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社会学概念:具身认知、社会启动和主观感知

(0)

相关推荐

  • 顾铮(1959) 评论家+策展人

    顾铮(Gu Zheng) 简历 顾铮,1959年生于上海: 1998年毕业于日本大阪府立大学人类文化研究科比较文化研究专业,获学术博士学位: 现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 ...

  • JEP | 如何提高向陌生人求助的成功率

    一个早晨,你家门口响起了久违的敲门声. 你打开门,看到一张你没见过的面孔. Ta说道: '你好, 请问你愿不愿意下周四有空的时候帮我搬搬家具呢?' 你并没有立刻做出回应, ta又补充道,   '如果到 ...

  • UC头条:心理学家: 当你身边出现这些小细节, 说明有人正在暗中讨厌你

    点击加载图片 一.明显的敌意行为 这些人往往在工作或生活中对你表现出明显的敌意.例如,总是要和你进行竞争,对你的态度恶劣,以及言语中充满着讥讽,眼神中带有厌恶等. 这种人往往属于直率天真的人,他讨厌你 ...

  • 自私(汉语词语)

    自私 汉语词语共4个含义 汉语词语 大哲演唱歌曲 歌曲 戴潆萱演唱歌曲 收起 自私,是一个汉语词语,有三种意思:一指只为自己打算,只图个人的利益:二指归个人私有:三指偏私.[1] 中文名自私 外文名S ...

  • 镜中我

    ​日常通风 沟通过程 沟通双方 所具有的 文化背景和 其中涉及的 历史文化. 风土人情. 价值观和社会文化交流 等主要制约沟通双方的 语言心理.语言行为.认知 调查报告中凡是 引用别人的成果 一定要注 ...

  • 是什么改变了我们对时间的感知?

    2021-01-26 07:42 是什么改变了我们对时间的感知? 神经现实 人类对时间的主观体验,与学习.预期落空和神经疲劳有关.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神经前研(ID:NeuroHub),编译:Lemo ...

  • 173:语言如何塑造现实?

    [问题的提出] 产品的价值到底是什么?用户到底是因为什么,而购买一件产品?过去几年,我有了一个产品,也卖了不少货.但是,这些事情,做成之前.做成之时.做成之后,我依然搞不懂什么是价值.以及购买产品的奥 ...

  • 每天做跪姿拉胸2分钟,提升雌雄激素分泌,抗衰紧致皮肤,变年轻

    每天做跪姿拉胸2分钟,提升雌雄激素分泌,抗衰紧致皮肤,变年轻

  • 具身认知:身体比大脑学得快

    具身认知的观点认为我们的身体与外界互动,持续交织--我们通过身体感知世界,探索世界,理解世界,动作将我们与环境联系起来. 认知是具身的,身体是具有感知力的运动系统,而认知依赖身体的各种体验,共同构成了 ...

  • 我们的身体是如何影响大脑的 | 具身认知

    Hello 与 世 界 上 独 一 无 二 的 你 相 遇 真 幸 运 ღ 作者  jonquille 编辑  加一 图片来自网络 几天前和小组成员一起开了个很简单的讨论会,其中一个成员因故无法到达现 ...

  • 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研学策略研究

    来源 | <地理教学>   整理 | 未名研学 导语:在研学中,由于教学环境较平时更为复杂,学生身心注意力更易分散,因此教学难度较大.如何更好地开展研学,促进学生有意义地学习,需要策略先行 ...

  • 阅读|《具身认知》

     今年的第073篇文章 一本在讲身体是如何去影响我们的大脑和思维的书. 风格有点像学术论文,很多一些专业性的论据,看起来稍微有点枯燥. 个人评价3星. 书本提供了一些用身体来改变头脑的办法.

  • 认知的具身化(Embodiment)

    随着认知的计算隐喻的局限和困境的加深,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在认知科学中具身化(embodiment)的观念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强调:"在哲学.心理学.神经科学.机器人学.教育.认知人类学. ...

  • 数学认知中的具身进路及其哲学观初探

    转自:科学技术哲学 哲学社鸣谢 来源:<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20年第6期 作者: 王东(北京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吴彤(清华大学人文学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科学实 ...

  • 从认知到体验:中小学教材使用的具身转向

    本文授权转自公众号:中国教育学刊 ID:zgjyxk 作者简介 左群英/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 汪隆友/内江师范学院讲师 教材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手段,是教学.考试的重要依据 ...

  • 忙的话,疼痛教育和具身运动同时做,熟练的话一分钟可以。

    忙的话,疼痛教育和具身运动同时做,熟练的话一分钟可以。

  • 【推荐】走向“具身体验学习”,是中小学教材的最新打开方式丨头条

    教材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手段,是教学.考试的重要依据","是几亿师生的精读文本,是读者最多.最被读者看重.对读者影响最深远的文本".所以老师们如何使用教材,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