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文化时间——书话千年清明
相关推荐
-
张建军||草木萌动正清明
草木萌动正清明 文\张建军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它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 ...
-
清明 |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清明 QING MING 时节 编者按: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除春节.元宵.端午.中秋外,尚有清明与重阳.千百年来,这些节日已被赋予特定的文化意义.清明最初的原意是来自于自然的现象,但最后加了中国人文的 ...
-
非物质文化遗产———清明节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清明>吟诵至今,4月4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节气,自周代流传至今已经有二千 ...
-
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
二 十 四 节 气 清 明 04.04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的这首<清明>, 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经久传诵. ...
-
【行走在乾县】人情风俗录系列文章之节日风俗----清明节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从传统的24节气来讲,它是指春分后十五天(冬至后的第104天)的一个节气.24节气的阳历时间并不十分固定,每年都有所变化,前后会相差两三天.比如,清明节大致在是阳历每年的4月4日至6 ...
-
从常德六大变化漫谈清明节习俗及孝文化
作者:毛先金 清明节,这个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的传统节日,是由农事节气演变而发展形成的.清明是我国节日体系中,唯一把节日和节气相结合的日子.如果追本溯源,就会发现,清明其实既是悲伤的日子,又是 ...
-
年年都在过清明,你知道清明节有哪些习俗吗?不只是祭祀那么简单
清明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但是又不是一个个简简单单的节气,更是我国一个传统节日.清明节之所以成为节日,和寒食节有很大的关系. 寒食节是古人们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名臣义士介子推设立,相传晋文公为了迫介 ...
-
清明节时,祭奠先人时究竟是先烧纸还是先修坟呢?讲究还真不少
引言: 清明节是我国的法定节假日,也是春暖花开,适合踏青的日子,不过在这个节日里,国人几乎都要办的一件事,那就是到陵园或者宗族祠堂中祭拜先祖,这也是清明节最主要的任务. 以前古人总是把祭祀和行军打仗并 ...
-
中国人的文化时间—— 书话千年清明 作者:萧放
作者:萧放 <光明日报>( 2021年04月03日 08版) . 清明属于春天,古有八风之说.清明风起,天地明洁,谓之清明. 在中华文明早期的时光里,清明是纯粹的农事节气日.后随着节俗的丰 ...
-
中国人的文化时间
中国人的文化时间--书话千年清明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1-04-03 02:46 作者:萧 放(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中国民协节日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清明属于春天,古有八风 ...
-
(启书原创)千年汉赋的滋养和文化的眷顾,让古渡蓬州有了历史的厚重和现代的安闲
大爱蓬州 与濂溪先生的这一交臂,却错过了九百五十七年. 那是宋仁宗嘉佑元年即公元一千零五十六年夏末,年恰二十五的濂溪先生在合州任判官,奉舅父龙图阁直学士郑向之命,往南部拜谒蒲宗孟.他乘舟而上,经果州而 ...
-
齊齋微书话|浅谈八九十年代的“文化热”
这套由中国文化与现代化丛书,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时候已经是1992年6月份了,赶上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文化热"的尾巴,出版计划上一共列了6种,但却只见到了其中的4本,另外两种 ...
-
齊斎微书话|《中国文化史迹》——一套三个名字的经典
<晚清民国时期中国名胜古迹图集>,大16开精装全套12卷.中国画报出版社2019年6月第1版第1次印刷,定价1980元.本书暨常盘大定.关野贞所著<中国文化史迹&g ...
-
书话·书事·书价之《千家诗》
<千家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这大概是陪伴我最久的一本书了.记得好象是高二时在六中校门口买的,当时学校门口经常有一个老头在摆摊,我是他的常客,因为熟了,所以敢于尽情还价.当时他 ...
-
史铁生:此也文化,彼也文化,书读得太多倒说昏话
原 生 态 史铁生 大家争论问题,有一位,坏毛病,总要从对手群中挑出个厚道的来斥问:"读过几本书呀,你就说话!" 这世上有些话,似乎谁先抢到嘴里谁就占了优势,比如"您这是 ...
-
书评与书话
书评与书话是依附在书业这棵参天大树上的两只甜果,长期以来,与书业相伴相生.而书评和书话又酷似一对孪生兄弟,乍一看模样相似,但静下心来细瞧瞧,书评和书话间还是有一定形式与内容上的差异的. 书评:望文生义 ...
-
紫雨轩书话:宋代与清代科举考试的一甲前三名
2021年5月6日 [书事](1)下午3:09-4:26分,我在县新华书店续读<是非红楼:俞平伯1954年以后的岁月>,所读为第六章<两度故乡行>(P111-P134页),本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