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自己,从阅读开始

序言

曾经有一句非常流行的网络语言叫做“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虽然原意是用来自嘲的,但是也从侧面展现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的固有认知限制了我们的创造性思维。当我们在不经意见看到的那些独特而又新颖的创意时,相信我们的脑海里会不自觉的出现这样一句话“我怎么就没想到呢?”,更有甚者有的人竟然在逛街的时候竟然可以想到售卖“孟婆汤”,如此高超的营销手段令人耳目一新,也让我们忍不住佩服售卖者的脑洞大开的创造力。

朋友,你是否也想拥有如此脑洞大开的创意呢?澳大利亚的作家布莱恩·格里瑟姆博士是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工作技巧领域的资深导师,他的著作《如何成为更聪明的人》详细介绍了一种批判性思维的进化思维学——敏捷思考,它包括概念思维、创新思考和最优化决策三个层级,并在每个层级中探索我们陷入思维误区的原因,提供了实践可行的解决路径,帮助我们解决权威的观点独立思考,摆脱不可靠直觉的影响,大胆思考,掌控现状和期望,看穿表象,找到本质的知识产生术。

突破自己,从“读书”开始

我敢打赌,“突破自己”这几个字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的确,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不乏“思维怪才”的人,但是那些人的确是凤毛麟角,更多的普通的人拥有着千篇一律且毫无新意的思维模式。我相信这本书的存在肯定会解决一部分人的思维、生活方式甚至是生活质量。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这本书的结构。这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解如何创立概念,第二部分讲的是如何进行创新思考,第三部分是做出决策。这本书紧紧围绕“如何进行思维”这一技巧来讲解全书,而摒弃以往那些所谓方法,从问题的源头来解决问题而不是仅仅强调过程。我认为这也是本书可圈可点的地方,也是区别与其他书籍的地方。读到这里咱们就要言归正传,让我们走进书的内容,一起来感受一下作者的思维改变法。

作者用大量的笔墨叙述了这本书的前言部分,我想作者的目的就像是想让我们明白我们当中大多数人其实并不擅长思考,有很多时候我们仅仅是靠着我们的直觉来思考问题,但是在很多时候我们的直觉并不靠甚至是会误导我们。当然,正所谓不破不立,正是由于我们能够认识到我们曾经的那些思维盲区我们才能打破他们,进而发现属于我们自己思维的“新大陆”。接着作者为我们引入了敏捷思维这个概念,让我们真正了解和认识了什么叫做敏捷思维,作者通过精心设计将我们的好奇心一点点引入他的“陷阱”,让我们忍不住的往下读。

创立属于我们的概念

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东西在我们出生前就已经拥有了属于他自己的概念,我们的父母、老师等身边的人会用他们自己的理解将这些事物引入我们的认知当中。当然,他们的初衷是不容置疑的,但是这种引入也会无形之中造成了我们的思维定势,就像是硬币的正反两面。我们要想改变以往的思维模式就要挣脱这种“思维束缚”,用怀着质疑的心态重新认识他们。

在我们重新认识他们、给他们构造概念的过程里我们在无形中对他们产生了新的认识,当别人还在用固有的模式进行工作、学习、生活时,我们也许在使用另一种全新的手法来使用甚至改造他们。当然,作者在书中还详细讲解了什么是概念思考——如何创建概念)——如何分析概念——如火如荼整合概念想法——用概念思考提升自我等等,读到这里的你,是否会产生对这本书一探究竟的欲望呢?如果有就快来加入吧,提升一下自己对将来的你总是没有坏处的。

创新思考

作者在这里运用了“思考”而不是“思维”到底有什么用意?我特意查了一下,思维的意思是“人脑借助语言对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而思考的意思是“思维的一种探索活动”。显而易见,作者的意图非常明显。他是想向我们讲授的是一种思考的模式而绝非一种思维方法。那我们该如何从大众思考走向从来创新思考?直到今天,对于如何进行创新思考这一问题,仍然没有统一的理论和方法。虽然讲解创新思考的形式颇多,但是都有两个共同的因素:某个人的特征和某些技巧。作者通过自己的总结,向我们讲解了创新思考应具备的十大关键特征:1、善于清空大脑。2、寻找构思解决方法,而不是纯粹的寻找3、能够简单的思考。4、善于发现问题。5、乐于寻找原因、结果和可能的解决方法。6、愿意接受新方法。7、乐于质疑自己的判断。8、坚定而机智。9、敢于不同。10、乐观。当然,只有这些技巧也是不够的,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方法将这些技巧组织起来形成自己的想法。而这些方法也就会成为我们日后解决问题的关键。在第二阶段中,作者详细介绍了如何巧妙的组织自己的想法以及不断调整自己构思来解决问题。

做出决策

没有做出任何决定思考就像是一个花架子,不论你的策划多么完美,我们都需要做出决策。事实上,决策的实施是一个变输入为输出的过程。不论我们前期做的如何棒,如果没有一个好的输出我们的结果始终为零。作者在书中介绍了做出好决定的七个步骤,期待你的阅读。当然,任何决定的做出都有自己的不确定性,毕竟外界因素相对复杂。所以作者也在书中详细讲解了我们该如何处理不同环境下的决策。

写在最后的话

没有哪有一本书会为我们彻底解决生活中的所有问题,也没有一本书能够让我们读了之后就能够一下子满血复活成为生活的强者。但是我们要做的是不断的学习,不断地积累,当我们的知识达到一个临界点,我们就会变成我们想要的那种人。知识积累的过程就是我们自我提升的过程,人生就像一个蓄电池,只有不断地充电才会有持续不断地输出。

我是@追梦小元,关注我,不迷路。

(0)

相关推荐

  • 黄渡海读书会2020年第十五期---《教会自己如何思考》

    黄渡海读书会2020年第十五期---《教会自己如何思考》

  • 《本质思考》:掌握9个方法,助你快速提高思考力

    我相信大家读过很多关于思考类的书籍,而且关于本质思考的书籍也是非常众多,但是,我发现<本质思考>这本书的方法特别全面,客观特别值得去阅读和学习.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常见的思考习惯,常见陷入错 ...

  • 提高思维能力,一个方法就够了

    你是否羡慕过大佬在讲台上侃侃而谈,是否有过脑海中充满了想法却苦于无法表达,或是羞于表达,亦或是不懂得整理思绪,组织语言的时刻呢? 如果你有过以上的苦恼,那么你就来对地方了.今天要分享的一种简单但极具辨 ...

  • 所谓成长,就是不断提升思考力

    你想过吗,为什么有的问题对于常人觉得十分困难束手无策,而专家则一眼就可以看出诀窍找到对策?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蒙揭开了这个秘密: 这个局面提供了一个线索,专家可以接触到存储于记忆中的信息,而这个信息 ...

  • 睡前别看手机了,不如收下这份思维类书单,教你像高手一样思考

    除过性别,我们每个人的构成几乎一样,然而能力和收获却不一样. 就拿炒股来说,不同的人战果也不一样.2013年7月,上海自贸区成立,有大神立马推断出物流.房地产以及金融行业要大涨,立马买进上港集团.中集 ...

  • 【好好思考】笔记1

    【好好思考】笔记1

  • 十年,Kindle如何改变我们的阅读

    十三年前,在亚马逊的一次高管会议上,亚马逊CEO杰夫·贝佐斯提出开发一个电子书阅读器的计划.当时的亚马逊,主要业务还是电商,毫无任何硬件研发制造经验.也因为此,大部分高管都强烈反对贝佐斯的这一计划.但 ...

  • 人文阅读 | 朱永新:改变,从阅读开始

    目前,我们在全国将近 500 所学校开展了一项新教育实验.在这些教育实验里,针对儿童阶梯阅读有一个"毛虫和蝴蝶"的项目. 我们的第一个理念是分层阅读.过去我们一直讲阅读,讲阅读的重 ...

  • 2020欧美新作回望:当世界改变时,阅读成为真正的必需品

    随着年末全球各大媒体发布年度最佳新作榜单,人们再度回望盘点这个对于作家和出版界颇具艰难的一年.年初彼得·汉德克新作<第二把剑>.希拉里·曼特尔<镜与光>的问世掀开了年度新作的预 ...

  • 微信推出视频号,必将改变我们的阅读习惯!

    与图片和文字相比,视频号通过角色.内容.声音.动作.表情等于一体,更加具有感染性.让我们更真切地感受到情绪共鸣. 那么,在无数条短视频里,哪些视频号值得关注?哪些内容是优质的呢?小编从视频内容.更新频 ...

  • 改变——从阅读开始

     文 / 朱永新 责编 / 屠桂芳  2013-03-03  朱永新 1.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我们很少认真思考:每个人的精神是怎么成长起来的?个体精神成长的历程是怎样的?如果把精神成长与 ...

  • 拓展阅读-想象力是怎么改变我们的生活的

    想象力创造美好未来 爱因斯坦常常被称为一个孤独的人.唯一可以给他精神寄托的,就是想象的领域.在那个只有他自己可以到达的世界里,他拥抱着想象力为他带来的每一个学术成就.他老人家就说过: To raise ...

  • 读书岛札记77:阅读改变人生

    红五月,果然是火热的,不仅气温骤然飙升到30℃,而且到处都是返家和旅游的人群.因为没有料到购买5月1日高铁票的艰难,所以我们不得不在4月30日驱车前往宁波.往日两个小时的车程,居然跑了4个小时! 昨天 ...

  • 阅读改变人生

    阅读改变人生                                                         刘述涛 到今天,我仍清楚的记得我第一次听到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

  • 保持每天坚持阅读1小时以上,我的生活发生了什么改变?

    从2018年爱上阅读以后,到现在已经读了百本以上的书,每天我都会给自己留一个小时时间,远离手机,还自己一片清净.我的生活及三观因为阅读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我不再是那个遇事了慌慌张张没有主见的小女孩,我已 ...

  • 我们无力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通过阅读改变人生的终点

    飞禽走兽,饥知食,渴能饮,又能营巢穴为休息之所.其异者,能为人言.惟不知读书,故终不如人.人不读书,则于禽兽何异? --出自<古岩斋丛稿> 为什么要读书?这篇小古文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