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渐老去的60后:他们的纯真童年,是一段永远回不去的青春岁月

迈入新世纪的二十年代,60后已经逐渐老去了。60后的一生,新中国的成就与得失,苦难与幸福均沾,可谓阅尽沧桑。

迈步回头,60后常常会感叹:得意与失意,到头来都是能够放下的。唯一让自己牵挂不已,时时忆起的,还是犹如一泓清水、一片孤云的童年。

那个纯真的童年,一段无忧无虑的时光。那是一种不富足却满足的生活,是每个60后心灵最深处,最怀念的一段记忆。

不同时代出生的孩子们有着不同的童年,但是将不同时代的童年时光作对比,我们会惊讶地发现,新世纪的孩子既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

因为不论此后的日子再如何好,60后那段纯真的童年却早已成了一段回不去的青春。

60后的童年娱乐生活:简单而纯真

60后的童年虽然有些坎坷,却有着如今这个年代的孩子们最急缺的元素。

纯真、质朴、简单而快乐,这是对他们的童年最好的概括。

与如今的手机不离手大为不同,现在的孩子放学回来会高喊“上号”,60后童年时期,放学到家里,会喊着“上街”。

跑起路来几乎是带着风的,他们三三两两地从家中跑出,挨家挨户地“召集人手”,只消几分钟的光景,一支“探险小队”就成立了。

出了家门,那就是大千世界,任意驰骋。在水质还算不错的当时,去河边玩是夏天的首选,清凉的河水能够让他们消除热意。不管是游泳、打水仗还是其他玩法都能够玩到天黑,再趁机摸个鱼虾回家“加餐”。

到了瓜果成熟的季节,最让大人们头疼的事情就是来“窃果”的孩子们。他们通常结伴“作案”,虽然偷得不多,但是也让大人们十分心疼。偶尔被抓住一次,也免不了一顿打,但是孩子们依然十分热衷于这件事情。

有时候被家人“禁足”,不允许跑太远,就可以玩起捉迷藏。从一喊到二十的时间里,十几个孩子就消失得无影无踪。等你找到他们时,真是又好气又好笑,暗赞孩子们的“出其不意”。

院子里乍一看没有人,抬头望一望大枣树,掀开米缸,扒拉一下门后,床下,都能够“捕获”一个孩子。一般捉迷藏限制的可西藏域都很有限,否则满村地找,岂不是输定了!

除了这些“运动量很大”的游戏,孩子们也会自己发明一些适合娱乐、多人参与的玩法。一根粉笔头,在地上简单地画几下,大家轮着“跳房子”;几颗石子,一个铁罐,也能开发成简单有趣的“接石子”。

石子还能被开发成其他的游戏,用小石子扮演小兵,大石子当做将军,可以用来下棋。如60后的孩子们“自主研发”的大炮吃小将。

玩起游戏来,除非一些“性别向”很分明的项目,否则男女生一起玩都是很自然的。像女生喜欢玩跳皮筋,男生聚在一起斗陀螺,但是到了“老鹰捉小鸡”和“丢绣球”的环节,他们又会流畅地聚在一起。

在做游戏之外,男女生都十分的“纯真”,尤其是男生,羞涩到单独和女孩说句话都能够脸上通红,结结巴巴。小女生倒是天真烂漫,除非到了“谈情说爱”,否则一般是不会太害羞的。

玩到了晚上,有时候能够幸运地看上一场电影。当时影院还没有普及,看电影全指望着在各个乡村游走的放映员。他们骑着黑色的小自行车,载着厚重的放映机,来到一个村子的广场,稍作通知便开始搭放映布。

即便如此,看电影的消息依然能够在半小时内传遍整个村子。孩子们兴奋地早早跑过去等着,一些早有准备的老人则会搬着小凳子,提上一点花生米,缓缓走去。

当时的电影也不太多,且都以抗战片为主,人们耳熟能详的《地道战》等经典电影,在那些孩子眼中绝对是无法超越的。

在这些电影的影响下,孩子们十分迷恋驰骋战场的军人,时常要模仿他们,用木枪“开火”,还不忘了自己配音“哒哒哒”。

等到晚上玩累了,筋疲力尽地回去,往往能够吃上一点零食,但是要先想怎么和妈妈交代这好一身泥巴的衣服。

吃穿“自己想办法”,零食全靠主动争取

那时候的衣服是紧俏货,新衣服全靠“布票”。因而一家孩子往往只有两三身的衣服,还都是捡哥哥姐姐穿不上的。

这些衣服在兄弟姐妹之间流转,一直到被磨破得不能要了,才舍得丢掉。丢掉前还要把它仔细检查一下,看看能不能寻点干净地方拆下来当补丁。

在吃这个方面,孩子们虽然没有太多选择,却也会自己给自己创造条件。60后的童年没有薯片,没有“无骨鸡爪”。他们会在农忙时节给自己偷偷留一袋子玉米,寻个机会加工成爆米花。

老人家在黑色的铁炉外摇啊摇,孩子们闻着香味,咽着口水蹲在路边,紧紧地盯着那一团火。突然,老人站起身来,一脚踩在炉子上,手一拔炉塞,随着“砰”的一声闷响,爆米花就随着“自制通道”占满了蛇皮袋。

孩子们往往顾不得烫,先抓上一把塞到嘴里,感受满口玉米的甜香。老人也会笑呵呵地坐在一旁,拾起几粒落在地上的爆米花咀嚼,感受一下自己的“杰作”,一边休息一边望着兴奋雀跃的孩子们。

60后的孩子们还会自发性地、有组织性地开展挖野菜、寻山药的活动,到田野间、山沟里寻找一些能够吃的野菜水果,回到家里让大人做一锅浓汤。

有时候运气好,野菜摘得多,还能榨了水分,放在锅里清蒸,做一顿美味的“蒸菜”。这种蒸菜口感软糯,吃起来清新甘甜,还能够蘸着醋、辣椒、蒜汁等佐料吃。到现在还有很多地方可以吃到。

虽然吃的方面能够自己解决,但是饮料是很少的。当时虽然已经有了可乐、盐汽水等饮料,价格却是高得让人望而却步。

那时候的灯是稀罕物。普通人家里用的都是煤油灯,一般舍不得一直点着,因而孩子们早早地就要睡觉了。不过想要睡个好觉不容易,在吃完晚饭以后,母子二人会一起坐在灯下,孩子抓耳挠腮地写作业,母亲缝缝补补,为一家人的衣服辛苦。

父亲有时候也会坐在一旁,陪母亲聊聊天,指导一下孩子的学习,或者拿出新发的粮票细细数数,看看能够吃几天。

60后大多没有自己独立的房间可以睡觉,往往都是兄弟挤在一张床,一直睡到分家。没有空调,夏天到了会有蚊子,但是白天跑来跑去,早就耗尽了精力,睡觉时对这些也不是很在乎。

早上起来吃点东西,孩子们就要三五成群地走向学校。有时候要迟到了,家里的饭还没做好,放一个红薯在火焰中,几分钟的工夫便能拿出来,边吃边跑。

学校十分简单,讲台是泥土搭的,黑板是一块石头,嵌在墙上,孩子们坐在自己父亲亲手做的小板凳上,桌子是不一定有的。

那时候的孩子们流行“包书皮”,一本课本往往要经过好几届学生的“共同学习”才会宣告退休。对于这些还要留给下一批学生的书,孩子们都十分爱惜,用牛皮纸把书皮包好以防磨损。

白纸是稀罕物,铅笔更不用说了。因而一般学习时孩子们都会用一根小小的铅笔头,拿一块木板写字。只有到了重要的考试、毕业时,才舍得拿出一张白纸。

到了寒暑假,并不意味着轻松的日子要来了,反而是比上学更辛苦。因为寒暑假时,孩子们要帮父母干农活。喂猪、割草、放羊、砍木柴,十一二岁的年纪就已经能够担当大任。

收麦子可不是一件轻松的活,在机械化农业不普及的当时,要靠人去拿着镰刀一把一把地割。顶着烈日,干上三四天才能收完。即便是天气再热,也比下雨好,下雨了麦子就湿了,湿麦子很容易霉变。

那时候的学校一般也会给孩子们放“麦假”“秋假”,好让他们回去帮父母在农忙时节干活。家里活干完了,学生们还会自发地到老师家帮助老师干活。

转眼间,已经又过去了60年。当年的60后搭上了高考恢复和改革开放的快车,走向了新的生活。他们也在走出童年以后,逐渐地成家立业,在见证一段又一段的历史后老去。

如今最早的一批60后已经逐渐退休,他们也成了家中的老人,有的依然奋斗在岗位上,有的开始享受天伦之乐的养老。

他们望向孙辈时,也时常会想起自己的童年。当年纯真质朴的笑容,成了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之一。而这段回忆会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岁月的流转,成为独一无二的、只属于60后的一片静好月光。

(0)

相关推荐

  • 赵德刚:青春不重复(外一首)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欢迎指导,期待赐稿,体裁不限.诉说灵魂情感,传播社会万象,品论人生得失,关注百姓喜乐,倡导原创,感谢 ...

  • 八叔

    八叔说他不是一个人,大家都笑他糊涂了,一个单身老人,几十年没有伴,怎么不是一个人. 八叔还是说他不是一个人,他有老伴,于是,几个侄儿媳妇都让他说说怎么就不是一个人. 于是,八叔提起年轻时候的事,那年, ...

  • 佳佳手工:暖白

    今天的这款衣服,是年初的时候钩好的. 但是毕竟适合秋冬. 所以现在发一下, 照片是从新浪博客扒下来的.. 写在前面, 昨天把有些文章分类了. 因为一个类别只能30篇. 不定期会更新. 首先,进入公众号 ...

  • 旧时光,新念想

    春日暖阳,我和同事相约要去挖野菜.时下,最受人们欢迎的是一种叫芨芨菜的野菜,其叶嫩,根鲜,具有特殊的清香味儿,蒸疙瘩,包馅都是极其美味的佳品. 因为野菜无污染.营养丰富.清新可口,是绝佳的食材.因此, ...

  • 从莫言的拣麦穗说起……

    ​莫言因捡麦穗的经历,在网络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我和莫言生在同一地区,(潍坊)他高密,我寿光,生存环境和生活经历都差不多.不谈莫言的人品及作品,就拣麦穗这个经历来说,我觉得莫言说的没错!我所经历的,比 ...

  • 细读会醉 | 石子:孤独地站立成一种美丽

    孤独地站立成一种美丽 诗人:石子 画作:安琪 想起麦子的生长 一个吃着早餐的上午 我手中的面食泛起麦香 麦子的生长浸过了整条街道 喝豆浆的声音戛然而止 我起身走向麦田 向那些泥土致敬,坚实的双腿 在翻 ...

  • 农村孩子的回忆杀!想念80后90后的童年,也是永远回不去的小时候

    想起了小时候,那时的天很蓝,那时的自来水咕咚喝半瓢也没事.年是心中最最温暖.最最柔软的那抹回忆,对于一个远在千里之外的人而言,就是家的味道.槐花.榆钱.毛芽尖,沙包.跳绳.推(铜箍)铁环--哈哈,好想 ...

  • 献给渐渐老去的60后,只许看,不许哭,满满都是回忆!【一点资讯】

    不知谁写的,越读越有味, 只许看,不许哭! 我乃六零后,而今五十多. 生在土瓦房,用的四方桌. 吃的是母乳,牛奶没见过. 麦秸打地铺,兄弟同被窝. 卫生不太好,跳蚤特别多. 经常会停电,油灯能凑合. ...

  • 沉默的一代,致敬渐渐老去的60后,70后

    60后70后是一个独立的时代,也是最沉默的一代. 60.70后,代表中国最伟大的时代,经历风云变幻最多的年代,也是看着国家一步步走向崛起的时代. 60.70后,承受着变革带来的人生冲击,有的靠市场,靠 ...

  • 渐渐老去的60后:不幸而又幸运的一代人

    2021年即将到来,在这一年诞生的孩子将是'20后'的第一批.从奋斗自强的'90后',到极具个性的'00后',再到初展风貌的'10后',更迭不断. 新生的一代又一代的人站在时代的最前端.新旧交替之间是 ...

  • 50后已老去,60后正在开始老,农村老人的未来该何去何从?

    "养儿防老,积谷防饥."这是一句老俗话,连农村不识字的老太太,都知道它的深刻含义.在农村人的观念里,儿女养老天经地义,只要有儿有女的老人,都是在家里安度晚年,儿孙承欢膝下.只有无儿 ...

  • 精选56首伴你成长的粤语老歌mv#60后#70后#80后#直接点赞收藏

    精选56首伴你成长的粤语老歌mv#60后#70后#80后#直接点赞收藏

  • 宁海进入台州的第一村,水库建成后,永远回不去的故园

    宁波市宁海县清溪水库移民区之旅,颖之来到了第三站,台州市天台县泳溪乡岙溪村. 从宁海县桑洲镇,沿清溪逆流而上,九曲十八弯,蜿蜒曲折,穿越风景里. 山重水复疑无路,山清水秀又一村,恍如进入世外桃源. 从 ...

  • 卖房投奔留美儿子:美国养老梦碎后,他看不到未来,也回不去家乡

    有一对天津的夫妇,两人是任教于同一所中学的老师.他们有一个儿子,学习成绩优异,在1997年被美国的一所大学录取.儿子在美国留学期间,和一位东北的姑娘相恋,两人毕业后决定留在美国安家.为了支持儿子,夫妻 ...

  • 10位60后女星今昔对比,从前梦中情人大变样,谁都抵不过岁月变迁

    10位60后女星今昔对比,从前梦中情人大变样,谁都抵不过岁月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