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安在线的2020年报分析——慕哲分析的复盘

保观 | 聚焦保险创新

本文作者:慕哲说,保险科技基金投资人,专注于围绕保险的健康、养老和科技生态,欢迎通过小小观(BunnyFinance)联系作者沟通交流,作者另有“彩蛋”相赠!

众安在线的2020年报,于2021年3月23日正式发布。从整体数据来看,2020年总保费达167亿元,同比增长14.2%,实现归母净利润5.5亿,扭亏为盈,同时也是上市以来的首次盈利,互联网财险行业第一,财险行业第九。

慕哲完整看了,也认真听了业绩发布会的管理层陈述和问答,在祝贺公司“经营指标全年改善”的同时,说不上有什么惊喜,用“中规中矩”来形容最为恰当。

在上一次分析众安的报告《上市三年、连亏三年,众安可还安好?》中,慕哲给出了几个分析和判断,我们就从2020年报来看看,哪些已被证实,哪些还有待检验。

上一篇报告太“定量”了,这一篇略微轻松一些。

1

 失速的三级火箭,今安在?

慕哲报告中,把众安的“生活消费”、“航旅”、“消费金融”业务,比作逐渐失速的“三级”火箭。尤其是生活消费和航旅这两项完全是“冲规模、没利润”的业务,在2020年的年报中,一改过去六年的业务板块划分,把生活消费和航旅合并成了“数字生活生态”(保费占比从2016年的80%以上,到如今的40%以下)。

注:由于公司年报中将生活消费和航旅合并,因此这里分析为慕哲预估分析

可千万别小看这个小小的名字改变,慕哲认为这是“不小的变化”:

第一,这些股东业务在早期支撑起用户数量、保费收入和融资时的估值,如今完成了历史使命之后,合并和退居二线,从业务板块划分到背后的资源投入和团队配置。

第二,合并之后的60亿保费中,有38.3亿来自于阿里贡献的退货运费险,比2019年的30亿有不少增长,说明阿里的支持很“给力”。虽然如此,但仍然有意弱化股东给与的关联业务。靠股东业务做起来的公司,估值是做不高的,至少要削弱股民心中的这种刻板印象。

第三,这里隐藏了一个伏笔,未来如果有重要股东的持股情况发生了变化,二级市场股民也不会反应过来到底可能影响多少业务,因为分项明细已经不再披露了。而股东减持的前置条件,H股全流通,已经在2020年底解决了。

2

为什么保留“消费金融”业务?

而,对于消费金融业务,在贷余额从2019年的256亿,减少到2020年的161亿。这个数字比2020H的144亿略有回升。

这个业务的保留,比慕哲原来预期的要好一些,也反映出管理层的深思熟虑:

第一,在监管打压“互金”,尤其是舆论抨击现金贷的高利率、暴力催收等现象之后,众安并没有因此放弃,继续坚持的精神是从较长周期来考虑的,因为总有消费贷触底反弹的一天,量和价都是如此。

第二,赔付率和费用率分别下降33.7个百分点和1.6个百分点,反映出业务向“内部”收缩,向“可控”收缩。即,众安自营的、欧老板关联公司(比如小赢)干的业务的风控才较为可信。只要有承保盈利,而且未来有反弹增长的一天,就有保留的必要。

第三,小赢等一些关联公司,且不说小赢是美股上市公司,公司本来就有一定规模(团队和业务),天然就有信用保证险业务合作的需要,这部分业务自营可控,能赚的钱何必送给别人。而且,财险的四倍杠杆,比自营小贷的两倍杠杆要高。

虽然如此,慕哲仍然持有较为保留的态度,无论是广泛的互金整顿,还是专项的巨头拆分,都是利好国有银行系而利空其他的。众安的消费金融业务,即使想坚持,恐怕也就是维持在100-150亿左右的在贷余额了,只减不增。

3

真的是越来越像一个“健康险”公司!

众安三级火箭失速的另一面,是发展相对迅猛的健康生态。

健康生态保费在2020年约66亿,和慕哲预估的70亿很接近,且业务的增长具有较高的确定性:

1)以尊享系列为代表的网红产品,获得市场广泛认可;

2)渠道控制力强,自有平台占比达到32%(2019年约23%);

3)增值服务迭代,在2020年底加强了在线问诊服务和开处方药的能力。

在2020年底,众安推出了更接近医疗(而不是卖场)的“医管家”,通过自建和采购相结合的形式,提供在线问诊,对标“平安好医生”。虽然是“医+药+险”概念的套用、虽然是对平安好医生的模仿,但众安的此举代表了一种跟进趋势,而且这种趋势只是刚刚开始。

也就是说,今天所有做健康险业务的公司,都会加入到这个行列,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在线问诊”+“开处方药”+“送药上门”+“商保支付/社保支付”。凡是吃药能解决的,就不用跑线下医院了。如果吃一次药不行,就换一个医生继续开药。

4

最后唠叨几句

第一,关于业务:

没有提及车险业务,因为年报中没有披露任何可能想象的、引人感兴趣的地方,但慕哲维持原判断,保持较为乐观的态度,在这一轮换车潮后,UBI兴起会成为趋势,但爆发时点不好判断。

年报中加了几句关于宠物险的描述,这并不令人意外。慕哲去年文章就说过,宠物险是唯二的可能有爆发机会的2C险种。而这部分,也是阿里作为股东可能很大程度给与支持的。买狗粮的时候卖宠物险啊!

第二,关于投资收益率:

2020年众安的总投资收益率为5.7%,净投资收益率为3.5%。而2019年的这两个指标分别是9.6%和5.0%。在对比一组数字:

1)2020年沪深300指数涨幅27%;创业板指涨幅65%;

2)全国企业年金的加权平均投资收益率10.31%(来源:人社部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局);

3)中国平安的总投资收益率和净投资收益率分别为6.1%和5.3%。(来源:中国平安年报)这还是在平安踩了华夏幸福、汇丰银行等几个坑之后。

不知众安的投资团队如何复盘其2020年的投资策略。

第三,关于科技业务:

在今天的时代,慕哲更加倾向于认为,科技是必要能力,而非核心能力。科技输出这点,慕哲一直有犹豫,到底大公司的科技输出业务(尤其是对同业输出)有没有成功的可能。如果同业有意愿获取这样的先进技术,是直接采购TA的服务,还是挖TA的人和代码更划算?就像众安挖易保,泰康挖众安一样。

那些没这么做的,是否还在犹豫,该学习众安的能力还是平安的能力呢,还是两个都先试试呢?

第四,关于全金融牌照:

众安如今是一个拥有中国大陆财险牌照、中国大陆小贷牌照、香港寿险牌照、香港虚拟银行牌照的公司,还有牛逼闪闪的全球范围的科技输出业务。牌照多少和进退,一直是双刃剑,可以是防范普通企业进入的壁垒,却不可作为自身攻城略地的利器。

“我带着我的偏见出发,等待这些偏见被打破或被再次印证。”

PS. 本文分析基于公开信息、合理假设和商业推演,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