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下一次扩容做准备?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五大看点!
近日,《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正式印发,这份方案到底有何深意呢?让我们来一起看看。
NO.1 | 壹
第一,级别很高:全国第二个“起步区”
说起“起步区”这个概念,可能很多朋友不太熟悉,甚至听都没听过。这也不怪,因为这个概念甚是稀有,这是全国范围内第二个“起步区”。那么,第一个是哪里呢?就是大名鼎鼎的雄安新区,雄安新区的主城区全称叫雄安新区起步区。
济南的这个起步区虽然没有雄安新区的级别高,但毕竟是全国第二个。不仅如此,我们还注意到,方案下发的时候也很特别:


先是由国务院下发给山东和国家发改委,接着由国家发改委下发给山东和国务院有关部委、有关直属机构,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济南这个起步区的不一般。
此外,实施方案还提出“复制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级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经验政策”,也就是说,未来这些头衔起步区都有可能获得。
由此可见,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起点很高,可以说是出生自带光环。
第二,起步区是黄河流域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范围是这样的(如上图):西起济南德州界,东至小清河—白云湖湿地,南起黄河—济青高速,北至徒骇河,包含太平、孙耿、桑梓店、大桥、崔寨、遥墙、临港、高官寨8个街道及唐王街道中西部区域、泺口街道黄河以北区域,面积约798平方公里。
也就是说,起步区要不与主城区隔(黄)河相望,要不就是东西向横跨黄河。就像批复中提到的那样:起步区是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深入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实施'强省会’战略的重大载体支撑。
开发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这是生态保护过程中应当把握的重要原则之一。
第三,起步区是山东省“强省会”战略的重要抓手

不管是国务院还是国家发改委,下发文件的时候都提到了山东省,所以山东省在济南的起步区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近些年来,山东多次强调“强省会”战略,那么总要有标志性工程来见证,否则可能会沦为空喊。
其实,之前的起步区叫先行区,其属性是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此次由先行区向起步区转换,离不开山东的支持。
NO.2 | 贰
第四,再造一个济南主城(见第二点里的图)
前面我们说了,山东河济南共同关注的“强省会”,是需要落脚点的。主城区,随着这么多年的发展,基本开发完毕。不仅如此,主城遍布着文物古迹和泉水资源。尤其是泉水,作为“泉城”的标志,泉水保护也成为了济南的头等大事,甚至还耽误了地铁的建设。

此次获批的起步区与主城之间关系巧妙:几乎以黄河为轴线形成对称关系,面积上也很相近。
可以这么说,不管是省内的“强省会”,还是与其他同级别省会之间的竞争(如合肥等),起步区都将是主角,是济南发展实现质变和量变(涅槃重生)的唯一途径。
第五,可为下一步扩容奠定基础

济南市域面积说小也不小,但由于呈现“人”字型布局,不利于辐射带动功能的发挥。

此前有段时间济南提到了吞并齐河县的计划,后来由于各方面的压力删除了相关规划。
我们一再强调,与长春吞并公主岭一样(其他类似关系的还有武汉和鄂州、南京和镇江或句容等),有些较小的地级市或县级市距离省会城市很近,尤其是主城之间距离很近。通过合并的方式优化调整,不仅有利于发挥省会城市的能级,还有利于提升卫星城市的跳跃式发展,是我们发掘内生潜力的重要举措。
济南吞并齐河县就是基于优化布局的区划调整,而不是很多人口中的贪大。
NO.3 | 叁
当然,瓜熟蒂落之前,如何实现起步区与齐河之间的融合发展,是双方都要关注的问题。
综合以上,起步区是济南扮演好“强省会”角色以及在与其他省会竞争中不掉队的关键所在。定位、规划、目标和起点都已就绪,效果如何看细节,五年后我们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