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忠臣:论传统中国绘画中的法度与笔墨|成忠臣|绘画

在传统中国画里,艺术创作需要一定的创作法则,法度就是关于创作法则的范畴。“法”可以理解为方法、法则、法规。“度”可以理解为标准、尺度、规律、规范。中国艺术源远流长,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留下了无数关于艺术方法和技巧的言论和见解,了解这些言论和见解,对提高我们的美术鉴赏能力是很有好处的,也有利于对中西绘画的比较研究。以绘画而论,谢赫早就提出了“六法”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六法的提出是古代长期绘画实践和理论探讨的具有总结意义的认识,在绘画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
打开腾讯新闻,查看更多图片 >
△成忠臣作品(真材实料)
五代山水画大师荆浩,不但提出了“搜妙创真”,还提出了六要:“气、韵、思、景、笔、墨”,这“六要”不仅标志中国绘画题材由人物转向山水,以包容更广的“思”取代“经营位置”,用“墨”取代了“随类赋彩”,包含着山水画由“青绿”到“浅绛”再到“水墨”的发展趋势,是对中国绘画法则最精辟,也最简练的概括和总结。
△成忠臣作品(真材实料)
西方绘画重视色彩的表现力,到印象派时,对绘画色彩的研究和实践可以说达到了顶峰,他们认为色彩有色相、色度、色性、色调、色价等区别,还有固有色、光源色、条件色、环境色、空气透视色等等,唯独看不到黑色的魅力,并宣布油画里没有黑色,或不能用黑色,而中国画不但崇尚黑色,还可以“计白当黑”,秦汉尚黑,到了唐代后期,则贬斥丹青,独尊水墨,难怪五代画家荆浩用一个“墨”字取代了谢赫的“随类赋彩”。由此可见,艺术法则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艺术。
△成忠臣作品(真材实料)
中国画非常讲究笔法与墨法,笔墨占了绘画“六要”的三分之一。到了“元代四家”,笔墨成了主要的审美取向,到了明清,更加崇尚“笔情墨趣”。在笔法中有笔性、笔力、笔姿、笔韵、笔格。中国画的要素很多,笔墨是重要的一条,笔墨的含义不但包括笔法和墨法,还包括皴法、线描、白描、勾填、勾勒、勾染、双勾、没骨、泼法等等。单单一个描法就有十八描:1.铁线描;2.橄榄描;3.行云流水描;4.枣核描;5.水纹描;6.减笔描;7.柳叶描;8.竹叶描;9.混描;10.撅头钉描;11.枯柴描;12.蚯蚓描;13.高古游丝描;14.琴弦描;15.马蝗描;16.钉头鼠尾描;17.曹衣描;18.折芦描。这是何等的深入细致。在用笔上,提出了五忌:忌刻、板、枯、弱、结。讲究用笔有“六要”,一要自然有力,切忌呆滞;二要变化有联系,要将粗细、浓淡、长短、干湿、轻重根据物象参差运用,既有变化,还要互相联系;三要苍老而滋润;四要活泼、轻松、灵活而凝炼,切忌油滑、轻浮;五要刚柔相济,即在轻柔中见骨力,刚健中参以灵巧;六要巧拙互用,拙中有巧,巧中见拙。中国画论还认为画有六忌:用笔忌滑、忌软、忌重而滞、忌率而溷、忌明净而腻、忌丛密而乱。画有四病:一日曰僵,二曰枯,三日浊,四曰弱。画忌六气:一、俗气,如村女涂脂。二、匠气,工而无韵。三、火气,笔锋太露,颜色太艳。四、草气,粗率过甚,绝少文雅。五、闺阁气,苗条软弱,全无骨力。六、蹴黑气,气无知妄,恶不可耐。
△成忠臣作品(真材实料)
中国画论中的创作法则是相当全面和丰富的,大则基本原则,小到具体技法,几乎都论到了。但是在实际的创作中,如何运用法度又有不同的态度。中国古代有所谓死法与活法,泥古与创新的不同说法。
△成忠臣作品(真材实料)
所谓“死法”就是死守教条,生搬硬套,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完全放弃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其结果是适得其反。
所谓“活法”就是既遵从某种规则和法度,又允许变化发展,一切根据反映现实,以造化为师,抒发情怀的需要,灵活地加以运用。古人讲:“画有大法无定法”,“法由我变”,“我之为我,自有我法。”齐白石先生讲得好:“学我者生,仿我者死”,李可染先生也讲:“要以最大的气力打进去,又要以最大的气力跳来。”所谓“打进去”就是要继承传统,掌握传统;所谓“跳出来”,就是要大胆地革新创造。
△成忠臣作品(真材实料)
与“法度”有关的还有一个“自然”问题,什么是自然,它与法度的关系如何?在谈论法度时,不能不涉及这个问题。自然就是客观自然界、就是客观现实,就是中国画论中所说的“造化”,它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自然与法度不是对立的,要表现好自然,就不能离开法度,自然而然又是最高的法度,自然是法度的源泉、动力和标准,法度又是自然的概括和总结。二者是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中国古代画论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成忠臣作品(真材实料)
其一,要突破法度的束缚,自然地灵活地去表现生活。王维在《画学秘诀》中讲:“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唐志契在《绘事微言》中说:“画不但法古,当法自然。凡遇高山流水,茂林修竹,无非图画。”恩格斯说道:“现实比天才人物的天才,更富于天才”,在这一点上,东西方绘画是一致的,只是具体说法不同罢了。由于中国长期以来是比较保守闭塞的封建社会,再加之文化传统博大精深,导致中国绘画传统相对稳定,几千年来,变化不大,只是到了20世纪初,随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西方的科学文化传入中国,中国绘画的传统和法度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成忠臣作品(真材实料)
其二,突破法度的東缚,自然地表现艺术家的情和志。艺术是心灵的自由表现,一个艺术家只有将自己的真情实感,独到的思想和意志不虚伪不矫饰地表达出来,那就是做到了自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自然的品格是艺术最高的境界。唐岱的《绘画发微》说得十分透彻,他说:“以笔墨之自然,合乎天地之自然,其画所以称独绝也”,唐岱还说:“造化入笔端,笔端夺造化。”石涛所说的从无法到有法,再到无法,就是这个意思,最后的“无法”,实则不是没有法度,而是如同“风行水面,鱼游水中”更加神妙自由的境界。
△成忠臣书法作品
其三,法度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发展的,过去的中国画不讲素描关系,可是蒋兆和的人物画,李可染的山水画,讲素描关系,讲光影效果,可见,中国画的技法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不能墨守成法、成规。
(0)

相关推荐

  • 中国绘画之理论体系

    中国绘画不仅以极其丰富的绘画积累矗立于世界艺术之林,而且还以极其丰富的绘画理论而独树一帜.中国绘画理论从绘画功能.创作与鉴赏原则.创作道路.创作方法与步骤.笔墨技巧.作品评定,乃至分科绘画技巧等等,都 ...

  • 成忠臣:“创新”是个时尚语的伪命题,害了很多画家

    画家陆俨少前辈讲"学习中国画起步不外临摹".他认为传统是历朝历代无数艺术家总结出来的,只有通过临摹,接受传统技法,再到大自然中去,才能表现自我.我少年习画,拜师叶浅予.刘继卣.董寿 ...

  • 大隐、鬼才、高手

    大隐.鬼才.高手--我认识的画家成忠臣 原创作品会说话2020-12-20 10:04:14 在中国画坛上,成忠臣是出了名的当代大隐.吴冠中评价"同为隐性画家,他的成就毫不逊色于黄秋园.陈子 ...

  • 张泽石|从“一画论”谈中国画的笔墨问题

    黄宾虹说:中国画舍笔墨而无他. 笔墨是中国画最基础的问题,也是最高级的问题,画家画到最高级别也是在讲究笔墨. 尤其是初学者,一定要注意笔墨,怎样运笔.怎样行笔.怎样执笔,都有一个大概的定式,然后按照这 ...

  • 板绘插画绘画中的人物牛仔衣服质感的绘画处理方法!

    这次使用的软件是CLIP STUDIO PAINT. 1.绘制一个粗糙的(普通层) 在顶部创建的图层上绘制粗线图.在观察裤子由管状材料制成的同时,仔细观察皱纹的形成情况.请记住,皱纹可能会拉长或松弛. ...

  • 成忠臣:论中国绘画中的“天人”、“心物”哲学思想

    天人统一观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最早可追溯到<周易>.主要思想是对人和自然关系的看法.<周易>认为:人和自然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亲密无间.相统一的关系.艺术家作为人的一员 ...

  • 《艺展中国》书画艺术名家邀请展——沈光成绘画作品专辑

    沈光成 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 山东省中国画学理事 山东省美协当代艺术委员会委员 潍坊市美协副主席 潍坊市美协当代艺术委员会主任 说 沈 光 成 文/王珂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 博士生导师 我很少 ...

  • 中国拳术中的哲理及其传统思维方式

    中国拳术中的哲理及其传统思维方式 不论古华夏百家学说与民间谚喻是否皆能给拳术带来释义和启迪,中国武艺的多数传布者在兜售其教义时,一概贴上"中国传统哲理"的标签. 其实,中国人的拳术 ...

  • 成忠臣:传统画作的灵性与归宿

    原创作品会说话2021-04-19 09:00:52 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国就进入反封建.反传统时代,对毁灭传统文化不以为耻,反以为荣,造成了今天的中国人对什么是传统文化很模糊.如今不仅传统意义上的画家 ...

  •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节# 中国哲学中的节的...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节# 中国哲学中的节的概念是什么呢?是天人合一理论系统中天文学的概念,就是24节气的节! 1.节在天人合一语言系统内的一个名词概念. 2.是方法论链接方法的表述"符号&qu ...

  • 中国传统绘画注重师徒传承,吴湖帆入室弟子的绘画清新淡雅

    中国画讲堂2021-02-04 11:59:02 中国传统绘画尤其讲究师承,在学习老师的时候,往往每一家都有他特有的绘画技法或独特的绘画面貌,很多情况下,老师会希望自己的学生学自己的技法,首先至少能够 ...

  • UC头条:如何“永生”: 中国绘画中的奇异图像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关注中国古代绘画中与祝寿.长生.祥瑞有关的一些图像,主要讨论了<康熙南巡图><百花图><瑞鹤图><踏歌图><观画图>&l ...

  • “孔融让梨”在中国是传统美德,为何在西方人眼里却成反面典型?

    大家都知道,由于东西方文化的不同,中国人和西方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思维方式也有所差异.这就造成了一种现象:中国人习以为的事情,在西方人看来可能匪夷所思.比如中国人非常看重"孝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