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宝:世福兄,我们终于见面了

         · 文化范儿 出品 ·

世福兄,我们终于见面了

宋玉宝

  2020年要过春节时,我的微信里加进来一个叫湖光山色的人,当时我已经从哈尔滨回到家乡我父母生活的小村子,由于多日奔走,加上坐火车,汽车的长途劳顿儿,从繁华的城市回到宁静的乡村,我倒在热乎乎的农家炕上,挨枕已经进入香甜的梦乡。当我第二天醒来,乡村的清晨早己经有一轮红日从东方渐渐升起,远方传来鸡鸣狗叫。我打开身边手机,发现手机微信里除了加进不少不认识的微友,还有一位密山好友留言:齐世福和你说话怎么没回音呢?我急忙把电话拔到朋友那儿,问他怎么回事?朋友告诉我说:有个叫湖光山色的人加你微友你怎么没有反应?那个人就是齐世福。我放下电活,在手机通讯录新朋友中添加了齐世福。

我和齐世福加入微信后,齐世福告诉我,他30年前就认识我,并说那时候我还背着黄书包到过他密山的家。我对他说的,一点印象没有。但齐世福这个人我知道。因为我经常听广播,看报纸。对齐世福这个名字很熟。齐世福那时在密山连珠山镇啤酒厂上班,是厂里的红人,出门车接车送,好不威风,他写的报告文学《历史的呐喊与回声》,在电台,各级报纸连播或连载。齐世福走到哪里,胳膊底下都夹个文件袋儿,西装上身,扎着领带,很有派头,红脸蛋。30年过去了,在我的记忆里,我谋过面的齐世福,就是一个夹着档案袋儿,扎着领带儿,走路威风匆匆的人。而且,我们在风尘几十年的岁月里,也并没有交集和来往,他走过怎样的人生我并不清楚。

自从我和齐世福添加了微信,我们越唠越热乎,他很热情,告诉我说:在我临回哈尔滨前,一定要见一面儿。然而,虽经我们多方努力,那时由于疫情紧张,到处不通车,虽然我们相隔不远,但终没谋上面,一直到临回哈尔滨前,我们约好见面唠唠,还是因为车不通行,我们终没见上面。带着遗憾,带着未了的心愿,我回到了哈尔滨。

回哈尔滨后,由于三个月没回原单位上班,我被除名了。经朋友介绍,我又到了哈尔滨四院打工。在不忙时,我继续写我的美篇。我和齐世福在微信里也互相有了文字来往。他时不时把他写的文字发给我欣赏。齐世福人有特点,写的作品也很有特点。我把齐世福的作品搬到美篇中,还挺受读者欢迎。齐世福在这段岁月中,显得写作劲头也很足,隔三差五就发来一篇文稿。在微信里,齐世福告诉我他天天扛麻袋,装火车皮,到兴凯湖学生那打鱼儿。一天到黑显得很忙儿。后来,齐世福又告诉我,他现在单身,住在姑娘家。不久又在火车站租了一个房子,一年租金500元。说地方很宽敞,还有园田地能栽花种菜。在认识齐世福的日子里,我感受到了他的热情,他重视朋友的友情,是一位性情中人,他认准的朋友,有一种自然熟儿,本来不熟,让他三整两整,也成了好哥们。以后,我认识了文坛大手笔《文化范儿》总编齐光瑞,我又把齐世福的文章发给他。齐光瑞对齐世福写的文章一顿神夸儿,由于两人都姓齐,姓齐的都是一家人,两人三唠两唠也成了文友。我也不由自主笑了几声,文字的神奇力量,就是把不能成为朋友的朋友变成了朋友。

不久,我突然接到齐世福从老家密山货站发来的几十斤兴凯湖半大鱼儿,活蹦乱跳,整整吃了一冬天没吃了,还有十几斤湖虾。上顿吃下顿吃,现在一见到鱼和虾,无论多鲜美多好吃,再也不想吃了。2021年五一前,我回了一趟家乡密山,也就是前一个星期前,即2021年4月28日,我从密山市民大厦办完事后,开始联系齐世福见面。齐世福在电话里告诉我,他现在可忙了,但无论在忙我们哥们也要见一面,毕竟30年没谋面。我们在电话里约好见面地点。我从密山市民大厦出来,花15元钱打了一个出租车,从北大营坐车来到密山和平乡,也就是运输连,龙广广电楼不远的一条乡路上往里走的一个村子十字路口,在路口,我放下背包,来来往往的车辆还挺繁华,路是水泥路,路两面都是农家砖瓦房子,远处还连着农家院。在村路上,走过来一个生活着几十年的老人,他告诉我:这个村叫幸福村。我指着手机中齐世福的照片,问老人认不认识?老人左看右看告诉我说:虽然在村里住了许多年,但我说的这个人,他真不认识。因为齐世福是刚搬来不久的住户,住的是他姑娘的房子,难怪老人不认识。本来约好和齐世福1个小时后见面,但现在两小时都过去了,齐世福还没露面,不知齐世福捣什么鬼?此时此刻的我,也在想象着,齐世福到底长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不是那个网上高大的齐世福?两小时后不久,从我前方不远一个屯路路口,走出来一个戴着眼镜儿,红脸蛋,不高个,走路很有劲头的人,大老远就打招呼:玉宝来了。走到跟前,齐世福跟我网上看到的高个头,西装领带的齐世福完全两重天,不知齐世福的个头是扛麻袋压回去了,还是由于岁月的奔波疲劳自然褪化。总知,在我的想象中,齐世福应该是位很高个头的人。我和齐世福简单唠了几句,他脸上露着快乐的微笑儿,我让他领着,到他的住处看一看,感受一下他的人生,他的生活。在路上,齐世福向我介绍,他在一家鱼池工作,实际上这家鱼池是他家亲属的,他不愿意干,但碍于亲属多次找他,他还是去了。由于送三轮去了,步行从姑娘家来接我,所以晚来了。在齐世福的带领下,东拐西拐,在一处陈旧的小砖房门前停下,齐世福从兜儿里摸出一把小钥匙一捅儿,锁开了。推门进去,这是一间小门楼式的套房,里面屋里屋外堆满杂物儿,走进最里间是齐世福的卧室,屋里地上放着几袋子臭鱼儿,书柜里堆满他视为珍爱的书籍,屋里最新的东西就是一个名牌冰箱立在地中间,最里面有一铺小炕,上面铺着不算新的炕革儿,这就是齐世福生活的地方。屋内到处落满灰尘,这就是因为没有女人,一个人生活的写照。她说妻子早离婚了,总想再找一个人在一起生活,但一直没有遇到另一半女性知已。如今也已经快奔70岁了。齐世福很健谈,坐在炕上,谈他的人生,谈他的生活,谈他晚年的人生规化。他要多挣钱,人老了没有钱不行,所以最近半年也没怎么动笔写东西。在他家的书柜里,齐世福抽出他写的村志乡志给我看,我随手翻翻,齐世福文字功底很深。由于齐世福在写作黄金的岁月里,经常参加省内外写作大家的讲课,因此他结识认识了不少文学大家,他的文字水平己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也就是齐世福这个人,他曾经是密山市一个闻名省内外的笔杆子,齐世福的名字早己经通过电波,报纸被省内外不少听众和读者所熟知。

从齐世福的家里出来,我们约朋友步行赶到一个叫十里香的饭店,在酒桌上,看着高谈阔论的齐世福,我仿佛又感受到了多年前读到的齐世福在《黑龙江农村报》上发表的获奖文章《放牛哥对我说》:在一个向阳山坡上,一位放牛哥对俺说:俺不是显摆’…………

作者简介

宋玉宝,1969年3月15日生人,老家密山市黑台镇农业村村民,初中文化。19岁辍学后开始学习写作,酷爱新闻,散文,人物写作。连续三年被(牡丹江日报社)评为一等通讯员,1991年,写了(卖甜难读者来信),受到黑龙江省省长邵奇惠批示,中共宁安县委书记靖殿元批示。多年来,累计在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发表消息,小新闻故事,小散文,人物特写1000余篇,之后摞笔7年,直至2017年,幸遇著名编辑,记者鲁戈,重新提笔,开始在朋友圈写人物。2019年,开始进军美篇平台,写出各类人物文章630篇。目前在哈尔滨第四医院打工。

欢迎在留言区内评论

文化范儿,文化人的家,读出精彩,写出温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