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虚文苑森利园,乒球联谊桐乡南

  2020年12月12日,雅园乒乓球俱乐部举行第13届联谊活动,38位朋友来到桐乡南部,游览了位于高桥新区的太虚故里文化苑和崇福镇的森利园,看到了近年来桐乡大力推行的“风雅桐乡”建设成果,领略了桐乡南部的名人文化和乡土风情,并且在漫游观景的同时,增进了俱乐部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友谊,新老朋友欢聚一起,边游边聊,轻松悠闲,放飞心情,度过了愉快的一天。
一、森利园游览

  早上7:50 ,参加联谊活动的朋友们在雅园迎宾阁集合乘坐大巴。出行不忘防疫,俱乐部为每位参加者准备了口罩。8:00,大巴准时发车。车行途中,张跃清会长介绍了游程安排,宣布了分组名单。一个小时后,大巴驶入桐乡西南的崇福镇,到达森利园。

  森利园,地处千年水乡古镇崇福西南郊的东安村,国家AAA级景区,是集休闲、观光、教育、娱乐、餐饮于一体的免费参观的特色农家乐,也是一座幽静、清丽、自然、古朴的乡村公园,占地约8万平方米,是桐乡人吕兴泉,为丰富村民文化生活,自2007年始,出资筹建,历时9年建成。

  森利园,由三部分组成:贯穿南北的老街,老街东边的东园,老街西边的西园。森利园的主景为八大景观,其中“壮元传文”、“博物览俗”、“画舫祈福”、“百鸽聚壁-”、“云鸽伫塔”等五景在东园,“村史传奇”、“珍画长廊”、“虎相问禅“等三景在西园。

  朋友们在张会长的带领下,从森利园牌楼步入老街,首先游览东园。东园水磨青石门楼(森利园一号门)的两侧有两块赭色巨石,一书“江南水乡第一浜——美丽的鸽子浜”(注1),一书“状元故里.水乡胜地”,概括了景区盈积的文化底蕴(后者此刻被一辆乱停的小卡车遮挡,真是煞风景)。

  进入东园,欣赏迎宾广场的风景和栩栩如生的乡村民俗雕塑。

  然后左转,参观“状元馆”,这是森利园八景之“状元传文”。这里纪念的是北宋最后一名状元沈晦(1084—1149年),也是崇福前身崇德县1000多年唯一一位状元。被西方学者称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梦溪笔谈》的作者沈括是他的叔曾祖父。状元故里文脉绵远,人文荟萃,才俊星列,史料载,至清末这里出进士163名。当代崇福一镇竟有两位中科院院士。

  看过状元馆,参观迎宾广场右侧的“民俗博物馆”,这是森利八景之“博物览俗”。博物馆的一楼是风情民俗大厅,陈列有历代先民生产、生活的许多工具器皿,以及充满地域特色的民俗风情场景,展现了江南水乡稻耕文化和蚕文化的绚丽多姿。博物馆的二楼是瓷文化、玉文化展厅。

  民俗博物馆的三楼是老式电影机、音响展馆。一件件充满沧桑感的展品,一幅幅老电影的海报,仿佛将参观者带回那远去的岁月。

  自民俗博物馆向东,长埭朱廊,曲折迂回,环绕清池,亲水四方。池中碧荷浮莲,白鹅嬉水,紫红木栈桥和九曲白石桥穿池而过,精巧别致。清池周边,叠嶂青翠,苍苔斑驳,林木蓊郁。

  长廊的东侧有魁梧的四大天王,威武屹立,镇守四方,日日夜夜祈福鸽子浜,风调雨顺。

  继续向东,沿着园林路前行,是森利八景之“画舫祈福”,这是一艘长约17米,宽约7米,高亦7米的画舫,名为“五福舫”。舫首洞门,四围红木精雕细镂,虬绕龙蟠,松针繁茂。舫内装修古雅华贵,中舱二厅轩敞,一名“种善厅”,供奉观音, “广种善根,祈福众生”;一额“明德厅”,供奉财神,“明德求财,福禄两旺”。人言:五福舫中聚五福,登舱五福集一身。

  在五福舫的前右方数十米,一座长15米、高9米的“百鸽壁”耸峙于绿野之间,正面为仿古铜浮雕:斑驳古槐间百鸽翩跹,或翻飞于枝叶之间,或嬉戏于汀水之畔,无不栩栩如生;壁上题字是森利八景之“鸽浜清韵”四个大字。壁的背面是“古鸽子浜村”图,描绘原生态运河水乡风情,怡然“桃源”景象。。

  森利八景之“云鸽伫塔”就在百鸽壁的东面。清流小溪之畔,苍树朱亭之间,一座七层的“云鸽塔”拔地而起。只见它通身青石似玉,温润玲珑。塔的寓意:云天飞鸽,翔集鸽浜,斯是风水宝地,一派祥和。塔下有诗碑,篆刻着森利园之八大景观诗。云鸽塔周边,清溪拱桥,花木扶疏,叠石磊岩,曲径通幽,是森利园绿野景观的精华所在,好一派江南水乡的园林风光。

  看过云鸽塔,东园的游览就基本结束了,大家沿着园林西路向西折回,一路继续欣赏沿途的园林建筑、乡村农舍、民俗雕塑、珍稀花木、树艺盆景、垒石假山,乡野情趣盎然。

  出了东园,回到老街,街的对面就是森利园的西园。西园的竹木门楼(森利园二号门),左右对联“风水宝地鸽子浜;福泽世代森利园 ”。

  进得西园,迎面就是“戏曲大舞台”。大舞台的右面是森利八景之“村史传奇”,左面通向森利八景之“珍画长廊”和“虎相问禅”。

  大家先看森利八景之“村史传奇”,这是一座三楹华宇的“鸽子浜传奇馆”。正厅青铜立像,左为岳飞,右为刘锜。四壁彩画和檐柱朱漆抱联:“飞鸽传捷,三军前线收金瓯;长浜留芳,千顷沃土滋嘉禾”,讲述的是南宋中兴名将刘锜(1098—1162年)抗击金兵的飞鸽传捷故事(注1)。

  传奇馆的院里环列着二十四孝石像,传播中华文化“百善孝为先“的美德。

  从传奇馆向南,经过大舞台,来到森利八景之“珍画长廊”。珍画长廊的两壁是百幅彩绘,摹自清乾隆年间崇德(时为石门县)著名画家方薰的传世名作《太平欢乐图》。写照的是当时杭嘉湖一带市井娱乐、农作蚕事、工商百业的风俗民情。公元1780年,乾隆第五次南巡经过桐乡,画册因得乾隆称许而名扬天下。正本当时为皇家内廷收藏,1807年嘉兴著名收藏家陈铣获藏副本,后20年名画家董启据副本精心临摹,至今,临摹本亦成海内孤本,史料价值弥足珍贵。

  经过珍画长廊,是西园的主要景观区—磊石山。在这里大家首先参观了森利八景之“虎相问禅”。北宋初年,这里“田生嘉禾”,惊动了杭州灵隐方丈延寿大师亲来踏看,指认这里是“风水宝地”,遂募化建寺并取名“虎相”,和灵隐“龙隐”遥相呼应。当年香火鼎盛,后迭遭兵燹,至于湮没。2016年,虎相寺重建于磊石山脚,名为“虎相纪念馆”,成为森利园的佛教文化景点。

  最后,游览磊石山,这里虎相磊石迎宾,山岩堰塞起伏,清溪环流迂回,古色小桥点缀,沿溪翼然三亭:临风、枕古、漱玉,森森树木茂盛,萋萋芳草满山,虽已初冬时节,悠然郁郁葱葱,风水宝地是也。

  上午10:30,森利园游览结束,全体在西园停车场上车,去往下一个游览地,太虚故里文化苑。

二、太虚故里文化苑游览

  中午11:00左右,到达桐乡东南的高桥新区,来到坐落于太虚大师家乡的太虚故里文化苑。

  太虚大师生于1890年1月,圆寂于1947年3月,俗姓吕,名淦森,浙江桐乡人,近代著名高僧。他生平致力于佛教改革、关心民众,提倡爱国爱教,早年接受革命启蒙,抗战期间呼吁全国各宗教团体和全体宗教徒团结抗日,积极投身抗日救国运动。太虚大师曾任世界佛学苑苑长、中国佛教学会会长、中国佛教整理委员会主任,不仅是受人敬仰的佛教理论家和佛教实践家,更是现代中国佛教爱国、爱教的楷模。

(文化苑里的太虚大师雕像 ▲)
(文化苑里的太虚大师功德碑 ▲)

  进入太虚故里文化苑,大家首先在文化苑的巨大铭石前合影。

(这是本次联谊活动的唯一集体照。上午在森利园,大家一下车就分散活动,没有集体留影。虽然众人“无组织无纪律”,张会长却为此自罚:由“金牌导游”降为“银牌导游”,会长夫人不依不饶:“必须降到铜牌” ▲)

  拍摄集体照后,在文化苑的雨花斋共进午餐。雨花斋是一个典雅精致的小院,院里开设的餐厅,就餐环境优越,本地风味的菜品色香味俱全。

  午餐席间大家欢声笑语,热烈交流,放歌起舞,戏谑不拘。朋友们感谢张会长的精心组织,感谢陈梓林、鲁玉铭夫妇的热情接待。陈先生退休后,发挥余热,负责太虚文化苑的运行管理,他和夫人也是雅园乒乓球俱乐部成员,今天一起参加活动,并且为下午的参观游览提供方便。

  午餐后开始游览参观。陈先生安排了导游,他还亲自陪同,为大家讲解当地的人文历史、风土乡情。
  据介绍,太虚故里文化苑是民营企业浙江巨匠集团投资于2020年1月10日建成,并于太虚大师诞辰130周年之际开苑。全苑占地约60亩,以太虚湖为中心,小桥、流水、假山、亭台楼阁,草木葱茏,曲径通幽,飘逸着民国时期江南园林风韵。

  太虚文化苑内有大师雕像、功德碑、潮音阁、祖居、西梵山、太虚亭、太虚洞、唯心亭、仰止桥、雨花斋等建筑景观,精致玲珑。

  大家首先参观潮音阁。潮音阁是建于太虚湖畔高台上的仿古楼阁建筑,其结构分上下三层,底层为砖石结构,二、三层为柚木构造。屋檐尽头的12个角都如鸟翼展翅,鲲鹏欲栖,既古朴又富动感。潮音阁得名于1920年太虚与陈元白、章太炎等诸名士创办《海潮音》杂志。

  走进潮音阁,底层是“太虚大师生平业绩展”,分为“生平大事”、“阅藏修学”、“改革创新”、“弘法世间”、“办学育才”、“广结善缘”、“抗日救国”、“潮音永亮”等8个部分。听取导游的详细讲解,参观者了解到这位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大德高僧、佛教泰斗和宗教领袖,是著名的“人间佛教”的首倡者,敢于改革,勇于担当,是中国佛教弘法欧美第一人,中国抗战胜利勋章获得者。

  踏着柚木楼梯,登上潮音阁二楼,这里是太虚文化讲堂。

  在二楼围廊,陈梓林先生向大家介绍潮音阁的古建筑文化,特别是屋檐四角的木雕、刚果柚木的圆柱、广东奇石的圆鼓柱墩,以及围廊栏板的石雕等等,无不令人印象深刻,赞叹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精湛。

  潮音阁三楼,陈列着“太虚画传图片展”,由桐乡籍当代著名画家吴蓬先生创作的国画作品《太虚画传》诠释了太虚文化的博大精深。三楼的穹顶是一个金碧辉煌的金顶,八幅木刻浮雕在灿烂金光里栩栩如生、熠熠生辉。

  张会长端坐案桌前留影,众人睹之不由连连惊呼:“蒋委员长”,哈哈一乐。

  参观潮音阁后,下楼经过湖边的古色古香的榭亭,穿过太湖石垒造的太虚洞,走上九曲桥观赏太虚湖的湖景。

  造型优美、构造简洁的九曲桥,蜿蜒于太虚湖上,款款而行。桥中间的唯心亭,宛如水上的蓬莱仙子,亭亭玉立。

  九曲桥的另一端连接着一座半圆形单孔石拱桥―仰止桥。仰止桥与水中倒影抱合一起,犹如浑圆的玉璧,风吹涟漪起,将其拉长拉散,风过波澜止,渐渐地又恢复了圆形,风趣悠然。

  走过仰止桥,经过一条绿道,是毗邻一条小涧的太虚祖居。陈梓林先生介绍说,祖居房屋原先并不在这里,是迁建过来的,因年代久远的原屋损坏严重,修复时用了一些替代材料,但房屋结构和样式完全是原汁原味的,按原样迁建也是一种保护方式。祖居里陈设着“桑梓情深,太虚与故里主题展”,复原了太虚大师早年的生活场景,体现了当年的乡村生活水平和风貌。

  太虚湖周边溪流上有多座石桥,形态各异,相庄桥是其中之一。

  参观太虚祖居后,经过相庄桥,沿着太虚湖畔的道路返回,沿途看见西梵山上的太虚亭,意犹未尽且体力充沛的朋友便拐入小径,登上西梵山,欣赏了太虚亭。

  游览进入尾声,朋友们在美丽的太虚湖畔留影,定格美好时光。

  太虚故里文化苑的游览结束了,集合等待上车时朋友们载歌载舞,为今日的联谊活动增添了浓彩重墨的音乐之声、舞蹈之魅。

  14:45,大巴车离开太虚故里文化苑,驶向乌镇雅园,雅园乒乓球俱乐部第13届联谊活动圆满完成,大家热烈鼓掌,感谢张跃清会长,感谢陈梓林夫妇,感谢大巴车司机,也感谢俱乐部成员之间的团结互助。这次活动有5位80岁以上的长者参加,得到同行人的关心帮助,其中一位长者坐着轮椅观光,年轻者抢着为她推轮椅,照顾她,体现了尊老敬老和助人为乐的精神。所以俱乐部活动不仅丰富了雅园人的文化生活,也拉近了雅园人彼此之间的距离,增进了睦邻友好关系,这也是本次联谊的最大收获之一。

注1:鸽子浜是崇福镇东安村的一条河流。南宋初年,名将刘锜率军北上抗击金兵,天晚路经这里,扎营夜宿虎相寺。忽有鸽群飞传捷报,清河口前线将士遵照刘将军的计策,用钩镰枪大破金兵“拐子马”和“铁浮图”。金人由是兵败,一时不敢南下,江南得有相对安定。村民们为感激刘大将军,把当地一条河浜改称“鸽子浜”,这就是鸽子浜得名之由来。

附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