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回不去的故乡

清明忆旧  Uni-Note Vol.072

疫情阻隔,今年清明又没有回湖南祭扫。

大家庭的亲人散落在湘沪苏粤,今天在微信群云悼念,大家追思的对象,包括我的祖父(1938-2008)和二叔(1964-1996)。

祖母的妹妹(我应该叫姨奶奶)在群里写道:

深深怀念你们!最亲爱的二姐、大姐夫(注,我祖父)、二姐夫,还有我最心疼的外甥(注,我二叔),愿亲人们在天堂一切都好!我们永远永远怀念你们!

文字很质朴,但想到写下这段文字的是我这位70多岁的姨奶奶,脑补她此时情状,心头一热。

今天回顾2016年2月11日的一篇旧文,关于我那回不去的故乡。

以下是正文:

我的家乡不在城市也不在农村,而是在城乡接合部的一家老军工企业。这里曾是一个秘密王国般的存在。

厂子直属国家某部,正师级编制,这里的第一代“原住民”,都是国家从北京上海和全国其他大城市调来的技术工人,其中也包括我的祖父祖母。

在上海做工人的祖父被选中去湖南,定在1959年春节后出发。当时只有成分最好的人才有这样的机会,祖父是农民的儿子、从江苏来到上海纺织科学研究院,又是单位的先进,当仁不让。

祖父在出发前的1959年1月,与祖母在上海结婚了。喜酒摆在祖母邻居家的院子里,请到上海大厨子做席。来宾都羡慕新郎:“以后就归中央 领导了。”

祖母1961年也放弃了上海第八机械厂的工作,去了湖南。火车开到武汉遇上洪水,祖母又返回上海,6月下旬第二次告别家人出发。她没有想到,这会是长达半个世纪的别离。

在这个秘密王国里,祖父祖母没什么机会接触湖南本土文化。

他们跟对方说话,一辈子都是吴侬软语。南腔北调的工友们为了交流,逐渐形成了一种带着南腔北调的“普通话”。湖南本地人听不懂,他们因此更加敬畏——这个工厂的人连说话都神秘莫测。乡音到了我的父辈进一步消解,父亲和叔叔虽然在湖南土生土长,却既不会说湖南方言,也不会说上海话。他们这些“厂子弟”从小说的都是比较标准的普通话。

隔阂同样体现在过年时,在厂里人眼中,湖南当地的耍龙闹花灯习俗是“四旧”。厂广播里,厂长书记和各车间向全厂职工家属拜年,这才是“社会主义新年”该有的样子。春节传统的走亲戚对厂里人是难事,每隔好几年,祖父祖母才有机会带父亲回老家过一次年。去上海的列车是从广州或者昆明始发的,到了湖南就挤得上不去,祖父就把父亲从车窗里塞进去。满车厢人前胸贴着后背,父亲曾经一天一夜站到上海。更多的春节,穿越一千多公里的是两地书信,以及从上海寄来的饼干、奶粉。

留在厂里过年,“ 走亲戚”就变成“走同事”,去各家拜年喝口茶说说话,小孩子也没有红包拿,父亲儿时却常常要串二三十家门。他年年除夕夜通宵不睡觉,跟朝夕相处的小伙伴放炮、散步、说没完没了的话。

1980年代,我们第三代陆续出生长大,春节也有了新福利,当时厂电视台过年时转播电视剧,一天放6集《上海滩》,没广告。中间插播的厂新闻同样吸引人,因为孩子们都想看看自家大人有没有出镜。

美食是另一项福利。各家物质条件越来越好,于是在食物上精耕细作,过年时都祭出了各自老家的特色菜。春节拜年的议题从此不再是纯聊天,而是大人们天南海北美食的隔空对决、孩子们流动的盛宴。作为一个湖南孩子,我从小不怎么吃辣椒,我认知的至尊美食是祖父逢年过节做的白切鸡、糖醋鱼和红烧蹄髈。多年后我去上海读书,吃到跟儿时一模一样的味道,几乎泪奔。击中我的,是祖父默默培育了二十多年的乡愁。

正月十五,厂里曾在工人俱乐部楼顶上搞焰火晚会。焰火是厂里派我叔叔开卡车去浏阳拉回来的。最多的一年,焰火在天上轰隆了将近一个小时。万人仰视,满天绚烂。绚烂总是短暂。厂子随着破产改制日渐衰落,“ 烧钱”的盛况也一去不返。

1990年代末,厂里老一辈员工集中离退休,包括我的祖父母。他们从此成了还巢的归鸟,每年都回苏沪老家,甚至在那里买了房,盘算着在自己真正的老家叶落归根。我的父辈则面临国企工人下岗潮,许多叔叔伯伯离家南下,他们的铆焊技术在广东的工地很抢手。二叔一家就在深圳安下了新家。对我们这一代,父母的期待也不再是子承父业捧一个“铁饭碗”,而是希望孩子们考出去,走得越远越出息。

从此三代人都成了候鸟,只在过年的时候,才会从全国各地回湖南团聚。

春节来去匆匆,串门也就少了,父母学会了打电话拜年。每到正月初一零点,家家户户在楼道里点一挂鞭炮,在“炸楼”的轰响声中,他们就对着电话大喊“新年好”。

2010年,厂里完成破产改制,秘密王国彻底成了历史。春节时仍然有连天的焰火,不过放焰火的人变成了周边的农民。厂里的一些老居民区人去楼空,农民成了这里的新主人。

我2014年毕业时,最终没有按照上大学时的计划做一名教师,而是去做了记者。奇怪的是,这份漂泊的职业反而让我安心。直到入职时,我看到一段话:“厂矿第三代是重新散落于五湖四海的一代,也是没有故乡的一代,如果不做一个行走者,晚年大概更无可供栖居的家园。”作者是厂里走出来的一位大哥哥,早我11年入行做记者,他写出了我想说的话。

2015年,我在采访中认识了现在的妻子,两人七月结婚。登记当天我在个人主页发状态时借用了她的诗句:“ 我是天地客,谁做飘蓬侣”。2016年春节,我们都不回家过年,我们“在家”过年。

今天的封面和配图,来自电影《杰出公民》(2016)剧照。

旧文原题《没有焰火的故乡》,以下是一些后续:

这篇文章发表一个月后,我和妻子在我湖南的家乡办了一场婚礼,两三百位宾客,几乎都是“厂里人”。婚礼的车队,当地流行租一水儿的“四个圈”或者“别摸我”,价格也不算贵;但我最终和家人商定,邀请厂里的叔叔伯伯们拼一个车队,各种大小型号车辆混搭,贴着红双喜,由这些看着我长大的长辈们驾驶着,喜气洋洋环游厂区,为这个日渐冷清的老厂区带来难得的热闹。

喜酒办在中午,我和妻子在酒家门口迎宾。许多父母辈的厂里人,我已经十几二十年没见过,如今重逢,我凭着儿时的记忆辨认这些叔叔阿姨,叫出他们的姓氏——对我来说,他们仿佛是在一夜之间老去的。听到我叫人,他们大多愣住神,两眼雾气朦朦,紧握着我的手:翔翔,你写的那篇文章真好,春节的时候我们厂都传遍了,我看了好几遍。

这是我见过最其乐融融的喜酒,两三百位宾客,几乎全都相互认识,他们彼此是半辈子的邻居、发小、同学、战友、同事,甚至亲家。不用新人招呼,他们每桌就有说不完的话,喝不完的酒。所有人都吃到散席,有的拿出手机更新联系方式,有的从背后“偷袭”加入闲聊,长辈们互相搀着对方的胳膊走出酒家,三步一停五步一顿,依然沉浸在交谈和回忆中。

獭祭鱼

公号:dailyfish

微博:dailyfish

(0)

相关推荐

  • 茅盾、孔另境、孔令杰三少年的乌镇乡愁 | “恰是百年风华”征文作品选

    本文刊载于<作家文摘>第2443期11版 ■姐夫对两位内弟很关照 我父亲孔另境是浙江乌镇人,他的曾祖父在当地经营酿酒业,祖父创立造烛业,却都颇爱风雅,研习琴棋书画,在乌镇东栅建了一座颇具规 ...

  • 当你老了,你童年的歌谣还在一个地方唱响,这个地方就是故乡

    贾志红,女,笔名楚歌.生于湖北武汉,久居河南洛阳,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入选河南散文年选,曾获全国孙犁散文奖. 童谣(下) 文 | 贾志红 (四) 红毛衣.黄蝴蝶,载着一个乡村姑娘的梦吗?同一 ...

  • 小小少年《童年》

    童年 自我有记忆起我就住在祖父祖母家,童年虽没有父母的陪伴,但我是极其快乐的. 祖父家在一个普通的小村子里,每天早上我同他一起起床,这时祖母已准备好早饭,热气腾腾的泡馓子,不知你们有没有吃过,馓子用茶 ...

  • 故乡的零食(散文)

    故乡原先贫穷,衣食无保,一为土地贫脊,又耕种无科学,光着脊梁用两尺长的铁锄把板结的土地翻过来,撒上种子,任日月关照,收获何来丰收,所有用于吃穿仍呈拮据,自然三餐之外别无副食.乡人亦为高等动物,食欲并不 ...

  • 杨莹|祖母的旗袍

    旗袍端庄温婉却因为比较小众,离现代生活有点遥远. 我穿旗袍,最早是受祖母的影响.祖母出生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江南农村,长到十八岁,如同一朵开在乡野水田里的荷花,脱俗地招人怜爱.别看她长在农村,却天生小家 ...

  • 回不去的故乡 

    人生如梦,故乡如画. 难忘故乡的童年时光,难忘故乡泥土的芬芳.回不去的故乡,永远属于游子的情怀,无奈梦里的故乡早已沉淀成诗意的彷徨! 每一个漂泊的游子,心底里都装着一个牵挂.每一个精神的流浪者,灵魂的 ...

  • ​回不去的时代,回不去的故乡

    来源:读者选刊 这里,珍藏了满满的老物件.我们为你储存,不论你何时回看,都是一次弥足珍贵的记忆. 1.压水井 故乡的压水井 压出来的水凉爽甘甜 小时候渴了都争着喝 2.黑白电视机 那个年代 一台黑白电 ...

  • 渐行渐远的农村,是我的家,也是回不去的故乡

    大城市流光溢彩,歌舞升平,一派繁华气象,人类文明似乎已然中华!然则,大面积的农村落后现象,多少人认识?多少人关注?中华民族的的崛起,有赖于整个封建观念的彻底改变.改革开放四十,国家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 ...

  • 农村人加速逃离农村,数万农村开始消失,农村成为回不去的故乡

    在我印象中农村的大集是最有人气的地方,小时候每天都盼着5天一个的大集,因为只有赶集才能吃上心心念念的粘糕,也只有赶集的那一天母亲才舍得买一斤油条,也只有到了赶集的时候才能将家里辛辛苦苦养了一年的羊卖掉 ...

  • 随遇而安 | 回不去的故乡-乌兰察布

    亲爱的乌兰察布商都县卯都乡于家沟的老乡们!兄弟姐妹们!长辈!小辈们!发小!同学,同年们!你们好啊! 离家千里远!现看着窗外幽暗的天空!听着机器的轰鸣!在这钢筋混凝土的丛林里心潮澎湃,难以安静, 儿时的 ...

  • 渐渐变老的70后:回不去的故乡,融不进的城市,见不到的故人

    作者:南山大叔原创作品,抄袭.洗稿必究 01 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有一首诗,叫<乡愁>,是这样写的: 02 是啊,乡愁,是一个外出奔波的人,永远难以磨灭的忧伤,是一个人的叶落归根的心灵寄托. ...

  • 【安徽诗歌●以声传情】蒋炳峰 开心果子 ▎回不去的故乡

    回不去的故乡 作者│蒋炳峰     朗诵│开心果子 呱呱的青蛙 在门前池塘陶醉般地演绎交响乐 悠闲的麻虾 伴着潺潺清澈的小溪练习着弹跳 袅袅娜娜的炊烟 以天空为幕潇洒地挥毫泼墨 吃饭了的喊声拽回弹溜子 ...

  • 抽奖详情这幅十米巨幅油画《回不去的故乡》...

    抽奖详情 这幅十米巨幅油画<回不去的故乡>表现了我童年在故乡的生活经历.创作这幅画用了一年多的时间,目前在台北展出. 这幅画公布以后收到许多朋友的热情咨询,并提出能不能打印这幅画作为珍藏? ...

  • 回不去的故乡!

    其实,一周以前这篇小文叫作<回不去的故乡?是你没有能力>,我当时颇有热血青年的风范,洋洋洒洒千余字,就为了表达你回不去故乡是因为心里害怕加之自身能力不足.可是,过了一个愚人节+清明节,我可 ...

  • 回不去的故乡,挥不去的情结

    我在时光深处,等你 01. 夜已深,人未眠,窗外雨声嘈嘈. 一场秋雨,一地寒凉,空气中氤氲着淡淡的忧伤.桌上的百合花,已经开了好些天,却依旧娇艳美丽,只是香味愈发的淡了. 习惯了一个人,在寂静深夜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