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会之登科

宋代段子:俗语有句话:起个大早,赶个晚集。这是生活里常见的现象,意味着有好的开始,但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原因肯定有多种,有时即使主观足够努力,结果也未必佳,这就是人生吧。

【原文】

新安汪义和会之,生于绍兴辛酉,至于己卯,十有九岁矣。歙士赴举者二千人,而解额才十二,制胜为难,而会之得预计偕。
族老来贺其祖彦及枢密曰:“几郎必践世科,吾夜梦省试别院报榜,云已荣中。”枢密答其意,而中心不怿。已而省闱失利,始以告之曰:“我自闻彼梦,固知事在他年,盖今春无亲可避也。”
后蹉跎五荐,至淳熙辛丑,复到选,而弟义端充之为文院点检试卷官,牒诣别头,乃奏名,以黄由榜登第。

相关故事(点击直读):吴虎臣梦卜||范之纲妻||邵武试院||荐福如本||定陶水族||黄池牛||简寂观土地

【白话语音文字版】

新安(即宋代徽州)的汪义和(字会之)出生在宋高宗绍兴辛酉年(绍兴十一年,1141年),到了绍兴己卯年(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他已经十九岁了。那年歙州(即徽州、新安)士子参加乡试的有两千人,但本地举人名额(解额)只有十二个,想要在这样的考试中获胜太难了,结果汪会之得到了举人资格。
有位族老前来向其祖父汪彦及枢密祝贺会之的好成绩,还说道:“几郎(应是汪会之小名)这回肯定会继承家族传统,获得功名,因我昨夜梦到会之在别院省试报榜了,说他已得到功名。”汪彦及枢密表示感谢,但是心中不快。结果汪会之省试失利,汪彦及这才跟别人说:“我自从听族老说了那个梦,就知道会之得功名是以后的事,因为咱家今年春闱没有避亲的情况。”结果,汪会之蹉跎了五次举荐,都没考上。
直到宋孝宗淳熙辛丑年(淳熙八年,1181年),汪会之再次获得举人资格。当时,他弟弟汪义端做贡院的点检试卷官,按照规定,为了避亲,汪会之要到别院参考,这回他才奏名考中,在黄由榜登第。
【祥宏点评】:汪义和,字会之,黟县(今安徽芜湖)碧山村人,汪义端兄,荫补新建县知县,淳熙八年(1181年)登进士第,后曾任武冈军(湖南)太守;汪义端,字子充,一字充之,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己丑科郑侨榜进士第三人,曾任吏部员外郎、知舒州府、监察御史、中书舍人等职。虽然哥哥汪会之早年苗头不错,但考了五轮(至少十五年)没考上,还是弟弟汪义端少年得志;这是个梦征的故事,宋代科考有避亲制度,族老梦到汪会之要在别院考试才能得到功名,意味着那年汪家有亲人在贡院做考官,就比如多年后弟弟汪义端做贡院的点检试卷官。祖父汪彦及知道那年汪会之无亲可避,所以汪会之考不上。汪会之得到功名时已经四十岁了,真是起个大早,赶个晚集;别院考试,指的是不在主考场(贡院)的考试,通常是为了避亲;枢密,枢密使简称,枢密院的一把手,这说明汪家是士大夫家庭;点检试卷官,简单说就是判卷老师;黄由,字子由,淳熙八年状元,有《黄子由魁梦》讲到他。全本夷坚志,点开免费听

(文图说明:原文电子版文字来自“中华文库”-特别致谢!再经中华书局版《夷坚志》校订;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夷坚志》简介:

宋代大文人洪迈编撰的《夷坚志》是中国古代志怪笔记小说的顶峰。它卷轶浩繁,包罗万象,流传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700多个宋代事件,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伟大的宝库之一。

《夷坚志》的时空观深契佛法、修证地圆融道家,与宋代文化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相一致。表面看,它是一本奇人、异事、神怪大全,本质上又是最真实细腻的宋代社会生活实录,极具文献价值。

宋代社会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国人的心灵格局,《夷坚志》仿若是中国人的心灵大海。人们平时沉浮其中,茫然不觉,一旦凝神静思就会发现:

天下没有新鲜事,一切尽在《夷坚志》

随手转发,积功累德

解读:祥宏谈夷坚系列之4-宋代士子与士大夫)

参考音频来自“宋朝一小时”音频专辑@喜马拉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