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ASCO-GU丨盛锡楠教授:肾癌药物治疗新进展

肾细胞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居泌尿系统肿瘤的第2位,其发病率以每年2%~3%的频率增加。从细胞因子时代,到靶向治疗时代,再到现在的免疫治疗时代,肾癌的治疗手段一直在不断发展。

目前,晚期肾癌的治疗主要包括两类药物: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和免疫治疗药物,那么肾癌药物治疗进展如何呢?今天小编为大家分享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盛锡楠教授的《2021 ASCO-GU药物治疗新进展速递——肾癌药物治疗新进展》。

透明细胞肾癌新进展

晚期ccRCC一线治疗研究

CLEAR研究

CLEAR研究为仑伐替尼联合帕博利珠单抗或依维莫司对比舒尼替尼的全球III期、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研究显示,仑伐替尼联合方案的客观缓解率(ORR)和缓解持续时间(DOR)更高,并且该方案的PFS显著优于TKI单药,但其OS未全部显著优于TKI单药。在安全性方面,仑伐替尼联合方案≥3级的不良反应(AE)发生率更高,因AE导致的剂量调整比例更高。仑伐替尼+帕博利珠单抗组的常见不良反应为腹泻、高血压、甲状腺功能减退、食欲下降等,仑伐替尼+依维莫司组的不良反应常表现为腹泻、口腔炎、食欲下降、蛋白尿等。

仑伐替尼联合方案的ORR和DOR

仑伐替尼联合帕博利珠单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PFS、OS、ORR;仑伐替尼联合依维莫司也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PFS、ORR,但OS并未得到显著改善;在仑伐替尼联合方案的安全性方面,≥3级的AE发生率更高,因AE导致的剂量调整比例更高;该研究结果支持仑伐替尼联合帕博利珠单抗作为晚期RCC的一线治疗方案。

CheckMate 9ER研究
CheckMate 9ER研究为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卡博替尼对比舒尼替尼随访更新试验,该研究显示,在整体人群和肉瘤样变人群中,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卡博替尼疗效均优于舒尼替尼。
研究结果显示卡博替尼联合纳武利尤单抗的疗效优于舒尼替尼。在肉瘤样变人群中,卡博替尼联合纳武利尤单抗的疗效仍然优于舒尼替尼。卡博替尼联合纳武利尤单抗治疗与各自单药的安全性保持一致,无新的不良事件。相比较舒尼替尼单药治疗,联合治疗的≥3级AEs偏高,中断治疗比例偏高,20.9%的患者需要糖皮质激素处理免疫相关的AEs。该随访结果支持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卡博替尼作为晚期RCC的一线治疗选择。

肉瘤样变人群中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卡博替尼对比舒尼替尼的ORR、mPFS、mOS变化

JAVELIN Renal 101研究
Avelumab联合阿昔替尼在低/中危人群的OS与舒尼替尼相似,在IMDC高危人群中,Avelumab联合阿昔替尼的OS优于TKI单药。在低危人群中,免疫联合治疗的PFS优于TKI单药,但OS没有差异。

VEGFR-TKI联合ICI疗效的META分析

小结

conclusion

综合以上多项分析,CLEAR研究提示,仑伐替尼联合帕博利珠单抗的PFS、OS和ORR都显著优于TKI单药,但IMDC低中危、PD-L1≥1和肉瘤样变亚组人群的OS并未显著优于TKI单药,仑伐替尼联合依维莫司的PFS和ORR也显著优于TKI单药,但OS并未显著改善。CheckMate 9ER研究提示,不论是否有肉瘤样变,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卡博替尼的疗效都优于TKI单药,但联合治疗的≥3级AEs偏高,中断治疗比例偏高,20.9%患者需要糖皮质激素处理免疫相关的AEs。JAVELIN Renal 101的亚组分析提示,Avelumab联合阿昔替尼在IMDC低中危的OS与TKI单药相似;IMDC低危人群治疗再思考中,既往免疫联合研究发现,ICI+ICI在低危人群的疗效差于TKI单药,ICI+TKI 在低危人群并未优于TKI单药,META分析再次提示,ICI+TKI 在低危人群的OS与TKI单药没有差异。

晚期ccRCC后线治疗研究

VEGF靶向治疗进展后,仑伐替尼联合依维莫司的II期研究

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靶向治疗进展后,仑伐替尼联合依维莫司的II期研究评估了2种不同剂量的仑伐替尼联合依维莫司治疗既往接受VEGF靶向治疗进展的患者。研究显示,两个不同剂量的仑伐替尼联合依维莫司的疗效相似。接受过ICI治疗的人群,仑伐替尼18mg组的ORR更高,但其PFS和OS与仑伐替尼14mg组相似。另外,在安全性方面,两个治疗组的AEs发生率相似。

不同剂量仑伐替尼联合依维莫司的ORR、PFS和OS变化

MK-6482相关研究

MK-6482治疗晚期ccRCC的II期研究随访更新数据显示,MK-6482后线治疗的ORR为 25%,mPFS为14.5个月,治疗相关的≥3级AEs达到40%,其最常见AE为贫血和缺氧。在MK-6482联合卡博替尼治疗晚期透明细胞肾细胞癌的II期研究中,免疫治疗进展后,MK-6482联合卡博替尼后线治疗的ORR为22%,mPFS为16.8个月。在安全性方面,MK-6482联合卡博替尼的3级AEs偏高。

MK-6482后线治疗ORR和PFS变化

RAPPORT研究

RAPPORT为立体定向放疗联合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寡转移RCC的多中心、单臂、I/II期研究,其研究终点为安全性和疗效。该研究显示,立体定向放疗联合帕博利珠单抗的ORR为63%,立体定向放疗联合帕博利珠单抗的mPFS为15.6个月,2年无局部进展率为92%。该方案的常见不良反应为肺炎、呼吸困难等。

立体定向放疗联合帕博利珠单抗的PFS及OS变化

小结

conclusion

VEGF靶向治疗进展后,两个不同剂量的仑伐替尼联合依维莫司的疗效相似,而在接受过ICI治疗的人群中,仑伐替尼18 mg组的ORR更高,但PFS和OS与仑伐替尼14 mg组相似;MK-6482后线治疗的ORR 为25%,mPFS为14.5个月;免疫治疗进展后,MK-6482联合卡博替尼后线治疗的ORR为22%,mPFS为16.8个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联合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寡转移性RCC的ORR为63%,mPFS为15.6个月。

非透明细胞肾癌新进展

晚期nccRCC靶向治疗研究

SWOG 1500研究

SWOG 1500为舒尼替尼vs卡博替尼vs Crizotinib vs Savolitinib治疗乳头状RCC的一项研究。研究显示,卡博替尼的ORR为23%,其ORR、PFS和OS均优于舒尼替尼。因此,SWOG 1500研究支持卡博替尼作为治疗乳头状RCC的较佳治疗选择。

卡博替尼的PFS和OS数据

回顾性分析

在卡博替尼治疗晚期MiT家族易位RCC(TRCC)的全国多中心、回顾性临床研究中,卡博替尼治疗晚期TRCC的ORR为 16.7%,mPFS为8.4个月,mOS为17个月,无脑转移、无骨转移的TRCC接受卡博替尼治疗的PFS更好。

小结

conclusion

SWOG 1500研究提示,卡博替尼治疗乳头状RCC的ORR为23%,优于舒尼替尼、Crizotinib和Savolitinib,同时,卡博替尼的mPFS、mOS优于舒尼替尼;卡博替尼治疗TRCC的回顾性分析提示,ORR为16.7%,mPFS为8.4个月,mOS为17个月,无脑转移、无骨转移的TRCC接受卡博替尼治疗的PFS更好。

晚期nccRCC免疫治疗研究

CheckMate 920研究
在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一线治疗晚期nccRCC的CheckMate 920研究中,其首要终点为≥3级免疫相关的AEs发生率。该研究显示,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的一线ORR为19.6%,中位PFS为3.7个月。

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单抗的ORR和PFS数据

小结

conclusion

CheckMate 920研究提示,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一线治疗晚期nccRCC的中位PFS为3.7个月,mOS为21.2个月,ORR为19.6%(肉瘤样变、PD-L1≥1%、乳头状RCC、未分类RCC人群的ORR更高);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的3/4级治疗相关AEs发生率为36.5%,21.2%患者因3/4AEs导致治疗中断,30.8%的患者接受过糖皮质激素处理免疫相关的AEs。

专家简介

盛锡楠 教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泌尿肿瘤内科副主任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 理事

CSCO青年专家委员会常委

CSCO肾癌专家委员会秘书

CSCO尿路上皮癌专家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常务理事

中国抗癌协会泌尿肿瘤专委会肾癌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化青委会肿瘤学组副组长

北京抗癌协会泌尿生殖肿瘤专委会青委会主任委员

北京医学会肿瘤分会常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