天才谢灵运。谢灵运,没错。就是谢灵运。王羲之算是谢灵运的外高祖父了!

我看到这段历史,感触良多。搞了半天,最终都还是名人窝里出名人。我们作凡人的,就不要再挣扎了!基因改造工程非百年不行,代代改造,要不断增强升级才行,才方可能出一名人矣。否则,永远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只会打洞。

我们到现在还要背诵“脚踏谢公屐,身登青云梯”什么的,没错,谢公屐,旅游鞋的鼻祖,即谢灵运,他还是山水诗派的鼻祖。人家游山玩水间,就名垂千古了,不服气不行!

相反,郗鉴赚到支撑门户的女婿没有?我个人观点:没有。王羲之就一懒散青年,有貌有才,文学青年,没啥政治野心,也没啥执政魄力!跟郗鉴的期待相差十万八千里,难怪《世说新语》里载,郗鉴本人喜欢读书,但却讨厌别人读书。不为啥,自己读书,有宏图远志,别人读书,读傻了,读呆了,读成女婿那样的,好没意思!

关键点:郗家人去王家,最终也没落什么好处。

《世说新语》19.25 :王右军郗夫人谓二弟司空(郗愔)、中郎(郗昙)曰:“王家见二谢,倾筐倒庋;见汝辈来,平平尔。汝可无烦复往。”

说起来,这是挺心酸的一段故事。郗璿都喊话两个弟弟,算了,以后你们还是别来王家了。你看谢家来人,翻箱倒柜倾情招待;你们来了,反应平平,伤自尊啊!

王谢才是真正的显门贵族,郗家从来不是。这一情况得到些微改善,还是郗愔后来有一个能力非凡的好儿子郗超,即辅佐桓温成就功业的郗参军。当然,在郗超死后,郗家在王家的待遇又再次下降。作为郗璿,想不替娘家人伤心都难啊,就是自己生的儿子也是一个超级势利眼。由此可见,东晋王朝门第观念之根深蒂困。

《世说新语》24.15记载:王子敬兄弟见郗公,蹑履问讯,甚修外生礼。及嘉宾死,皆箸高屐,仪容轻慢。命坐,皆云“有事,不暇坐。”既去,郗公慨然曰:“使嘉宾不死,鼠辈敢尔!”

郗公,即郗愔。嘉宾即郗愔的儿子郗超。说起来,王子敬(献之)兄弟去见舅舅,这前后差别也太大了。勿怪世态炎凉,只怪自己能力不强。当自己是一堆烂泥,全世界都可蹂捏;当自己变成一块板砖,甚至金砖时,全世界都手心儿捧着你,宝贝你。这是铁律,从古皆然,不奇不怪!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