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的事不一定当作职业

在最近的“12月咖啡计划”里,我和不同行业的31位小伙伴进行了交流。在谈到“职业发展”时,我发现一个现象:大家往往在工作之外有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比如心理学,绘画,写作……),而一些小伙伴有时会有一个“执念”——把喜欢的事变成职业,或者换种说法,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最典型的是“心理学”。不知道为什么,2019年我遇到了很多个小伙伴,大家说不喜欢自己的工作。于是我问,那想做什么工作呢?答案都是:想做心理学相关的工作,比如心理咨询。
然后我也会问,目前这个行业怎么样?如果想成为一名高水平的心理咨询师,能够以此获得不错的收入,又需要付出怎样的努力呢?可行性如何?
每当聊到这些,就会发现这件事并不简单。为什么不直接把喜欢的事当作职业?因为有可能市场不够好,有可能我们技能不够……
这件事并非一定不行(比如我前阵子提到的“英语专业的插画师”,做得就很棒)。只不过,你需要想清楚一些问题:比如自己到底有多喜欢?如果要作为职业,自己是否愿意付出相应的代价?以及,喜欢的事变成谋生手段以后,自己还会不会那么喜欢?等等。
我今天想说的,是一个更“折中”的解决方案,也是我自己当下的选择。简单来说:你不一定要马上把喜欢的事当作职业;但你完全可以从事一份职业,这份职业能确保你有时间发展自己喜欢的事;甚至更好,还能两边互相促进。
拿我自己举个例子。我喜欢写作(公众号,知识星球,翻译外文,等等),但如果按以前在华为的工作节奏,这些事有没有可能实现?答案是,难度太大。每天加班到晚上11点,回家连澡都懒得洗,想健身都是把晚饭时间挤掉。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有精力思考写作这件事。所以这样的工作对我来说就不是长久之计。
那我是不是要马上转变成以写作为生呢?也不见得。我好像还不具备这个能力,而且如果把写作当作赚钱工具,我感觉自己将难以平衡其中的关系。
于是,我的解决方案就是:找一份可以养活自己的工作;同时,这份工作让我有足够的自主性,有时间发展写作。
我确实喜欢与人交流,也比较喜欢现在的工作。但你说“卖保险”这件事,我是不是那么喜欢,喜欢到每天不做这件事就难受?废话,当然不是。我喜欢当下的这份工作,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它给了我大量可以自主安排的时间,来兼顾自己喜欢的事。
更有意思的是,这份职业要求我不断与更多的人交流,而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我往往能学到新的信息,产生新的想法,建立新的连接,这些反过来又促进了我的写作。这就是一种挺良性的状态。
你可不可以选择一份相对自由的工作,在满足生活需要的基础上,让自己能够在心理咨询上持续精进?能不能找一份持续与人交流的工作(典型的比如销售),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实践去提高自己心理分析的能力?
上一篇:重启翻译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