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丁克的夫妻,最后都逃不过这两个悲剧


文:赵丽君
01
网络上解释'丁克'是双薪水、无子女,有生育能力但却选择不生育的这类人,这个词语起源于欧美,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传入亚洲。
在传统观念里面,大家把传宗接代视为一个家庭的重中之重,家中之后,才能将一家香火传承下去。
在古代时,女子嫁入夫家,就无所出,视为无德,很多时候女人难产,医生说只能保一人平安时,夫家都会狠心地选择保小。
老一辈的人大多接受的是传统的中国教育,都认为一段婚姻、一个家庭要有孩子才算完美,女人呢,要生下自己的孩子人生算圆满,孩子就代表着人生和家庭的完整。
现在接受了新式教育,很多人的思想也越来越开放,不再被传统束缚,随着丁克的广为人知,丁克族的数量就一直呈上升趋势。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丁克呢?
谈恋爱虽说是两个人的事情,但是婚姻却是两个家庭的事情。
很多年轻人会觉得孩子会成为家庭的负担,鲁迅先生在给山本初枝的信中说道:'孩子是个累赘,有了孩子就有许多麻烦。'孩子还没出生时,就要考虑到孩子以后的奶粉钱,等孩子上学后,还要去兴趣班,现在养孩子已经不同于爷爷奶奶那辈,只要孩子吃饱穿暖就好,如今的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要从小抓起。
经济负担只是一方面的,另一方面是精神层面,照顾孩子很耗费心力,许多小年轻看见自己的朋友因为一个孩子忙的晕头转向,夫妻之间还经常因为孩子吵架,家里头乌烟瘴气的,就都不敢要孩子了,觉得孩子会影响夫妻两生活的和谐。
存在即合理。
但是事物向来是有两面性的,那些当初选择了丁克的人,现在怎么样了呢?

02
因为没有孩子,两人分道扬镳
年轻时觉得孩子是累赘,会白白给生活带来很多麻烦,所以选择不要孩子。
当身边的朋友们为了孩子没日没夜打拼,为了孩子的功课而头疼,你们还会庆幸自己当初没有要孩子,两个人的生活自由又自在,还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没有任何负担,也很惬意。
但等到快退休的时候,看着亲戚邻里都儿孙满堂,过节时家里热热闹闹,充满了人间烟火气。自己家中就只有空空荡荡的两人,好像第一次觉得家里冷冷清清,少了个孩子。
一旦出现了后悔的苗头,那接下来的生活肯定是过不好了,没有孩子就像一根导火索一样埋在两人之间,别的家庭的幸福剪影就像火苗一样慢慢燃烧着这根导火索,等到一定的时候,矛盾爆发,两个人之间没有了温存,最后分道扬镳。
女人你要知道,女人的最佳生育年龄是23到30岁之间,越往后生育是越困难的,过了40岁也算是高龄产妇了,女性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子宫的收缩力和阴道的伸张力就会越来越差,生产的时候容易大出血和难产,还要面对来自妊娠的并发症。
高龄生育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而男人他们的生育年龄比女人要长很多,他们五六十岁还是可以要孩子,娱乐圈就不乏男明星老来得子。
所以选择丁克前女人一定要深思熟虑,如果以后自己爱人想要孩子了,怎么办呢?

03
晚年无人赡养,养老院孤独终老
年轻时感觉不到子女的重要性,觉得这样的生活恣意潇洒,有工作有收入,有朋友有圈子,跟同龄人相比起来,还省去了许多的负担。
可等到我们年迈时,身体状况一天不如一天,以前有自己的父母和爱人照顾自己,但现在,父母早已离我们而去,而爱人也是暮年迟钝,都没有办法照顾好自己。
而自己的朋友们有子女们照料,就算工作再忙,也会每周抽空回去看望他们,这时候才开始后悔当初选择丁克。
人在暮年,最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支撑,这个时候,如果两人中有一方不论是处于什么原因先离开了,对于留下来的那个人无疑都是巨大的打击。
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孑然一身,只能去养老院养老。每天在院子里晒着太阳回首往事,自己身边连个能唠嗑的人都没有,但是朋友们儿孙绕膝,享受着天伦之乐和家的温暖。没有对比没有伤害,但是后悔实在是太晚了。
事前谨慎总比事后补救强。
所有的事情都是因人而异的,也有人选择了丁克幸福一生的。
但是希望我们在做出选择时可以谨慎又谨慎,都能寻得属于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