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师解惑 | 桂枝汤去芍药汤方证概述
相关推荐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23
23.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 ...
-
第七节:阴阳两虚证的辩证及相关经方的学习要点
本期要掌握太阳病有阴阳寒热虚实的转化及证治大法.熟悉经方:芍药甘草附子汤.甘草干姜汤.芍药甘草汤.调胃承气汤.四逆汤.炙甘草汤的证治要点.#健康明星计划# [桃花岛陈药师按]<伤寒论>中关 ...
-
学习伤寒杂病论中医思维1,2
上海的一名老中医在视频上说,现在的中医药已经名存实亡了.即使掌握了中医的辨证施治之法,但药是假的,你如何能看的好病?即使神医在世,也治不好病,因为药都是假的,要不然就是不是地道药材.不按照地方产什么药 ...
-
仲景用附子
生附子与炮附子的区别与用方示例-- 山田氏云:仲景氏之用附子,其与干姜配者皆生用,四逆.通脉四逆.白通加猪胆汁.茯苓四逆.干姜附子诸剂是也.其与他药配者,皆炮用,附子汤.真武汤.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 ...
-
《伤寒论》解读——7-10条
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11) 这一条承 7 条指出寒热的表里,说明寒热的真假,首次体现了辨证的方法,明析寒热的现象与本质,指导医者 ...
-
天使伤寒--六十二条文讲解
六十二条: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发汗后可能是用了麻黄汤也可能是用了桂枝汤,不管是用了什么,反正是发了汗了,正常的话应该是脉静身凉,发烧.身疼痛除掉了,但是 ...
-
表证发汗后,汗出表不解,如何辨证?
许叔微(1079-1154年),字知可,宋真州(今江苏仪征市)白沙人,南宋医学家.曾为翰林学士,成年后发愤钻研医学,活人甚众.著<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伤寒九十 ...
-
桂枝药证——黄煌教授
小石头的博客 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嫩枝,主产于我国广东.广西等地.其幼嫩而香气浓郁者,品质较佳.<神农本草经>谓桂枝"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伤寒 ...
-
茶话《伤寒论》讲义,第12讲:桂枝汤证5(桂枝去芍药汤),“去芍药”的真相
朋友们大家好,我是陈胜昔,网名Water,今天带给大家"茶话<伤寒论>"第12讲.有人问我,为什么总是用<说文解字>和<说文解字注>来解释汉字的 ...
-
经方:桂枝去芍药汤(桂枝汤症,有胸满)
桂枝去芍药汤 [原文]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将息如前法.[作者]张仲景[出自]<伤 ...
-
桂枝汤(附桂麻各半汤、桂枝加芍药汤/去芍药汤/加厚朴杏子汤/加桂汤/加大黄汤/加葛根汤等)
每日方歌 辛温解表 · 桂枝汤 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 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用. 趣味歌诀: 1. 大嫂只炒生姜.(大枣,芍药,桂枝,甘草,生姜) 2. 大勺炒姜汁.(大枣, ...
-
桂枝去芍药汤证方证标准√
桂枝去芍药汤证方证标准 特征症状:脉促,胸满 主要症状(太阳证):发热,恶寒,或者恶风,自汗,小便清 舌苔脉象:苔白薄 [条文荟萃]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22) ...
-
伤寒论演义:13桂枝去芍药汤
大家晚上好,咱们接着来讲伤寒经方故事. 上次我们讲到仲景先生用桂枝加附子汤,把经期受寒的小女孩的病给治好了,把她的感冒给治好了. 这个小女孩呢,农村的孩子么都很淳朴,都是知恩图报的孩子.这孩子对仲景先 ...
-
明师课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林灯
明师 课堂 主持人:史宁中教授认为:"数学模型的构建与应用,是现代数学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源泉". 图形的周长模型构建需要学生经历说理的全过程,说理课堂让每个师生成为主动的思考者. ...
-
耕铭医轩|桂、甘、姜、枣拨千斤——还原仲景思维下的桂枝去芍药汤
原创 张耕铭 耕铭医轩 3月20日 21.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桂枝去芍药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 ...
-
明师讲道 经方与现代临床系列讲座整理文稿
来源:民间中医网 大家好,能听到吗?非常高兴今天在这里给大家汇报一下自己在临床上不是很成熟的实验的案子,那么当然有一些失败之后如果有机会,在其它老师的实验的一些案件,因为主题是讨论经方与临床,最多的一 ...
-
桂、甘、姜、枣拨千斤——还原仲景思维下的桂枝去芍药汤
21.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桂枝去芍药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