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新作」王西兰|清明泪

作者简介

王西兰,男,1948年生,山西永济人。中国作协会员,一级作家职称。曾任运城市文联主席,运城市作家协会主席,山西省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山西省文联副主席。主要从事小说、散文创作,发表文学作品200多万字,其中短篇小说《耧铃叮当的季节》(1985年,第一届)、长篇文化散文《大唐蒲东》(2004-2006年度)获赵树理文学奖。出版有短篇小说集《耧铃叮当的季节》、小说散文集《无悔选择》、长篇小说《送葬》、长篇文化散文《大唐蒲东》、《不朽关公》,文学传记《关羽传》,文学评论集《文学的觉醒与归真》,随笔集《艺术是生命的支撑》,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农民原贵生》,文化专著《世纪之问与时代回答》等。有作品翻译国外。

清明泪

又是一年清明节。
头一天我就准备好祭品:纸钱、香火、供献。看一眼母亲的遗像,母亲神情依旧,一双细眼里流露出要与我诉说什么的神情。我就和母亲开始心灵对话:
“妈,我明天回村去为你上坟。”
“不,不要。”
不,我要。别说几十里乡间土路,就是翻山越岭,跨江过水,我也要去为母亲上坟。既然母亲栖身在那一片偏僻的墓地里,我就注定这辈子得经常走过这几十里土路,到那片坟场里探望母亲。
母亲得的是脑血管病,说话口齿已经不清,思维也常常糊涂。可有时说起身后事来,却十分明晰:
“我死了,你把我火化了,装一个盒儿。今后你走到哪,就把骨灰盒带到哪。”
我笑着顶她——母亲语言能力下降后反而愿意与我多说话,而且不爱听我用那种给病人的慢声细语或敷衍应付的语气,仍要我用过去母子间毫无障碍的口气说话——
“火化?你不是说新社会啥都好,就就是火化人不好,怎么要火化?”
母亲被顶得没了话,仿佛输了理似地笑笑。一般情况下母亲被我问住了反而显得很愉快。她喃哺一会,才又说:
“可你回村里来一趟太难。”
母亲是说我的晕车。
我从小就晕车,据说小时候坐马车也吐得昏天黑地。这是母亲说的,我自己已记不得,但直到如今坐一趟汽车仍然就像害一场大病。说是怕颠吧,在溜平的柏油大路上也晕。说是怕汽油味,坐电车倒没汽油,照样晕。那年第一次去北京,听人说四路环行车可以一览北京市容,于是试着去浏览一下,谁想不到终点就连爬带滚地下了车,顺势躺在那车水马龙的长安大街上,引得路人围了里外三层,惊动了警察还以为出了什么事件。
在卿头下乡,回县城等车就在卿头镇村南大路口。那里公路往东几里外是个大大的深坡儿。东边来了车,村路口远远只见尘土扬起老高,半晌还不见车来。可我只要看到远处尘土飞起——车还早着呢——就晕了起来。有一段给一位领导当秘书,常要随领导跑乡下,一见通讯员来说:“八点钟去某某公社”,我就开始晕了。其实我住东院,领导住西院,车库还在西院的西边,这当儿车库的门还没开呢。所以到县城工作后,回一趟家,几十里路就视为畏途,摇摇晃晃走进家门,往炕上一躺,翻肠搅肚,疲脸慌汗。母亲就急着开罐头,说那东西能治恶心。我倒是常给母亲买罐头,可多数还是我吃了。
原来母亲说要火化,是怕以后我回家晕车:“活着的时候那是没法了,你得回村来。可我死了昨还叫你受那罪?你把我火化了。”
我说不行。尽管如今提倡火葬,可农村里还没有人实行。当真把她火化了,村里人议论我就受不了。她知道我就不是个敢作敢为的人。
母亲当然了解我,而且她本来就害怕火化。于是沉默半晌,才又说:“那么,我死了,你就别再回村里来了。”
——怎么能不回来?逢年过节,我得给母亲烧纸。母亲爱花钱,没有钱怎么得了?
“钱要烧。你就在县城里烧。”
“县城里怎么烧?”
“你到城外找个十字路口,划个圈儿,在咱村方向留个口,把纸就放在那圈儿里烧,我就收到了。”
“要收不到呢?”
“心到神知,收得到。再说到时候我就知道你要烧纸,就格外留心着,怎么会收不到?”
“只要能收到,我就多烧些。'
“只是你不要用那铁凿儿打纸钱印,把白纸裁裁割割就行了。”
“不打钱印,一张白纸哪能花?”
“能花,说不定那白纸倒是个存折,十万、八万的呢——在机关里打纸钱,人家会说你迷信。你心思小,受不了一点意见。”

虽然是说着笑话,我已经听得潸然泪下。一见我流了泪,母亲还要责备两句:“男娃,没一点刚强。”我就尽量忍住,尽量别在母亲面前流泪。

半年后,母亲去世。我当然没有勇气把她火化,只能随乡就俗地把她安葬在村里那片公共坟场里。我也没有照着与母亲的约定去十字路口烧纸,不管她生前说得如何肯定,我都觉得她收不到。十字路口,八面来客,怎么就能收到?
母亲是城市贫民出身,知道街市上没钱的难为,回到农村几十年也改不了小市民的老习惯。村里人没钱照样过日子,两把柴禾几苗青菜,田间地头转一趟就拿了回来。可母亲一旦手里没了钱就惶惶不可终日。每次我回去她不明说要钱,只是唱戏:
“儿坐了官了,娘要了饭了!”
这是《放饭》里的戏词。母亲年轻时爱看戏,三折五本可以倒背如流,要表达什么意思,随意就可在哪本戏里找出对路的词儿来。我就赶紧给她留钱。她也不多要,三块五块就行。小富即安,典型的农民或小市民意识。也许大雅似俗,要的只是一种儿子留钱的感觉吧。
她花钱的出路很多,多数是花在孙子身上,“孙子给我要钱,我说没有?这奶奶以后咋当?”她经常坐在巷口打听谁去县城:“你替我去一趟学校,看看我孙子好着么。见一眼回来报个信就行。这是车费,这是一顿饭钱。你别去家里找,机关事多,顾不上给你做饭。”再就是赞助别人。偶尔来一两个讨饭的,除了给人家吃饭,走时还要给带上两毛钱:“你如要赶路,两头赶不上顿咋办?”
实际上讨饭的哪还能按顿吃呢?
那年我领她去西安看病,下了火车只见许多残疾人这里一个那里一个,伸着手向旅客要钱。别的旅客匆匆出站,眼前推不过去的才给。母亲倒像是机关事务长发福利,人人有份,跑东跑西地奔到那些残疾人跟前,每人两毛。有的离得很远,也要赶过去不让把谁空下。说,近处都有了,远处那一个没有,心里不难受?还说,一毛钱拿不出手,再多了我也没有,两毛就合适。你想她兜里怎能没有钱?如今母亲死了,我更不能让她手里缺钱花。村里的家上了锁,我在县城住,逢到节气,我就回村给她烧纸去,也顾不得晕车了。何况每年就春节清明那么两趟,再晕车我也得回去。
清明这天一早,我就收拾停当,乘车上路。一路上阳光和煦,东风送暖,盎然春意扑面而来:桃花红,杏花白,桐树花儿淡紫淡紫;麦苗儿青,菜花儿黄,刚绽开的杨树叶儿翠翠地绿。
空气湿漉漉的,润人肺腑。我无心欣赏这些,只想着母亲坟头的迎春花儿可曾开了?去年上坟,见人家坟头迎春花开得正闹,母亲坟头却光秃一片,心中不安,后悔自己没有及早栽些这种丛生植物。趁着没人注意,偷偷从别人坟上挖了几枝移植在母亲坟头,又不能浇水,也不知活了没有?还有坟场里最讨厌禾鼠打洞,那片坟地里却又禾鼠极多。去年县上曾布置全民灭鼠,田间的禾鼠不知道可曾根绝?
胡思乱想,没头没绪,不觉到了村口。我顾不得去谁家小坐,也顾不上与村人在路边寒暄,从近处人家要一把铁锨急忙就上坟地去。已是春耕大忙,路上行人三三两两,都是急急忙忙地上地赶活,一路也就没啥耽搁。不多一会,就赶到母亲居住的坟地。比起往日上坟,速度快得多了。
母亲的坟头显得朴素而荒漠,不似周围许多老坟那样破败,也不似几抷新土那般鲜丽。比起那些老坟的萋萋青草,它显得单薄,只有稀疏的几枝迎春花点缀着零星的黄骨朵儿;比起几堆新坟上那尚未败落的花圈和纸幡,它又显得贫瘠,只有坟前一株小松树在春风中摇摇曵曳。这就有些像是母亲生前的作派,不着意收拾又绝不拉沓,就那么自自然然的样子。坟头一圈麦苗长得茁壮,像一个巨大的绿色花环。坟头和边上也没有鼠洞,只有雨水冲刷的道道痕迹。我用锨在周围铲了土,仔仔细细地把坟头培好,母亲的坟茔就又显得整洁如新,我想她看了一定会十分满意。母亲爱洁净,常常对我说:“笑脏不笑破。”也不知这是哪出戏里的词儿。
忽然,我发现母亲的坟头缺少一样东西:一张压坟的纸条儿。我们这地方的风俗,扫墓上坟烧完纸钱以后,都要在坟头上压一张纸条儿,仿佛是这坟里的逝者后世有人继续香烟的标志。农忙时节,上坟赶早,这时候已近中午,村里人全都已经上过坟了,坟场上每一个坟头上都压了纸条儿,飘飘拂拂很自豪的样子,唯有母亲的坟头还是空白。我不禁替母亲感到难堪:母亲一辈子命运多舛却又性子争强好胜,不论啥事都不甘人后。自己吃苦受穷倒没什么,就怕人前没有面子,把那虚名儿看得要紧。人家坟头上都有纸条儿飘拂,而母亲却没有,怎不叫她心中难受?好在我回来带的祭物非常丰盛:一把线香,几样吃食,一沓各种式样的纸票。这种纸票是我们这地方通用的冥钱,刻版印制,面额多为大额,一张都是一百万元。
我在坟前焚了香,摆好供品,然后慢慢地烧化纸钱。除了那些百万大钞,我还为母亲准备了些小额票子:二十元、十元、五元,免得为那些大票子花起来不好找零而受了作难。我想,这一片坟场虽然只有我因路远扫墓来迟,可我准备的香火供献肯定是最丰富的,这就足使母亲心里得到一些安慰,让她那可以原谅的虚荣心得到平衡和满足。一张张纸钱渐渐被火舌吞没化为灰烬,黑色的纸灰像一只只大蝴蝶似地飘向坟场的上空,越飘越高,越飘越远,一直要飘向母亲灵魂居住的天国。
这时候整个坟场一片凄冷静谧,那么多坟头下的每一个灵魂都善解人意地安息着,不来打扰我们,让我给母亲诉说心中无限的思念。我心说:妈,这些钱你都收下,想花你就花,不要受屈。如今咱有钱,连你百般疼爱千般呵护的孙子孙女都挣了钱。啥时花完了,再来给你烧……
鸟儿不飞了,树儿不摇了,太阳躲进云里,春风绕了道儿。满世界都好像静止了,偌大的坟场,只有我与母亲用心灵对话。
我们谈了很久、很久。
回来的路上,车子开得风驰电掣。我坐在车上,又好像不知身在何处,思绪还留在母亲的坟前,仿佛看见母亲刚刚收到了钱,欣喜地把整票儿放在箱底,零票儿压在枕下……
忽然,车停了。
到了?怎么没觉得,就到了?下了车,头上,有微微细雨。脚下,是湿湿的土地。噢,清明时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咦?我好像、好像——
哦,今天我没晕车!
往常要坐车出门,提前就做好一级战备:吃晕车药,抹风油精,肚脐上贴橡皮膏,嘴里含茶叶,手心里抓把盐,可晕车还是不能完全止住。今天去给母亲上坟,只顾张罗祭品,早忘了那些战备物资。来回百余里乡间土路,却竟然没有晕车!
两行清泪泫然流下。噢,我知道:
母亲,是你在护佑我。

责任编辑:杨志强

作家新干线公众号

设立“年度文学奖”、“季度人气奖”公告

1、本平台决定从2020年4月1日起,设立“年度文学奖”,评选规则如下 :
一、年度文学奖:2020年4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凡在本平台发表的文学作品,均可参与评奖。
二、奖项:
1、“年度好小说”1名,奖金1000元。
2、“年度好散文”1名,奖金1000元。
3、“年度好诗歌”1名,奖金1000元。
三、参评要求:
1、“文学奖”所有参评作品,必须为作者原创,由本平台首发,非本平台首发原创作 品,均无资格参与评奖。
2、入选作品要求阅读量达到2000以上,留言50条以上。
3、作品题材不限,拒绝低俗内容,不得违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4、在阅读量和留言量达到参评标准的基础上,获奖作品须具有较高的文学性和思想性,题材要求新颖、独特,主题要求有一定深度,读者反应良好。
四、本平台每季度公布一次候选作品名单。每季度末阅读量和留言量达到要求的作品,即进入候选名单。
五、颁奖时间:2021年1月15日进入评选阶段,1月20日公布获奖名单,为获奖作者颁发奖金和证书。
六、经评委评定,如无作品符合评奖要求,获奖名额可空缺。

2、本平台决定于2020年4月1日起,设立“季度人气奖”,评选规则如下:

一、2020年4月1日起,凡在本平台发布的原创首发作品,均可参与“人气奖”评选。拒绝非原创首发作品。

二、凡本平台发布作品阅读量达到1000以上,留言量达到50条的作品,均可进入“人气榜”名单。

三、每月公布一次“月度人气榜”名单,统计截止及公布日期,为下月15日。“季度人气榜”统计截止及公布日期,为下季度首月15日。

四、每季度末“人气榜”排名第一,且阅读量达到3000以上,留言量达到100条的作品,获得本“季度人气奖”。

五、“季度人气奖”奖金300元,每季度颁发一名。

(0)

相关推荐

  • 上坟忆祖

     上坟忆祖 ◎陈旺全 今年的春天满足了冬的愿望,缠绵多日的春雪让大地一片银装.虽然带来了一些不便,但也滋润了万物. 春风过后,天气渐暖,冰雪消融.秧苗吸足了水分开始疯长,柳树欲吐新芽,桃花含苞未放.农 ...

  • 故事:儿子头上长出坟头,医生都束手无策,高人指点后才知真相!

    清明节到了,这天张文准备好东西要给祖上扫坟去,儿子小明非要跟着去,张文见儿子还小不想带去,但是小明偷偷的跟了张文半路,张文瞧见小明后没办法只好带他前去. 张文带着小明走到祖坟处,张文放开小明跪在坟前, ...

  • 【青霉素微小说】上年坟

    上 年 坟 "进腊月了."娘站在日历牌前,翻动着纸页说. "快到年了."过了几天,娘又站在日历牌前说,"过年,要上年坟给祖先送点钱,好买年货哩.&qu ...

  • 坟飘(纸钱)

    ​坟飘(坟飘) 方言. 上坟时挂在坟头的一种纸钱.   ▶ 沙汀 <淘金记>十四: "一天上午, 寡妇去买丝线, 手上拿了几帖坟飘, 因为过几天就是冬至节了."

  • 【乡土文学】渭水清池荷花||清明,在坟前祭拜

    清明,在坟前祭拜 文/渭水清池荷花 今天,天气阴沉, 阴沉如我的心情, 我跪在坟前祭拜祖先. 风吹着几杆纸幡, 香飘起丝丝青烟. 献上瓜果食物, 和印打的纸钱, 还有一鼎火锅烧热菜饭. 天上下起了小雨 ...

  • 「名家新作」王西兰|不写之写意味深——《红楼梦》小说艺术赏读

    作家新干线   ZUOJIAXINGANXIAN 主编寄语 且读书,你就是活了两世:且写作,你就活了三世. zuojiaxinganxian  作者简介 王西兰,男,1948年生,山西永济人.中国作协 ...

  • 【名家新作】王西兰||泪别黑子

    作家          新干线    ZUOJIAXINGANXIAN 主编寄语 且读书,你就是活了两世:且写作,你就活了三世. zuojiaxinganxian  作者简介 王西兰,男,1948年生 ...

  • 「名家新作」张行健|五月泻水

    作者简介 张行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协副主席.国家一级作家.山西文学院首届签约作家.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临汾市作家协会主席.1983年开始发表作品,先后在省内外文学刊物<山西文学> ...

  • 「新人新作」王宁:“十七年”河北小说研究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与方法 一.地缘文化视角的引入 二.性别文化视角的内涵与意义 三.政治.地缘与性别在"十七年"河北小说研究中的遇合 四.历时性视角下的燕赵文化 第 ...

  • 「名家新作」韩倚云诗词书画近作选粹

    作者简介 韩倚云,女,河北保定人,现居北京市海淀区.工学博士后.教授,研究方向:航天宇航技术.人工智能.工程可靠性.诗词与科学.北京诗词学会副会长. [云帆头条]韩倚云近作选 自题承宫苦学图 岂能懒惰 ...

  • 「名家新作」陈仁德庚子绝律近作选粹

    陈仁德 作者简介 陈仁德,网名虞廷.重庆市忠县人,中华诗词学会2.3.4届理事,重庆市文史书画研究会副会长,重庆诗词研究院院长,重庆市诗词学会副会长,云帆诗友会顾问,香港诗词学会首席顾问. [云帆头条 ...

  • 「名家新作·中篇小说」张行健|乡村匠人(上)

    作家新 干线 乡村匠人 村子是晋南的大村落. 东山根下的一面长坡里,点缀着砖房瓦房土坯房,还有许多草木房,依坡靠崖呢,还掏挖了不少土窑洞,也与房子们错落着,排列成歪歪扭扭的村巷,横七竖八的,三二十条的 ...

  • 「名家新作·中篇小说」张行健|乡村匠人(下)

    作家新 干线 乡村匠人 (接上部)  剃头匠 老遆是羽村的剃头匠. 早些年,村里并没有他的剃头铺. 老遆是挑一副剃头匠的担子走村穿巷的. 那是村人眼中的扁担,长长的,两头各按了铁索挂勾,也有穿了粗壮结 ...

  • 「名家新作·中篇小说」张行健|编织者

    作家新 干线 编织者 ·一· 编席匠是东山后边小庄里的年轻人.年年秋后割了高粱秆儿,他便会拿了简陋的工具箱子,来到山根下的大羽村. 大羽村人口多.人口多了土炕就多.家家的大小土炕上,都要铺一页儿或两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