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道!鬼谷子所向无敌的七大绝招(下)

上一期我们分享了纵横家的三大法宝:见形为容,相体为貌;闻音和声以及解仇斗郄。这一期我们再来讲一下纵横家的其余四大法宝:缀去、却语、摄心、守义。我们先来谈一下缀去!

所谓的缀去,就是指当有人才和俊杰表示要离开我们的时候,我们要诚心诚意的做两项工作:其一,认真的自我检讨。其二,说出真心挽留的话语,以便换取其倾心相助或心存感念。

有些人听到此处不免要反驳,你说我低三下四放下身段,说了那么多好听的话,如果对方最后真的决定留下,和我同舟共济、共创伟业,那也未尝不可,也算值了。但是如果对方最后竟然扬长而去,那我岂不是徒劳无功、很没面子?

实际上,即便对方最后真的决定分道扬镳,扬长而去,你做这一番姿态也很有必要,我们知道但凡是人才,他在利益场上的能量都很大,他们一般会释放两种能量,一种是正能量,一种是负能量,而缀去这一招就是要最大程度的避免他们释放负能量。

做过生意的人都知道,现在想做成一单生意很困难,但是想毁坏一单生意却很容易。有不少人才在跳槽之后苦心孤诣的报复前老总,这种案例屡见不鲜。我们要加以防范!

我们来看一下张景耀先生是怎么说的:所谓的缀去,就是说对于即将离开自己的人才,说出真心挽留的话语,以便使对方留下回忆与追念,所以遇到忠于信守的人,一定要赞许他的德行,鼓舞他的勇气,表示可以再度合作,后会有期!对方一定高兴,以他人之幸运去引验他往日的光荣!即使款款而去,也会最终十分留恋于我们!

下面我来为大家分享两个案例:苏秦之楚与西门豹治邺。关于这两个故事的原典,大家可以去读《战国策》与《韩非子》,我在此处只是略陈其意。

有一天苏秦想要去拜访楚王,但是到了楚地之后,一连三五天都没有受到接待。到了第六天,楚王才不紧不慢地登场,好整以暇地表示可以会见苏秦了!

结果两个人交谈没有多大一会儿,苏秦就表示:“您这个地方我呆不了了!明天我就走!”

楚王说:“这是图什么许的呢,我听说跟先生您交谈,如闻圣人之教,您不远万里、跋山涉水来到楚地,难道无意盘桓几日,跟我多聊一会儿,怎么明天就要走,这究竟是为什么?”

苏秦说:“我大小也算个人物!所在国重,所去国轻!到了你们楚地之后,却落了个食宿自理!你们楚国的粮食比珍珠还贵,你们楚国的柴草跟黄金的价格一样!而你们楚国的侍从像鬼魂一样难以相遇!楚王您则像玉皇大帝一样,神龙见首不见尾!我现在等于是吃的珍珠,烧着黄金,通过鬼魂来拜见玉皇大帝,我能不走吗?!”

这时候楚王身边有一个大将军,见苏秦说话这么横冲直撞,当时就要把苏秦拉出去埋了!楚王说:“将军退下!苏先生啊,寡人有三大罪过,请您原谅!居于深宫,不达外事是寡人之罪一;侍从简慢,桀骜不驯是寡人之罪二;轻贤慢士,疏于礼遇是寡人之罪三。寡人已经知道自己的过错了,从今之后寡人愿与你食则同器、出则同舆,如何?”

苏秦感念其德,才献上合纵的战略!我们再来谈一下西门豹治邺。

西门豹担任邺城县令,真可谓夙夜在公,兢兢业业,清廉自守,德政惠民。一心一意把精力花在民生事业上!但是他对待魏文侯的左右却十分简慢,魏文侯的左右私下犯起了嘀咕,这都什么时代了,还有人这么不上路!于是私下暗示西门豹说:“西门大人你想升官吗,想升官就得给我们钱懂吗?”

西门豹义正词严的回绝道:“没有!!”

等到西门豹入朝述职的时候,魏文侯对他予以批评,说:“你的政声、官箴、口碑都差得很,到底是怎么回事?你要是觉得力有不逮,现在就可以挂冠而去,孤不会苛责于你!”

西门豹一听就知道是谁从中作梗,他从容作答道:“以前我不知道怎么当好这个官,现在我知道怎么当好这个官啦!请您再给我最后一次机会,如果明年我还当不好,您把我腰斩、弃市,我也心甘情愿!”

魏文侯见其情真意切就答应下来!

来年西门豹开始加重的搜刮民脂民膏,重贿魏文侯之左右。这一重贿,他的政声、官箴、口碑就都上去了。魏文侯表扬他说:“今年你干得可真是不错,来年有一个肥缺,我还要提拔你,好好干!就此精进不休,知道吗?”

西门豹说:“往年我治理邺城,一心一意对您和百姓的利益负责,您要把我罢官夺爵!这一次我治理邺城,只为您左右的利益负责,您却要给我加官进爵,这个官我当不了了!”

魏文侯一听幡然醒悟,瞪了左右一眼,跟西门豹说:“以往我不知道您是什么人,现在我知道了!请您继续留下来辅佐我,好吗?”

于是西门豹竭尽心力辅佐文侯,使其名霸天下!

下面我们来谈一下却语。关于却语有一段古文描述的深刻而又到位:动以忌讳,示以时禁,其人因以怀惧,然后却而藏之,无示己之不能于多方之人,虽携胁讨荣,犹不能克总辔扬鞭之辈。

这句话有五个要点,我们可以抽丝拨茧的赏鉴一下:

第一,我们要打造一柄锋利无比的宝剑,要让对手知道这柄宝剑吹毛立断,足可致人死命。

第二,当着对手的面,把这柄宝剑毁掉,令对方百感交集,五味杂陈!

第三,趁机提出利益诉求。

第四,不要把你和对手达成的任何秘密协议,告诉任何人知道,从此绝口不提!

第五,不要对尖刻小人、枭雄霸主或者地痞流氓使用此招,否则会身陷囹圄!

下边,我们来讲一则案例,这一次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叫张铁崖。他早年间是翰林院编修,历任武英殿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后来他通了通关系,走了走路子,授任河间知府!

有些人也许会问,既然通了关系、走了后门,为什么这个官还越当越小?要知道体仁阁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这种身份,可比知府要尊贵和荣耀的多!

的确,在名义上这两个官职压着知府好几头,但是这两个官职权力含金量太低。大致相当于作协书记处书记和党校政策研究室主任。那只是负责撰写文书、发发布告、晓谕众人什么的。重大的行政决策,根本参与不上。因此还不如到一个二线城市当一个市委书记,逍遥自在!

再者说张铁崖,他不想留在京城,为什么呢?京城那是天子脚下、首善之区,屁大点儿的事儿都能传出打雷的动静。京官不如外放,这样更能无拘无束、放浪形骸!诗曰: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由!即是此意!

话说这个张铁崖来到河间之后一手抓学术,一手抓政治,那是两不耽误。

在此期间,他还出版了一部作品叫《芹草七章》。出版之后,在府苑门口大张黄榜,上面写着:愿效《吕览》,能增损一字者赠银四钱!

他的意思就是说,我这部作品,不亚于当年的吕氏春秋,谁能给我找出一个小错误来,哪怕是一个小错别字,我给他四钱银子,依当时的购买力来说,那就是七八百块钱。

张铁崖的夫人目睹此事,心中十分不快,她跟张铁崖语重心长的说:“铁崖呀,你今天办这个事情太欠妥当!你如果遇见一个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而又锱铢必较的人,那你半年的俸禄就没了!”

张铁崖说:“你对你丈夫的学问,这么没有信心吗?他得挑出我多少错误才能拿走我半年的俸禄!拜托,我有这么多错误吗?”

张铁崖的妻子缓缓说道:“你还记不记得留耕道人的名言——留有余!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泽子孙。盖造物忌盈,凡事太尽,未有不后悔者也!

张铁崖心说,这老娘们太烦人了,为了不让她烦我,这个告示我改一下。把愿效《吕览》,改成愿追《吕览》,谦虚一点;把赏银四钱改为赏银三钱,这下总可以了吧?

这告示贴出去还没有两天,就有门子前来回禀:“张老爷,门外有一个状师名叫李达旺,他说要跟您探讨一些学问上的事情。”

张铁崖素来喜好文人雅士,于是吩咐门子,把李达旺带入内堂,端茶奉水,好生款待!

这李达旺也很是客气,掏出随身携带的两盒板栗让张铁崖品尝,张铁崖品尝过后觉得很是甘美,不禁想起了家乡的味道。于是随口一问:“李状师您也是燕赵之人吗?”

李状师道:“我家祖居蓟县,我现在混迹于幽州干点小买卖,由于懂得识文断字,所以兼职状师替人打官司。”

张铁崖一看这李状师跟自己是老乡,于是两个人就天南地北海阔天空的聊,这一聊可就忘记了时间。足足聊了两个多时辰!已经是时至正午,张铁崖一看李状师还是没有要走的意思,就想这个小兄弟一定是想蹭我一顿中午饭!没关系,看在老乡的份上蹭就蹭了!于是吩咐厨下多上好菜硬菜。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李状师终于切入正题:“张大人,听说您最近出版了一本书叫芹草七章,可有此事?”

张铁崖听到对方提到《芹草七章》,便即应声答道:“没错,芹草七章正是在下的拙作。不知道李兄有何高屋建瓴之言?敬请指教!”

李达旺说:“高屋建瓴诚不敢当,只不过前几天我看见大人您在府苑门口贴了一张告示。其大意是说,如果有谁能够指摘出这本书的一处错误,您便愿意自罚白银三钱送与此人,可有此事?小人不才,只不过胡乱翻看了一下,就侥幸地发现20余处纰漏,全部都记载在这个小册子之上!”

张铁崖听罢,内心十分不爽,他思忖道:如果你说你发现了书中的一两处谬误,我还可以接受,说不定还可以落得一个闻过则喜、雅量汪涵的美名,就此传为佳话!可是你竟然说,你一下子挑出了此书的二十余处破绽,我如果承认的话,岂不是等于说此书不名一文、如同废纸!

正在其恼怒之际,李达旺又不紧不慢的说道:“在这20余处破绽当中,有一处最为要命。”

言毕,他开始俯首案前,对着自己的小册子喃喃自语:“您的书中有四句诗——晨作轻寒晚作阴,忧怆不觉春已深。飘茵有泪沾风雨,寒鸦无情自古今。您这四句诗是化用自《大江清明作》,这四句诗的原句是——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后边还有四句——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大人可知道,这首诗的原作者又是谁呢?”

张铁涯思忖片刻,倒吸了一口冷气,道:“是屈大均!”

李达旺道:“《屈沱五书》在雍、乾两朝就被列为禁书,屈大均本人更是被斥为‘南明余孽’,您手下的人就是再旁征博引,也不该不加辨别啊!”

张铁涯问道:“你想怎么样?”

李达旺随即将录有《芹草七章》纰漏和“反辞”的稿纸撕毁,并赌咒发誓道:“并不想如何。小人早年间也曾中过探花,一心想为朝廷出力,只是报国无门而已!”

半月之后,吏部下达批文,令李达旺左迁按察司知事,正八品。

其六是摄心。鬼谷子所谓的“摄心”,是指用褒奖或教化的手段收揽人心。

满清入关以后,经过顺治、康熙、雍正三代的百年统治,国家逐渐步入安定和富强。但是在湖北、四川、陕西、河南、甘肃五省中的一些偏僻地区,仍不时发生较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此刻,荣登大宝的乾隆发现,为了巩固朝廷统治,需要把儒学全面贯彻,那就要求他在朝野强化纲常,重节义,明廉耻。

为了缓和满汉矛盾,乾隆的第一步是想方设法树立正面的前朝忠臣形象。他命朝野大面积搜集前朝与清作战被俘被杀的臣民,经筛选确认,赐其中26人专谥;113人通谥“忠烈”,如张煌言;108人通谥“忠节”,如钱肃乐、沈宸余;576人通谥“烈愍”,如王栩、张名扬;843人通谥“节愍”,如黄斌卿;此外还有495个职官,1728个士民与各地忠义祠立牌位祭祀。

这其中,尤以对史可法的评价最为突出,他在《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中说:“至若史可法之支撑残局、力矢孤忠,终蹈一死以殉;又如刘宗周、黄道周等之立朝謇谔、抵触佥壬,及遭际时艰,临危授命:均足称一代完人,为褒扬所当及。史可法璟洁清刚,心存干济,危颠难救,正直不回。

乾隆的第二步是痛诋前朝叛臣。公元1778年,清朝国史馆奉命编修《国史列传》,乾隆特地关照,将钱谦益、周亮工、唐通等人列入《贰臣传》乙编,《贰臣传》还附有《逆臣传》四卷35人。前三卷是吴三桂和他的高级文武以及响应“三番叛乱”者,第四卷乃是降而复叛的重要官员,如姜瓖、李成栋、刘泽清。

此举一出,江南士子纷纷作议说:“以前钱谦益这类察时投机之人被抬举的太高,史可法这类忠贞不二的人反而被蔑为逆贼,这是让百姓学习见风使舵而放弃礼义廉耻。现在陛下重修《国史》,不问权谋伎俩之巧拙,惟务道德品质之高低,这是明君圣主的风范啊!”

最后是“守义”。鬼谷子所谓的“守义”,是指对那些道德成就极高、在社会享有盛名的贤达以及老实巴交的平民百姓,不能施用欺诈之术,而应该秉持“仁义诚信”的原则对待他们,否则自己很有可能身败名裂。《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晋文公的做法可以诠释此理。

晋文公攻打原国时,携带了十天的粮食,于是和朝中威名素著的文武大臣约定:无论成败,必在十天内收兵。期限过后,却没有攻下原国,文公便下令鸣金收兵。有个从原国都城中叛逃的文士劝谏说:“经过您的昼夜猛攻,原国已经支持不住,再有三天就唾手可得。”群臣近侍也都进谏说:“原国之内已经粮食枯竭,守城将士也都力量耗尽,此时此刻不可轻退。”晋文公说:“圣人说‘小信诚,则大信立。’我当初已经和攻城的忠臣良将们约好了,不能背弃诺言。否则信用破产,以后何以经国纬政?”于是引兵暂去。原国人闻知此事后说:“晋文公一诺千金,宁可放弃即将到手的利益也不失信于朝堂,可以作为乱世中的依靠。”就向晋文公投降了。卫国人闻知此事后说:“见利思义,明主之经!”随后也投降了晋文公。孔子听到后记下来说:“攻原而得卫者,信也。”

“李悝谩两和”则是一个反面教材。话说李悝担任将帅之时,生怕敌人出其不意、偷袭成功。于是欺骗自己左边堡垒的兵说:“兄弟们哪,加紧守备吧,敌人就要打过来了!”又跟自己右边堡垒的兄弟撒谎:“加紧守备了,敌人就要打过来啦!”

一连这样说了三回,敌人却没有进攻,于是左右放松了警惕。到了第四回,敌人真的攻打过来了。李悝大败亏输。

事后部下劝谏说:“主帅!赏誉薄而谩者下不用,赏誉厚而信者下轻死。身为主帅,不能轻言寡信,妄用权诈。

李悝闻之,若有所思。第二天,于芒砀山问诸尸佼。

尸佼曰:“将帅之义有四:开诚布公、必罚明威、信赏尽能、众端参观!

李悝闻教,每以此法御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