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华新:传承经方,跨越千年的断层

导 读

经方的本源是什么?经方本身的方证是什么样的?经方能解决什么问题?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把临证探研的结果,已经取得的成就,展示给大家,给大家做垫脚石。也希望我们「抛砖」,引出大家的「玉」来。

涂华新老师访谈视频

(请在WIFI环境中观看)

作者:涂华新

很多年前,我在公交车上,听到司机放了一首歌:扎根千年的汉方,有着人所不知道的力量。这句歌词,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歌词作者虽然不是从事中医行业,却对中医经方有如此深刻认识,我觉得很了不起,因为客观地说,作为我们医生,或许对中医的认识都没有达到这个高度。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思考:虽然大家都用经方为老百姓治病,但医圣给我们传承的经方,究竟是什么?其实,我相信,做临证的老师们,也在关注这个问题,都想把经方最精彩的一面展示给大家。

但是,我们要问自己:做到了吗?

自1800多年前医圣传承《伤寒论》,到历经《伤寒论》散失,到宋朝《伤寒论》再次横空出世,战乱造成的《伤寒论》断层,过程是很难想象的。

《伤寒论》文字与度量衡的变迁,对于我们理解《伤寒论》的本源,已经相差很大距离了。或许大家觉得,这是伤寒论临床应用的具体表现,认为伤寒就应该是这样的。

虽然我们在用伤寒,但与医圣所用的伤寒有什么不同?

1

对疗效不满意时,就是一个坎。

我们这代人还是比较幸运的,医圣时代的度量衡通过考古展示出来,使我们离开了凭空猜测,使我们有机遇把伤寒论经方可以还原到医圣那个年代的量。

在此基础上,我们来探讨经方能带来什么样的临床疗效。

可能大多数医生都会面临诸如患者脑中风的症状,经方对解决中风有什么好的办法吗?通过对《伤寒论》的研读、临证应用,通过临床疗效的反馈,我们再加以修正,不断思考,临证探研。

我们在大学学的教材量,在临床应用使用的量,到经方的本源剂量,发现还是经方的本源剂量有效,针对相当多的疾病疗效不错,但还有一部分疾病有效无果,尤其是我们通过用舌、苔、脉,症,四诊合参,从很多方面来看,患者合这个证,但是当他对疗效不满意时,这就是一个坎,需要鲤鱼跳龙门,你跳不过去就是鱼,跳过去就是龙。

我们用《伤寒论》中的原量,把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柴胡用到八两时,易经中是健脾胃的,“有胃气则生”,患者的体质就得到改善了。

我们用此来治疗十年二十年的中风后遗症,包括一些顽固性的大脑病变、神智病变的疗效,甚至包括世界难题白血病,不管是患者还是医生,都会发现,这是一个不敢想象的奇迹,因为迄今为止,医学界中西医还没有一个确切可靠的疗效。

刚开始,我们并没有把这个作为重点,但有一些患者因为信任中医经方,也希望借助中医经方来给他们实实在在的帮助。

我们看了很多相关资料,很多到我们这里来求诊的患者,我们了解他的诊治方案,现代医学的治疗都是使用激素、放化疗和输血等方案去改善患者症状,延长患者的存活时间,很多患者到最后是人财两空,我们感到非常遗憾。

2

扎根千年的汉方,有着人所不知的力量。

有患者千里迢迢从外地奔我们来,我们通过给他临证辨证后,给他用原量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这个患者一天好一天,在国家级的医院检查,他所有的指标都趋于正常。

还有一个患感冒,我们给他方证相应、脉诊合参后换了别的方子,药量相对小了一些,这个患者的体质就往下掉。

当时,我们认为方证相应是对的,四诊合参辨证应用也是对的,但为什么这个患者的体质往下掉?乃至这个患者的治疗不理想,他又回去采用西医的放化疗路子,我们也很痛心。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回头整理这个医案,看这个患者在治疗前后哪里出的问题,我们发现,原来是——量,出了问题。

前段时间,来了一个1岁1个月的小孩儿,血小板低、白细胞低,中性粒细胞低,按现代医学标准,是非常难治的,现代医学也基本没什么好招儿了。

我们考虑过去在这方面的教训,直接给他上成人经方的原量,柴胡上八两的量,当时这个患者脉弦浮,有外感,就用了柴胡桂枝汤原量,加了仙鹤草60g,制附片30g,非常顺利,这个患者吃下去,全身所有症状全都好转,也就是说,半个月不到,患者恢复正常。

包括之前,我们接的一些白血病患者,就不再犹豫了,直接拿原量的柴胡125g,虽然我们现在还不知道患者最终能恢复到什么地步,但量用上去了,患者基本一天好一天,而且我们治疗的患者疗效,就现代医学来说,绝对是顶尖的。

所以我们现在发现,诊治不是没有办法,而是我们没有认真去寻找,只要寻找,它就有,就像那句歌词:扎根千年的汉方,有着人所不知的力量。

3

经方的力量在哪里?经方的本源究竟是什么?

但是,经方的力量在哪里?疗效怎么保证?疗效是患者客观需要,我们医生客观需要。

我经常对患者说,你来的目标是想把身体调好,把病治好,我的目标是和你一样,我帮助你把身体调好,把病治好,我们是在同一个战壕的,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

但只有目标是不行的,“术以载道”,必须通过具体的方证、方证落实。量不够,没有疗效,对患者对医生来说,一切都是空的。

所以,我这么多年,一直思考这个问题:医圣为我们传承的经方,本源究竟是什么?经方究竟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我们回到经方本源的剂量,就是医圣在伤寒论给我们传承的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等八两的方剂,可以解决问题,但我们用柴胡桂枝各半时,对这个患者前面八两125g的有效果,现在给用到60g半量的就没有效果了,哪里出了问题?完全是方证吗?我们现在回头看,不完全是,很多时候,是药量出了问题。

石头有些大,搬不动,如是而已。所以,我们更希望做好传承。只有在做好传承的基础上,我们把医圣给我们的好东西继承下来,才能谈创新。比如有些病,过去是没有办法的,当我们回到经方本源时,基本就不是一个问题了。

所以,传承更重要的就是传承,扎根千年的汉方,我们要把过去不知道的力量找出来,帮助老百姓解决问题,也帮助我们各位做临证的老师,来跨越这个千年的断层。

我们直接把鸿沟跨过来,把老百姓与医生要达成的目标,来达到我们所需要的疗效,这是我们传承的核心目标,也是我努力的方向。

(0)

相关推荐

  • 医圣的著名方剂 大柴胡汤 不仅治伤寒论这3个情况 还治这9种疾病

    大柴胡汤,是治疗少阳阳明合病的情况. 大柴胡汤和小柴胡汤是相对的. 小柴胡汤是治疗少阳的疾病的方剂,大柴胡汤是治疗少阳阳明合病的方剂. 可见大柴胡汤治疗的疾病,比小柴胡汤要复杂. 就好像柴胡由小长到大 ...

  • 针灸治疗面瘫心得 借鉴参照

    针灸治疗面瘫心得面瘫(指周围性面瘫),运用针灸疗法治疗有很好的效果,但是也有些患者用此治疗仍延延数月而无效.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我们从中得出一些教训,并总结出一些治疗经验.今简介如下.1 分期论治1. ...

  • 涂华新先生:传承经方,跨越千年的断层

    导 读 经方的本源是什么?经方本身的方证是什么样的?经方能解决什么问题?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把临证探研的结果,已经取得的成就,展示给大家,给大家做垫脚石.也希望我们「抛砖」,引出大家的「玉」来. 涂华 ...

  • 涂华新先生经方医案:鼻炎的治疗

    文章摘要: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鼻炎年龄:14岁就诊日期:2014年10月29日症状:鼻中不畅已三四年,不闻香臭,甚为痛苦,自述检查为鼻炎,舌淡红,苔薄白,脉缓.处方:麻黄附子细辛汤方歌:麻黄二两细辛同, ...

  • 涂华新先生经方讲座经典语录:

    有一分恶寒,就有一分表证.2.治病没办法,柴桂满把抓.3.扎根千年的汉方,有着人所不知的力量.4.中医是一个黑箱理论.5.虽然我们现在做的是纸上谈兵的工作,但是回到临床之后,胸中自有雄兵百万.6.细节 ...

  • 干货满满!从六经辨证到深入探研疑难急重症,涂华新导师讲透经方!‖ 仲圣经方2019年第四期薪火传承(...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愿每一个勇于追梦的你 都拥有最亮的星辰 时代迭新而至,为未来蓄满期待.经方第四期薪火传承讲座于2019年12月19日结束,四天的时光匆匆而过,我们在学习探研经方的历史使命 ...

  • 《伤寒杂病论》 涂华新老师谈经方

    中州自古多名医,在这块土地上,诞生了伟大的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是集秦汉以来医药理论之大成,并广泛应用于医疗实践的专书,是我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古典医著之一,也是我国第一部临床治疗学方 ...

  • 经方临床家涂华新先生浅谈小建中汤

    经方临床家涂华新先生浅谈小建中汤 医圣围绕着桂枝汤有很多相关的方证,桂枝加桂汤,把桂枝再加大,比如说3两加到5两.桂枝倍芍药汤,芍药由3两加到6两.还有桂芍加大黄汤,还有一个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我们 ...

  • 涂华新:关于经方经典语录40条

    涂华新:关于经方经典语录40条

  • 中医经方临床实战家涂华新先生

    涂华新先生,男,出生于河南南阳.河南省知名中医.经方临床家.涂氏中医正脊术创始人.现就职于唐河县康复优抚医院中医科,医圣仲景经方医学的实践者和传播者.据县志记载唐河县涂氏祖上有涂金鏊(1760-182 ...

  • 中医经方治疼痛——我看行〔涂华新医案〕(疼痛病案实录)

    仲景中医·2015-12-30 13:28 提示:文章最下端已开通评论功能,供各位看官指点医道,畅所欲言~~ [医案] 一:颈背疼痛 涂华新先生医案:徐某,女,76岁,2015年5月15日来诊.自诉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