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忠臣:“创新”是个时尚语的伪命题,害了很多画家

画家陆俨少前辈讲“学习中国画起步不外临摹”。他认为传统是历朝历代无数艺术家总结出来的,只有通过临摹,接受传统技法,再到大自然中去,才能表现自我。我少年习画,拜师叶浅予、刘继卣、董寿平诸老,也是教导我从传统临摹入手。我起步主要是从明清徐渭、陈洪绶、八大、黄慎、任伯年、虚谷、吴昌硕诸家的作品来探索技法和笔墨语言。可以说我在中国画上的笔墨功夫,除了几位恩师指导外,基本上都以从临古名作中得以磨练出来的。

△成忠臣作品(真材实料)

学习中国画传统我总结个体会,就是要勤奋,在学画上不能系统的学一两家,要深入其堂奥,关键是要走出来,要走出来就必须转益多师。传统中国画要出新,不把众多前贤笔墨语言领悟深刻,就无法融合成自己语言,就是没有深厚根基就不能出新。我对黄慎、任伯年、虚谷为之倾心,做过很长时期的临摹研究,在我的画作中都有其印迹。九七年我与卢星堂、黄鸿仪先生去拜访亚明老,亚老一见我作品大为惊叹,说第一次见有人能把任伯年笔墨领悟的这么深刻。鼓励我在传统上继续深入下去,将来必有大成。

△成忠臣作品(真材实料)

我近几年把自己掌握的传统人物、花鸟画语言技法融入到山水画创作里。在艺术观点上我不是个保守派,对于传统中国画如何创造出新的形式,如何加强它的视觉效果的同时,又不失去它的审美内涵。创造出具有时代气息和现代感的山水画,我一直在思考研究来创作实践。纵观历史,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演变,都不是个人行为,而是一个时代的取向,是社会环境下人类审美的演进。从五四运动至今的百年中,在中西文化的绘画观念的冲撞下,不少先辈画家都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理论,但以中西融合成功者仅吴冠中一人而已,其他都以失败告终。我作为一个坚持传统理念的现代画家,一直是坚持发扬民族艺术的特长,在此基础上来求新发展。

△成忠臣作品(真材实料)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民族,几千年历史我们的民族形成了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欣赏习惯。国人懂得“马王爷三只眼”“牛头马面”,面对西洋的立体感,达达派,你就是讲得头头是道,他们也听不懂,看不惯,这是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欣赏习惯不同。

△成忠臣作品(真材实料)

中国画又称写意画,其不只在造型,在笔墨流行的过程中,体现出客观自然物和主体情感两个方面的精神世界。传统写意画强调笔墨的过程中讲究的是“气韵”。要表达出气韵,就要运用掌握好我们传统绘画中的“笔墨”这一形式语言来实践。中国传统绘画的这一语言是我们这个民族独有的,是历代我们的人民所认同的绘画语言,同时也是世界上其他民族所没有的,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语言。

△成忠臣作品(真材实料)

古人论画要求“笔笔见力”,这就要求书法的骨法用笔,这就强调用笔的重要性。谈到中国画的用笔,线是其中的基本要素,因为中国画主要是用线条来造型体现物象和感情世界。点、线、面,线是第一位的,中国画用笔的方法十分灵活,笔下的表达方式也千变万化。“笔墨”作为一种抽象语言,体现出一个画家的全部修养和功力。

△成忠臣作品(真材实料)

现在画坛上最时髦的口号就是“创新”,其实说穿了这是个时代语,是误导人的,这一个“新”字不知害了多少画家。苏东坡讲过“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这里的法度是什么?就是艺术规律。中国传统绘画是有法度的,有艺术规律的,有规律就不能胡作乱为,否则就不用要规律了。我在学画道路上至今三十多年了,我从少时就临摹芥子园画谱,后又拜在几位大师门下,这才一点点逐步走上正路,在国画上先从工笔起步,逐步探索写意画。从齐白石、黄宾虹、吴昌硕到历史上那些大画家,他们无一不是在临摹研究前人基础上成就了自己的画风。那些对中国画一知半解,仅学点素描皮毛。就想异想天开去创新,除了无知之外还有什么?只能是痴人说梦!

中国画主张“意在形外”的写意精神。我们学习中国画就是要去研究临摹和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去从画道的观点上,从形似上直取本真。石涛和尚讲,“凡事有经必有权,有法必有化,知其经,即变其权,知其法,即功于化。”,石涛之意是,一个画家要窥得画道,然后才能借笔墨来抒写天地万物而陶泳乎我也。今人多把石涛此话领悟反了,以致有人领会石涛此意是倡导“创新”,这是一个天大的误会,曲解石涛本意。石涛此意就是与苏东坡理念一样,在学画中遵循艺术规律,探索笔墨技法,融入转化,达到一定境界,不用出新,而新就自然出。

△成忠臣书法作品

历史上任何一家中国画家的艺术成就,都是来源于高深的传统文化素养和得遇名师传承,以及自身的领悟能力。他们的艺术实践无疑是从“天地之大美”的观念悟入,去解悟东方文明所主张和谐的传统审美观念,即由传统审美观念而衍生出的绘画艺术形式语言。

(0)

相关推荐

  • 成忠臣人淡如菊,其作品诠释出傲然阅世、闲云野鹤的大家风范

    作品会说话2020-11-07 09:01:53 成忠臣是当代画坛一位真正有责任感,真正自信的艺术家.在他身上真正体现出中国知识分子的道德精神,真正做到了甘于寂寞,淡泊功名.他品格高洁,不事权贵,宠辱 ...

  • 传统文人画的守护者

    传统绘画集大成者成忠臣 文/章飈:(原安徽省文联副主席.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主席) 92年成忠臣二十八岁时作品<独钓寒江雪> "进德之积兮,不在于世界腐败之人争闲气,而力求与古今上下 ...

  • 成忠臣的画,遥接千年,重塑大唐雄风

    原创作品会说话2020-12-26 09:37:52 2002年秋我在南京,与老友朱葵.叶维等人聊起成忠臣时,大家都讲他年纪小,但辈分大.我们都把他当老朋友对待,其实如论年龄他比我们都小二十多岁,完全 ...

  • 重振中国画的写意雄风

    中国画经五四运动至今百年间,经历了革新的争论和探索.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已清醒的认识到,传统中国画的复兴和繁荣,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融汇传统化为自我特色的目的.作为传统意义上的文人画家,成忠臣坚持潘天 ...

  • 朱浩云:当代书画市场为什么成忠臣的画最具备收藏价值?

    原创作品会说话2020-12-05 09:33:51 一.首先判断一幅画的好坏,要着重"画品"如何,古人常讲"画如人品",人有德行,画同样要有"品格& ...

  • 他一生都在探索中国画“笔墨”问题的“精神”提升

    他一生都在探索中国画"笔墨"问题的"精神"提升 2021-07-05 08:23·作品会说话 历经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绘画基础是国学,儒家的"仁者乐山,智 ...

  • 大隐、鬼才、高手

    大隐.鬼才.高手--我认识的画家成忠臣 原创作品会说话2020-12-20 10:04:14 在中国画坛上,成忠臣是出了名的当代大隐.吴冠中评价"同为隐性画家,他的成就毫不逊色于黄秋园.陈子 ...

  • 成忠臣:国画“创新”不应以毁灭传统为代价

    我从少年时代起学画时,就深研传统,并同时研修传统儒释易道等国学基础.在国画上继承传统,是帮助我们解决笔墨技巧问题,而通过临习大量前贤作品,就能打好笔墨基础.学习国画,传统永远是方向,永远是艺术的主流, ...

  • 成忠臣:为什么当代画坛大写意画家少的可怜?

    原创2021-04-29 13:02:36·作品会说话 中国传统绘画博大精深,传统的写意性绘画不仅要求笔墨技巧上的功夫,还强调精气神的境界表达,特别是儒释易道国学修为.传统国画根植于中国古文化的深厚土 ...

  • 收藏成忠臣的画,是在收藏历史

    原创2021-06-15 09:43·作品会说话 古代的书画艺术品传承到今天,因其精湛的艺术造诣,丰富的人文历史价值而成为珍贵的文物艺术品.从古代到今天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收藏家把眼光转向它. △成忠臣作 ...

  • 成忠臣:中国画得古之传承,方能“眼界高者意自奇”

    中国人自古写字也好,画画也好,都讲究一个"味道".我们在观看一件书画作品时,首先是品味有无内涵,这个内涵就是味道.通过这个味道可引发人们去思索,去品味,甚至可以流连忘返,实际就是这 ...

  • 成忠臣:论中国画与西方画的共同点

    原创作品会说话2020-12-07 09:44:03 绘画,艺术风格都是多样的,并有各种派别,如中国画中有"南北宗"说,南派董源.巨然.米芾创造了平淡天真.气象温润之美,而北派的荆 ...

  • 成忠臣:怎么理解虚与实、刚与柔的传统绘画美学观点?

    原创作品会说话2020-12-14 10:40:07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虚.实是中国古典美学中的一对重要范畴.它们相辅相成,对立统一,在美术创作和美术理论中被运用得十分广泛.可以说,中国画比任何一种画 ...

  • 成忠臣绘画,涤荡尽尘世俗肠,不与时弊共沉浮

    原创作品会说话2021-02-25 08:31:21 俞剑华先生曾说"因习画画者必须注重于人格之修养--不营营于势利,不汲汲于富贵,不斤斤于求名--"当代画家成忠臣先生就是这样一位 ...

  • 成忠臣花鸟画,传统语言中一往情深的厮守

    作品会说话2020-11-14 11:13:33 中国花鸟画,唐.五代以来,名家辈出,有优秀的民族传统.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有不少是以花鸟作比喻和寄情述怀之作.爱国诗人屈原在他那惊天地,泣鬼神的诗篇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