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饮证
相关推荐
-
学习张立山老师梅核气的临床经方常见方证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药方.剂量只为学术传承,切勿擅用!!! "梅核气"一词,首见于宋代的<仁斋直指方论>,早在<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第四>中就对该病症进行了记 ...
-
《方剂学》236条必背考点
小青龙汤组成中含有:麻黄.细辛.半夏.干姜. 2.大青龙汤组成中含有:麻黄.桂枝.石膏.杏仁 3.麻黄汤的主治病证是: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白,脉浮紧.桂枝汤的主治病证是:发热汗出,恶风, ...
-
治疗风痰的中药处方半夏杏仁汤中药方剂
风痰的特征是痰清稀而多有泡沫,主要临床表现是头晕目眩.胁肋胀痛.四肢满闷.面色青.烦躁易怒,脉主要为弦脉.那么,风痰怎么治疗?接下来中华秘方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治疗风痰的中药处方 半夏杏仁汤中药方剂,感 ...
-
《校注医醇剩义》用二陈汤和苓桂术甘汤加减调理痰饮证,
<校注医醇剩义>用二陈汤和苓桂术甘汤加减调理痰饮证, 痰饮是水走胃肠,肚子响,胃响,肠鸣音,胸中微痞,头晕目眩,仲景用苓桂术甘汤中阳不足之痰饮,二陈汤,为祛痰剂,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 ...
-
【孙光荣:孙氏化痰降逆汤-治痰饮郁结,肺气上逆之证】
孙氏化痰降逆汤 [处方组成]西洋参7克,生北芪7克,紫丹参7克,炙麻绒10克,北细辛5克,生姜片5克,漂射干10克,清紫菀10克,款冬花10克,法半夏7克,五味子3克,大红枣10克. [方药歌诀]化痰 ...
-
饮证的四个类型的鉴别诊断与用药(痰饮、悬饮、溢饮、支饮鉴别)【乙】
一.痰饮病的分类 按痰饮停积的部位来分 1.痰饮 心下满闷,呕吐清水痰涎,胃肠沥沥有声,形体昔肥今瘦,属饮停胃肠. 2.悬饮 胸胁饱满,咳唾引痛,喘促不能平卧,或有肺痨病史,属饮流胁下. ...
-
舌苔黄腻:苔黄为热,苔腻为湿,为痰,为食滞。黄腻苔主病:主湿热积滞,痰饮化热或食滞化热等证;亦主外感暑热,湿温等证。治宣清热,化湿,祛痰。另外,辨黄腻苔;尚应注意结合舌质合参。临床多见于急慢性胃肠炎。
舌苔黄腻 :https://baike.so.com/doc/5684208-5896889.html?所属类别 :其他舌苔黄腻在中医诊断中被称为黄腻苔,舌象为苔色黄而粘腻,颗粒紧密胶粘,如黄色粉末调 ...
-
浅析“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 李可治水气痰饮病经验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
作者: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孙其新主任医师 我写<调燮三焦治水气>和<痰生百病虚为本>这两篇文章的初衷源于<金匮要略>中涉及痰饮水湿的方剂特别多,我初步统计,痰饮的 ...
-
气血津液病证__痰饮中医辩证治疗
痰饮是指体内小液输布运化失常,停积于某些部位的一类病症.痰饮为病,随处留积,走于肠胃之间,则心下滿闷,胃肠沥沥有声,留于胁下,则咳唾引痛,溢于四肢,则身体疼重!!上迫胸肺,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 本 ...
-
120004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水饮对五脏等的影响 第二讲 ——《金匮要略》掘藏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水饮对五脏等的影响 第二讲 [原文参考] [原文]水在肝,胁下支满,嚏而痛. [原文]水在肾,心下悸. [原文]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手大. [原文]留饮者,胁下痛引缺盆 ...
-
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治疗呕吐痰饮中阻证
一.小半夏汤 <金匮要略>卷中:小半夏汤 处方半夏18克 生姜15克 功能主治和胄降逆,消痰蠲饮.治痰饮内停,心下痞闷,呕吐不渴,及胃寒呕吐,痰饮咳嗽. 用法用量上二味.用水700毫升,煮 ...
-
『医宗金鉴』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 □ 夫病人饮水多,必暴喘满.凡食少饮多,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脉双弦者,寒也,皆大下后,里虚,脉偏弦者,饮也. [按] 此条微者短气之下,古本有「脉双弦者,寒也」等句,文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