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经之十八、大道废,有仁义……
相关推荐
-
从儒家“鱼和熊掌”的关系看待春秋战国时期的君臣之道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此处,孟子将生命比作&qu ...
-
道德经第十八章——大道废
老子在道德经里,辩证逻辑一直存在,这一章即是. 先贴下原文: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这一章言简意赅,道出了大道废弃,仁义出现.聪明有了,伪诈也就存在了. ...
-
39.问道老子:何为“大道废有仁义”的“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39.问道老子:何为"大道废有仁义"的"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现代流行版本<老子>第三十八章原文:"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
-
大道废 有仁义 智慧出 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混乱有忠臣 道德经第18章
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 智慧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 大道废,有仁义: 大道不通,出现仁义. 大道,天之道,为何会行不通呢? 老子说,"善者,吾善之" ...
-
苏辙注道德经述成·道经·大道废章第十八
道经·大道废章第十八 大道废,有仁义: 苏辙:大道之隆也,仁义行于其中,而民不知.道既废,而后仁义见矣. 原成:故大道废,案有仁义. 原成:有,不宜有也,谓本是不当有而有之称."道" ...
-
徐大椿注道德经:大道废第十八
原文根据古籍整理 由子归明断句和疏义 先秦道家典籍<鹖冠子>(鹖:hé)中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个最好呢?" 扁鹊答 ...
-
《道德经》第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
原文: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这一章提出的反对仁义和智慧与前一章讲到的天道自然相对应,从文字上看,老子是说,中国文化从上古以来,就是一个道,道衰微了,后来的人就 ...
-
妥妥读《三国》(三十八)|| 施仁义刘备巧入川 用计谋孙权梦荆州(第627期B)
上期结尾: 至此,<三国演义>之"赤壁之战"落下了帷幕.在这一部分,孙权刘备联合抗曹,孙权江东的统治稳固了.刘备是最大的受益者,他拥有了荆襄之地和南方的四个郡.曹操也战 ...
-
河上公章句述成·道经·俗薄第十八
俗薄第十八 原成:风,俗也.上有所施教,下有所学效.薄,迫也.上下相侵迫,国无淳风也. 大道废,有仁义. 河上:大道之时家有孝子,戸有忠信仁义不见也.大道废不用恶逆生乃有仁义可传道也. 原成:天地不仁 ...
-
大道废,有仁义 | 《道德经》笔记
第十八章 "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王弼本 老子心目中是有一个理想社会的,大致相应于伏羲女娲时代.而孔子的理想社会,是尧舜时代.老子认为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