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在孝义话中可以读hǎi。

1.你挤甚咧?不怕把我挤的跌下的?

2.兀一日会上的人太多,把兀一堵墙墙都挤塌啦。

3.兀些些人,你要是能挤进的你就挤罢。

4.门子锁的咧,我挤咾半天也挤不开。

5.兀一棵枣树兀来粗,你挤不动。

6.快过来罢,挤住暖和!

《说文解字》中,“挤”的解释为“子计切,排也。从手齐声”。

《康熙字典》中,“挤”的解释有“【说文】排也。一曰推也”。

《汉语大字典》中,“挤”的解释有“推挤(使坠);排挤(使出)”。

普通话的“j”与孝义话的“h”之间存在对应关系。

1.继承:hòu承

2.一剂药:一hù药

3.你妈叫你咧:你妈hǒu你咧

4.解不释:hài不释

5.揪住:hāo住

6.惧疼咧:hèi疼咧

7.拒绝:huī绝

8.卷卷儿:huā卷儿

普通话的“i”与孝义话的“ai”之间也存在对应关系。

1.既也不见:gài也不见

2.理罢理你咧:cǎi罢cai你咧

3.不理理:不lǎi理

4.依住:ŋāi住

即“挤”是可能读hǎi的。

写作“挤”是对的,下列写法值得商榷。

1.《应县方言研究》中有“夯”,解释为“挤撞:他夯了我一下”。

2.《西宁方言词典》中有“夯”,解释为“挤,在拥挤的环境中用身体排开人和物:再嫑夯!再夯嗬把人夯死唡”。

《说文解字》中,“㨔”的解释为“胡感切,摇也。从手咸声。臣铉等曰:今别作撼,非是”。

《康熙字典》中,“㨔”的解释有“撼本字”。

《说文解字》中未收“撼”。

《康熙字典》中,“撼”的解释有“与㨔同。摇也”。

我的理解是,“㨔”“撼”的本字可能就是“挤”。人们不知道“挤”曾读hàn,于是新造了“㨔”“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