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界:古人解衣带结之神器 “玉觽”

中国早期服饰没有纽扣,一般是用绳子系住,而周人注重礼节,为避免衣带散开导致走光失礼,通常会把绳子打成死结,解衣带结时则需要借助弯角型的觽(xi),因此觽成为人们携带在腰间的小型生活用品。

西周龙形玉觽

随着社会的发展,觽被赋予了一定的隐晦含义,它作为成年人或已婚少年的标志性的腰间佩饰物,表示佩带者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汉代古文诗人毛亨就曾说过:“觽所以解结,成人之佩也。人君治成人之事,虽童子犹配觽,早成其德。”有关“童子佩觽”的记载可追溯到西周初期的《诗经》:“芄兰之支,童子佩觽,虽则佩觽,能不我知。”

童子佩觽是当时的一种习俗,由于觽有解结的功能,引申出来的意义为解乱决烦,这是对孩童成长的期盼,望能早成其德。“觽年”一词指的正是佩带由兽骨制成的解绳结饰物的年龄——童年。

最初觽一般是用弯形兽骨或动物獠牙充当,后来出现了人工磨制的骨质的觽,甚至玉质的觽。古代君子以玉比德,而觽又寓意着佩戴者是善于解决问题的君子,因此玉觽更加受到古代帝王和贵族的青睐,生前腰间佩带玉觽,死后也多有玉觽陪葬左右。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良渚文化遗址中发现的一件玉觽可能是迄今为止发现年代最早的玉觽。

张陵山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玉觽

商周时期的玉觽都较为罕见,造型和雕刻相对简单,到春秋战国时期,玉觽经历了比较大的变化,觽身的雕刻技法和纹饰十分丰富,有龙、虎、兽、鸟等动物形象。而且由于带钩这种更为方便束系和松解的腰带扣出现和广泛,古人不再需要将腰带打成死结,玉觽失去了其实用意义,完全成为象征身份和聪慧的装饰品。

玉觽的发展逐渐成熟,形成几种主要的造型。最为经典的当数龙形玉觽。龙形玉觽是数量最多、起源最早,延续时间最长的一种造型,尤其是西汉以前,玉觽大部分都是以龙为造型。粗阔的一端雕刻为龙头,龙尾则作为尖细一端,造型自然和谐,龙和觽结为一体。

战国龙形玉觽

此外还有凤鸟形玉觽,西汉后期的玉觽出现这种造型,以凤鸟头为粗阔一端,通体流畅,至尾部雕成细长状作尖细端,造型柔和优美,如北京大葆台汉墓出土的凤鸟形玉觽:

大葆台2号墓的凤形玉觽

除了龙形和凤鸟形这两种比较典型的造型外,也有一些玉觽造型简单,有的雕成兽头形,如蟠螭纹;有的觽身通体雕刻卷云纹,此类玉觽大多年代较早。

春秋卷云纹玉觽

西汉时期的墓葬出土玉觽十分丰富,高规格的王室墓葬以及诸侯王墓多出现玉觽随葬,而且玉觽的形制、纹饰、工艺都超过前代,向复杂化、多样化发展。南越王墓出土的玉觽有四件,均体现西汉前中期的风格,为龙形玉觽,其中两件出土于墓主人的玉衣手套一端,作为葬玉中的玉握。从其形制判断,这两件玉觽原来也应该是佩饰物:

另外两件玉觽为形制相同的一对,均透雕为龙形,出土于南越王部夫人的组玉佩最下端:

南越王墓“部夫人”组玉佩,下组为一双玉觽

西汉时期,玉觽出现于组玉佩中情况不多,在徐州骆驼山汉墓也发现了一组编排类似的组玉佩:

徐州骆驼山东29号墓出土的组玉佩,下组为一双玉觽

玉觽和玉冲牙

与玉觽十分相似甚至难以区分的是玉冲牙。“冲”指的是碰撞、冲撞,“牙”指的是形状如兽牙。冲牙是古代组玉佩的主要配件之一,一般在组玉佩最下端或者中部,动辄相互碰撞,因此得名冲牙。但西汉时期,组玉佩形制已经历了较大的变化并逐渐消亡,冲牙甚少出现在组玉佩之中,渐渐从组玉佩中分离出来,形制和功能也发现变化。

徐州狮子山汉墓出土的玉冲牙

关于玉觽和玉冲牙,你能马上区分它们吗?

圈儿里人都在关注以下这几个平台

(0)

相关推荐

  • 玉佩串起来,就叫组玉佩?

    之前提到过,"组玉佩",或称"玉组佩",是指成组成套的玉佩饰,是多件玉器串联组成的悬于身上的佩饰玉,那么是不是多件玉佩(器)随意串起来,就能叫组玉佩呢? ↑上图 ...

  • 古玉界:从殷墟的发掘看商代玉器之美

    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洹水两岸的殷墟,是中国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都城遗址.在这片神奇的"废墟"上,单一座妇好墓,出土的玉器就多达755件,几乎包括了商王朝中心 ...

  • 古玉界:宠萌威武的红山文化玉猪龙

    红山文化地区出土文物当中,最为称著的当属玉器.红山文化玉器不仅数量多而且玉质好.品类多,工艺水平高.红山先民在墓葬与祭祀中都是以玉为主.陶器为辅.崇玉.爱玉.唯玉独尊,是红山文化的重要特征. 与红山文 ...

  • 古玉界:明代官员品级身份的象征—玉带板

    服饰以金玉,起源久远.而束带之用玉,则典籍载之最早见之于唐.而陕西咸阳北周若干云墓出土的一条白玉九銙八环蹀躞带,将目前所知的玉带最早时间提前到了北周时期.自唐已降,历五代.宋.辽金.元乃至明.历代都将 ...

  • 一女子刚死,躯体温软,看守人心生邪念,正要解衣带,突然暴毙!

    一个女子刚死,面容栩栩如生,用手一摸,躯体温软,看守的俩人心生邪念,一个人把女子身体抱转过来,正要解开她的衣带,忽觉脑后有什么东西打来,鲜血大口大口地往外冒,不一会儿就死了-话说,清朝初年间,山东有一 ...

  • 古玉界:西汉南越王和他的玉组佩

      南越王的组佩   南越王赵眜墓葬出土的是迄今为止可见的西汉时期最完整优美的玉组佩(图155).这一点很有趣,我们在前面说过,文献中记载的汉初,长安当朝并没有真正完善玉组佩制度:从出土资料看,西汉的 ...

  • 古玉界:古人为什么喜欢“玉鹿”?

    在古人心目中,鹿是一种瑞兽,有祥瑞之兆.<宋书·符瑞志>载:"白鹿,王者明惠及下则至."认为鹿为纯善禄兽,"鹿"与"禄"谐音,寓 ...

  • 古玉界:古人为何传玉不传金?

    金和玉常常被人们放在一个天平上衡量,乱世藏金.盛世藏玉,金和玉两者各有千秋.不过论起传承来,从古至今似乎更偏向"传玉",考古学家证实了这一点.我们也常在古装剧中看到一些大家族选择玉 ...

  • 古玉界:古人的品味有多高?看看这些组古珠玉佩便知!

    中国可以考据的最早的珠子属于1.8万到2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在国内几乎所有的史前文明遗迹中,均有用兽骨.玉料.玛瑙.绿松石等各种材质制成的珠子出土. 周口店古珠 先秦时期,已能从文献中窥见珠子 ...

  • 古玉界:古人为什么喜欢“玉勒子”

    玉勒子,又称"蜡子","官名"为"勒"字底下加个"玉"字旁,有圆柱形.扁圆柱形.束腰形.橄榄形等等,是挂于胸前或腰间的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