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茶时代来临!福建、贵州、湖北三省茶产业发展条例有何不同?
茶产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出台意味着什么?又为何在此时集中爆发?多省纷纷将茶产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推出相关条例,这无疑是值得全行业关注的大事件。
继福建之后,时隔8年,贵州、湖北相继推出茶产业发展条例。在刚刚结束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33名梧州市代表团联名提出关于制定《广西壮族自治区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条例》。广西也或将成为全国第四个将茶产业发展议案纳入地方性立法的省份。



▷
2012年6月1日
《福建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正式实施。
▷
2021年2月1日
《贵州省茶产业发展条例》正式实施。
▷
2021年5月1日
《湖北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将正式实施。

一个产业发展到一定时候
就需要政策的扶持和法律的保障

福建、贵州、湖北都是中国的产茶大省,无论是茶园种植面积还是产量,都列于全国前五。
截至2019年,福建茶园面积327.8万亩,占全国茶园面积的7.13%;干毛茶产量43.99万吨,占全国干毛茶产量的15.75%。

△福建福安甘棠北门茶场,福安市茶业管理局供图
截至2019年,贵州茶园面积698.7万亩,占全国茶园面积的15.2%;干毛茶产量28.6万吨,占全国干毛茶产量的10.24%。

截至2019年,湖北茶园面积495万亩,占全国茶园面积的10.77%;干毛茶产量33.5万吨,占全国干毛茶产量的11.99%。

△湖北恩施茶园,八马茶业供图
福建省产茶历史悠久,茶产业地位一直处于全国前列。早在2008年就启动了福建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的起草与制定工作;贵州省茶产业在近几年保持快速发展态势,规模质量效益不断提升;而湖北全省在近年的茶园种植发展规模不断在扩大、质量在提升,不过速度在放缓。茶产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出台的时期,也正是各省由茶叶资源大省向茶产业强省转变的关键期。对于当前全省茶产业健康、良性、高质量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2012年6月1日《福建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实施后,福建茶产业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茶产业总值位居全国第一,2018年更是率先实现茶叶全产业链产值超千亿的目标。
贵州与湖北两省在对福建茶业进行调研和考察,借鉴《福建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后,根据时代精神及本省茶产业发展特点,相继开始草拟条例。
福建、贵州、湖北三省促茶产业发展条例分别设条例37条、6章60条、7章49条,包含了茶树种植加工、质量管控、品牌建设、扶持与服务、法律责任等多个方面。
三省促茶产业发展条例相同点
三省促茶产业发展条例不同点
近年来,茶业在农业中地位大幅提升,既是农业增效的支柱产业、农民增收的民生产业、农村增绿的生态产业,又是居民养生的健康产业。“依法治茶”对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等有着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从法治层面保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责编 / 余洁云
值班编委 / 王妙容
我猜你还想看
1. 注意!陈年武夷岩茶,即将告别“价格全凭口头约定”的时代
3. 科+技创新 守正出奇——裕园:福建省茶业标准化工作典型经验
4. 一个好产品成就一个品牌!原来爆款单品名称有这些规律可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