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施肥量的估算方法

一、定性的丰缺指标法
该法是根据校验研究所确定的“高”、“中”、“低”等指标等级确定相应的施肥量。在取得土壤测定结果以后,将测定值与该养分的分级标准相比较,以确定测试土壤的等级,根据等级确定施肥量。一般在“低”级时,施入的养分量是作物需要量的2倍;在“中”级时,施肥量与作物需肥量相等;在“高”级时,一般不施肥。此方法简便易行,缺点是比较粗糙。
二、肥料效应函数法
在试验设计的基础上,用田间试验资料拟合肥料效应方程,通过肥料效应方程可以计算出理论最高产量、最高产量施肥量、经济最佳施肥量等。
大量试验研究表明,单因素的肥料试验结果可以用一元二次肥料效应方程拟合:Y=a+bX+cX2
式中:Y是作物产量,X是肥料用量,a、b、c是系数。
两因素肥料试验结果可以用二元二次肥料效应方程来拟合:
Y=b0+b1X1+b2X2+b3Z+b4Z+b5XZ
式中:Y是作物产量,X是第一种肥料用量,Z是第二种肥料用量,ZX是两种肥料的交互效应,b0…b5是系数。
目前生产中使用的氮、磷、钾三因素肥料试验方案为“3414”方案,即3因素4水平,共计14个处理,既可以拟合三元肥料效应函数,计算出氮、磷、钾肥的合理配比;也可以拟合一元二次或二元二次肥料效应函数,分别计算氮、磷、钾肥的最佳施肥量。
三、目标产量法
也叫养分平衡法它是美国土壤化学家E.Turog提出的,根据一定的产量要求计算肥料需要量。
参考文献:
【1】陆欣.土壤肥料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9.183-184.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