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虫亦敢语冰(如中学生优秀习作展示之二)

根据以下材料,选好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礼记·大学》 )

科学世界是无穷的领域,人们应该勇敢去探索。(童第周)

让一切未发现的事物躺卧在我的眼前,任我去探寻。(牛顿)

夏虫亦敢语冰

文/钟懿

《俄底浦斯王》中,俄底浦斯不顾王后的劝阻,执著地探索悲剧的命运。尽管“时间饥饿的爪牙终将吞噬一切”,但他依然坚持“在未完全了解真相之前,我不会停下”。

俄底浦斯的探索,是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向蛰伏暗处的命运亮剑,更是一种拓荒未知的英雄主义。

的确,人类天生有向外探索的欲望,不仅仅是好奇的天性作祟,更是超越个体凡俗,触摸永恒的宿命在召唤,召唤我们探索未知。

但探索并非易事。

正如庄子在《秋水》之中所述,夏虫不语冰,拘于时,曲士不语道,拘于教也。这点明了探索时面临的局限:时空、教化,人都会被当时的文化背景、社会风俗所规范和教化,同时也为其所束缚。因此,从更广阔的时代角度来看,我们每个人都是拘于时的“夏虫”,都是被文化视野设置了“天花板”的“曲士”。

因此,真正的探索需要超越精神。

超越精神不仅是打破时空的界限,更是跳出母文化设置的䉒篱,奔向世界文化的田野。犬儒派的第欧根尼为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他不被自己城邦公民的身份所拘束,而是广泛地接受其他文化与身份的教诲,立志成为世界公民。他在探索个体身份的道路上,不拘于时,不囿于教,因而超越凡俗,流芳千古。

东汉王充在《论衡》中,敢于“问孔刺孟”,跳出时代赋予的偏见陷阱,亮出真知灼见;初唐王绩,自称狂人,写下了“礼乐囚姬旦,诗书缚孔丘”这样“大逆不道”的诗句,无疑也是持守着探索的火把,想要超越文化设定的固有套路。

他们,是狂人,亦是勇士。

正因为超越赋予探索血脉,所以探索的意义不可忽视。

遥想风雨如晦的中世纪,政教合一的精神控制斩断了探索的脚步,连超越时代局限的视野也一并被遮蔽,于是民众只能匍匐前行于愚昧之中,希冀来世的幸福。

这样不知探索的时代无疑是可悲的,科学凋零而迷信丛生。

幸而,今日之中国探索的脚步笋出蜂起,“天眼”寻空,“嫦娥”探月,“北斗”组网,一个个世界级成果是追梦人探索未知的里程碑,也是华夏儿女超越凡俗、触摸永恒的伟大诗篇。

诗人齐美尔说:人是天生的越境者,这是不错的。人类的探索永无止境,我们的人生也在探索未知中不虚此行,不断超越,怀想永恒。

唯有如此,夏虫亦敢语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