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一位寒门状元,写出了两副对联,个个寓意深远,流传千年!

吕蒙正(公元944年 - 公元1011年),字圣功,河南洛阳人,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吕蒙正高中状元,被朝廷任命为将作监丞、升州通判,此后,他一再被提拔,并数度出任宰相,晚年辞官归养洛阳,后被朝廷封为许国公,死后被追赠为中书令,赐谥号为文穆。

吕蒙正是地地道道的穷苦出身,中举前家境贫寒,他对上直言敢谏,对下宽容有度,为人宽厚正直,为官清廉,素有威望。当时,朝中有人收藏了古镜,据说能照见两百里远的地方,想把古镜送给他寻求升官。

吕蒙正见后说:“我的脸只不过有盘口那么大,哪里用的上能照见两百里的镜子?”此后,便没人再自讨没趣给他送东西了,世人对他更是敬佩有加,而真正让他名扬千古的还是他写的两幅对联。

一副写在他中举前。当时他生活贫困,有一年过年,他突发奇想,写了一副春联挂在了大门上,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横批:南北!此对联张贴出来后,众人围观皆不知所云。

此对联中,吕蒙正采用了“漏字联”,故意漏掉一些字,引发读者遐想。上联“二三四五”缺少“一”,下联“六七八九”缺少“十”,合在一起寓意为“缺衣少食”,横批“南北”,就是缺少“东西”,此对联的寓意为“缺衣少食没东西”。

另一幅对联写在他中举后。中举前的他,生活窘迫却无亲无故、无人接济,而他金榜题名做了大官后,过往的左邻右舍、亲朋好友纷纷携带重礼前来巴结奉承,他百感交集,世态炎凉令他痛心不已,于是就写了一副对联:

上联是:旧岁饥荒,柴米无依靠,走出十字街头,赊不得,借不得,许多内亲外戚,袖手旁观,无人雪中送炭;

下联是:今科侥幸,衣禄有指望,夺得五经魁首,姓亦扬,名亦扬,不论张三李四,踵门庆贺,尽来锦上添花。

吕蒙正将这幅对联挂在自己的书房之上,所有来客看到对联后,个个羞得无地自容,不一会儿就借故灰溜溜离开。

俗话说得好:“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吕蒙正这副对联就是这句话的真实写照,他没开口说一个字,就给了这些所谓的“亲朋”们一个大耳光,也给了悲凉的世态人情一个极大的讽刺。

吕蒙正做官后,就把父亲迎进了家门,让父母住到了一起,并且侍奉的十分周到,没有因当年被赶出家门而嫌弃。吕蒙正为官清廉,对上敢于直言,对下则宽容有雅度,知人善任。

吕蒙正刚被任命为副宰相时,第一天上任就遭遇他人泼冷水。他走在大殿上,突然听见有人说:“这小子也当上了参知政事呀?”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转身离开了。

吕蒙正的下属要追查此人是谁,吕蒙正却不让追查。下朝以后,下属后悔当时没有逮住那人。吕蒙正则说:“如果知道了他的姓名,就会终生不能忘记,还不如不知道为好。”吕蒙正还向朝廷推荐了经常说他坏话的老同学温仲舒等人。宋太宗赵匡义曾说:“吕蒙正的气量,我不如啊。”

你若喜欢本文,请分享并点个在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