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丨福贵用他的8次不幸,告诉了我们3个人生真相 2024-06-01 16:59:50 隐士之光 有一种东西不能遵循从众原则,那就是人的良心!17篇原创内容公众号在历年的中国畅销书榜单上,一定有一本书是余华的《活着》。《活着》因张艺谋拍的同名电影在戛纳大放异彩,从而广为人知。到如今,它已经是稳居每年的畅销书榜单榜首的书,销量也是非常地惊人。余华自己也曾向朋友调侃,他是靠《活着》而活着的。 《活着》是余华写的一本长篇小说,他用了类似新写实主义的风格,从“我”的视角出发,开启主角福贵的故事,整篇小说用客观冷静的笔触讲述了福贵的一生。小说里,作者没有过多地介入福贵的人生,也没有用过多华丽的词汇渲染那些主角经历的悲哀与不幸。他用平平常常的文字,保持着情绪稳定,用描写一切琐事的方式,给了读者一次重过一次的震撼。添加微信号:vxhaiyang001看更多好文诚如小说名字直观体现的,福贵活着很是不幸,在他身边,死亡重复发生,无法阻止。这种强烈的宿命感,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与福贵一起体会那些悲欢离合。福贵生命中共经历了8次的不幸,这些不幸与岁月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福贵辛酸曲折的一生。福贵的不幸与坚强,不仅彰显着“活着”的意义,更透露出了生命的真相、人生的真相。真相一 没有人可以走出时间没有什么比时间更具说服力了,因为时间无需通知我们就可以改变一切。小说以“我”的视角开篇,开头就是“我”在夏天刚刚到来的时候遇到了一个老人。老人带着他的牛,邀请我一起休息。我们坐在树下,老人向“我”讲述了他的故事。老人名叫福贵,是旧社会一个地主家的少爷。年轻时对镇上米行家的千金家珍一见钟情,家珍长得漂亮,也很知书达理,二人喜结连理。原本福贵可以跟家珍过幸福的日子,只是那时的他年轻气盛,每天吃喝玩乐,根本不懂珍惜。 嗜赌成性的福贵在一次赌场老板龙二设下的赌局里输光了财产,家珍怀着孕去拉他回家,他对家珍拳打脚踢,撒自己赌输了的气。劝不回福贵的家珍独自走了十几里的夜路回家。因为福贵欠了太多钱,福贵的父亲只能变卖所有家产,好歹给他还清了赌债。但也正因为此次家庭的巨大变故,在被龙二索要房契后,他气急攻心,上厕所的时候,意外掉落粪坑死去。经过父亲的死,福贵已然知错,决心痛改前非。此时心疼女儿的家珍父亲把女儿接回了家,而家珍在娘家生下儿子有庆后,还是选择带着儿子回到了福贵身边。遭逢家破人亡的福贵,此时只能是龙二的佃农,为龙二种地。不过虽然没有了荣华富贵,但他已经决定改过自新,好好珍惜目前的生活。 他有家珍不离不弃,不计前嫌地陪伴他,上有母亲要养,下还有小儿要哺育,福贵一心勤勤恳恳地做活,想着就这样跟家人一起好好的过安稳日子。可是天有不测风云,福贵的母亲生病了,他在去给母亲开药方的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强制带走。一去两年,战场上的福贵靠藏在死人堆里捡回来了一条命。后来又被解放军俘虏,解放军给了他返乡钱让他回家。历经波折的福贵终于回到了家,但此时他的母亲早已过世。家珍含辛茹苦地养大了一双儿女,不过女儿因一场大病变成了一个聋哑人。 时间滚滚向前,从不为任何人停留。很多事、很多人,只有经历过、失去了,才能意识到有多重要。但是后知后觉,对活着的人来讲不算太晚,对死去的人而言已是无可挽回。福贵经历了欺骗,曾衣食无忧,后来一贫如洗。他经历了死亡,双亲俱死,战场上自己九死一生。福贵一定是不幸的,但某种程度上他也是幸运的。他还有妻子深爱着他,不离不弃为他养大一双儿女,他也曾躲过刀枪无眼的战场上的死亡,得以再次与家人重逢。不管什么时刻,福贵想着的就是活着,人一定要活着,活着本身就已经是一种胜利。真相二 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轰轰烈烈的土改开始了,富有的龙二不想把土地分给佃农们,甚至从中作梗,最后被处以了枪决。目睹了龙二枪决现场的福贵被吓得尿了裤子,他不由得有些庆幸自己的败家,不然今天死的可能就是自己。土改中,福贵被认定为贫农,分到了属于自己的土地。此时的福贵已别无所求,生活还过得去,他想着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么福分了。福贵的儿子有庆的学校组织学生去医院给校长献血,本来有庆因为调皮没有机会去医院。可是所有人的血型都配不上,于是只能让有庆去试试。有庆的血型刚好跟校长的一样,医生一遍一遍地抽他的血,最后导致了有庆失血过多而死。 福贵非常伤心,他也恨害死了有庆的人。但是他又不能替儿子向他们做些什么,因为校长是县长春生的夫人,而春生又是跟他经历过生死的战友。福贵和家珍曾一度为聋哑女儿的婚事发愁,好在他俩为她寻到了如意郎君。凤霞嫁给了偏头二喜,二喜很喜欢凤霞,为了给凤霞场面,光是举办婚礼就花了不少钱。婚后的二人也非常恩爱,凤霞怀孕生下一个儿子,自己却因难产大出血死在了手术台上。凤霞死后的三个月,家珍也去世了。凤霞死后二喜非常难过,唯有幼小的儿子是让他坚持活着的希望。然而命运弄人,作为搬运工的二喜,工作的时候,遭遇吊车失控,他被两排水泥板活活夹死。死之前只来得及喊了一声他舍不下的儿子的名字:苦根!二喜死了,苦根没了父亲,福贵只能带着外孙回到乡下,祖孙二人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很苦。一次苦根生病,福贵心疼外孙,给他煮了豆子吃。过惯了苦日子的苦根没吃过什么好东西,一下子吃了很多的豆子,生生被豆子撑死。尼采说,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一个受苦的人,如果悲观了,就没有了面对现实的勇气,也没有了与苦难抗争的力量。人会因为很多原因选择死亡,人也能因为很多理由坚持活下去。受过苦的人,更不能放弃,因为活着才有希望,活着才能延续生命,延续生命就得活着。人为活着本身活着余华说:“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福贵最终孤身一人,他想着人总归还是要活下去的,自己也应该能有几年的活头,于是他决定拿了自己攒的钱去买牛帮忙耕地。福贵路过市场,看到了一群人围着一头即将被杀死的老牛。老牛太老了,没有了用处只能被杀掉。福贵不忍心,拿所有的钱买下了它。村里人觉得福贵很傻,花那么多钱买了一头没有用的老牛。大家叫他俩“两个老不死”,福贵不在意,还乐呵呵地跟人说他的牛有名字,叫福贵。《时代周刊》写道:活着的意志,是福贵身上唯一不能被剥夺走的东西。活着对于福贵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他经历过的一切让他比任何人都更有选择去死的理由,但是他没有这么做,也不会这么做。大时代的缩影投射在福贵身上,中国人的品德也体现在他身上。福贵为人善良,他的命那么苦,但他从未用报复对抗命运,他选择用忍耐对抗苦难。 忍耐是中国人身上的一个特点。《活着》里,家珍能忍,她经历了丈夫的堕落和失踪,也能努力拉扯大儿女。儿子有庆死了,她虽然恨春生,但也能在春生寻死时劝他不要死,告诉他只有活着才有希望。二喜能忍,他失去妻子以后是那么地悲痛,但他也选择为了年幼的儿子坚持活下去。虽然最后他因遇到意外死去。但如果可以,他一定是想活着的,活着看苦根长大成人、生儿育女。福贵更能忍,他年轻时曾从云端跌落,一贫如洗。洗心革面后被迫从军,在战场上经历了九死一生。活到最后,他身边的人一个一个都离他而去,他孑然一身。即使这样,老了的福贵坚持好好活着。想着生活还要继续,于是决定去买一头牛。此时的他依然心存善意,选择救下了一头跟他一样“年老的”、“没用的”牛。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著作权人所有,如侵权烦请联系小编删除,谢谢! 赞 (0) 相关推荐 《活着》致我们的三条人生建议 我第一次读<活着>在十多年前,还是大学生. 当时被震惊. 论小说,外有莫泊桑海明威,近有张爱玲沈从文. 白棉布裙子的安妮宝贝正火. <活着>的大白话写法,很少有超过20划的字. ... 徐福贵:悲凉是人生的真相,嘹亮是活着的本质 文 | 百合花开 · 十点邀约作者 作家余华说: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 ... 余华《活着》:福贵用他的8次不幸,告诉了我们3个人生真相 在历年的中国畅销书榜单上,一定有一本书是余华的<活着>.<活着>因张艺谋拍的同名电影在戛纳大放异彩,从而广为人知. 到如今,它已经是稳居每年的畅销书榜单榜首的书,销量也是非常地 ... 余华《活着》:福贵用8次不幸,告诉了我们3个人生真相 在历年的中国畅销书榜单上,一定有一本书是余华的<活着>.<活着>因张艺谋拍的同名电影在戛纳大放异彩,从而广为人知. 到如今,它已经是稳居每年的畅销书榜单榜首的书,销量也是非常地 ... 为现实版“福贵大爷”再哭一回:活着,就有希望 没有想到,十年后我又为"福贵大爷"痛哭了一回. 幸好,这次是被感动的. 消失十年,牵动无数网友的"福贵大爷",终于被找到了! 图来源| 哔哩哔哩视频 十年前,他 ... 往前看,像“福贵大爷”一样努力活着 不知道大家看了谭警官最近的一期视频没有,他找到了10年前的"福贵"大爷. 大爷今年60岁了,但是十年前他骗谭警官说自己已经69,他是"越活越年轻了". 10年前 ... “现实版福贵大爷已结婚生女”:死都不怕,还怕什么活 “现实版福贵大爷已结婚生女”:死都不怕,还怕什么活 像福贵一样活着 <活着>主要讲的是地主家儿子徐福贵,整日游手好闲,不谙礼数,因为沉溺于赌博,将家产地产都输了个精光,家败了,气死了父亲,良田豪宅均拱手送给了龙二. 为了维持生计,他硬着头皮从龙二手里讨来五 ... 余华《活着》:亲手埋葬所有亲人,福贵平凡的一生读来令人动容 余华是早期中国先锋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但是余华自己,却不承认"先锋作家"这个身份.相对而言,他更认同自己笔下具有普世意义的悲悯.伟大的作家,对于苦难以及苦难中的人,天生具有一种悲悯 ... 《活着》一书中,余华写福贵父亲的死,如风吹落叶,有何深意? <活着>这本书,是余华的代表作,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百年百强"和"最有影响的10部作品".很多人也许不了解<活着>这本书在当代文学中所 ... 余华:福贵《活着》,比让他死去更沉重!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内心的愤怒渐渐平息,我开始意识到一位真正的作家所寻找的是真理,是一种排斥道德判断的真理.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披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 --余华 这里所说的高尚不是那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