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方证概述(下篇)

(0)

相关推荐

  • 三十七

    ​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37) 这一条是论述太阳伤寒时日已久的三种转归. 从"脉但浮者,与麻黄汤"可知为太阳伤 ...

  • 伤寒论学习:57条-60条

    伤寒论学习小组讨论记录 主持人:林利城老师 参与者:林佳明老师.高一萍老师.林利城老师.梁天.符英.刘敏.陈小芳.丁国才及诸位同仁(不一一列举) 讨论伤寒条文:57-60条 时间:2017年07月18 ...

  •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37条)

    从头学中医 让更多人了解中医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37条) 讲者:孙洁  编辑:东旭 37.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小柴胡汤方 ...

  • 中医经典征文大赛作品展播(37)|《伤寒论》药后取汗而解意义探析

    本次新媒体征文大赛系列活动由光明日报教育部.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联合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承办,北京龙诚自然科学研究院.山西昂生医药集团张仲景学院和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协办. 长期以来,对于 ...

  • 刘渡舟:伤寒论方证概述(上篇)

    <伤寒论>为公元三世纪初东汉末年医学大师张仲景所著,是一部实用价值较高的古典医籍,它既有理论又密切结合临床实际,理法方药兼备,奠定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基础,并从此开辟了汤液治病的广阔途径. ...

  • 胡希恕讲伤寒论 方证辨证论1

    这就是我研究这个伤寒论呀,伤寒论它是,张仲景他这个辨证的体系呀就我写那引言,他是讲六经八纲,最后辨方证.这个方证在张仲景这个辨证呀就是一个最重要,最具体,最末的这么一个阶段.那么解释这个方证,方证是这 ...

  • 《伤寒论》概述——《伤寒论》通俗讲话之一

    张机,字仲景,是公元二世纪东汉时代,生长在南郡涅阳间(在河南镇平县西北)一位杰出的临床医家.医林列传,称张氏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但汉书无传.在建安(汉献帝年号)纪元的十年间,他由于宗族害了传染病,死 ...

  • 伤寒论方证总汇(中医经方人、中医经方好者必背方证)干货收藏

    桂枝汤病类方证一 桂枝汤方证: 1.桂枝汤方证: 1.)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浮弱者. 2.)病常自汗出,或时发热汗出者 3.)发汗或下之,而表未解者 4.)太阳阳明并病,汗多,脉迟表未罢者 ...

  • 伤寒论方证病机类要(桂枝加附子汤)

    2.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炙,三两) 生姜(切,三两) 大枣(擘,十二枚)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相关条文: 21.太 ...

  • 伤寒论方证病机类要(桂枝汤)

    一.桂枝汤类 1.桂枝汤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炙,二两) 生姜(切,三两) 大枣(擘,十二枚) 上五味,(口父) 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 ...

  • 【中医】伤寒论六经概述

    伤寒论六经概述特别提示本篇内容仅限于中医临床医师辨证论治使用,禁止非医护人员采用,若因私自采用出现的任何后果,与本平台无关.太阳本证经证中风表虚桂枝汤证桂枝汤兼证1.桂枝加葛根汤2.桂加厚朴杏子汤3. ...

  • 明师解惑 | 桂枝汤去芍药汤方证概述

    本文节选自薛院长伤寒论读书会讲稿 原文:"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21) 桂枝去芍药汤方: 桂枝去皮,三两   甘草炙,二两   生姜切,三两  大枣擘 ...

  • 伤寒论方证图表一目了然

    伤寒论方证图表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