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海拾贝 ▏ 初中生参加武装横渡长江

小时候我家住在长春街长办家属大院,离武汉二中很近。常听大人们讲二中是个好学校:学校风气好,学生成绩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上二中。但我却不以为然,我向往上二中,是因为学校有一座露天游泳池。

1949年高中毕业生与老师合影

儿时黄浦路以南地区都是菜地,其中还有大小不等的池塘。我念小学五年级时,放暑假就会跟着大一点的孩子到这里玩。我们热了就跳到塘里戏水、打鼓球(狗刨式);饿了就在菜地里摘黄瓜、西红柿吃,一天过得很快活。但被我母亲发现了私自去河里玩水,便被罚晚上不准吃饭。那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饭尚且吃不饱,更不要说饿一餐,饿怕了。所以我到现在不管是情绪好坏,遇事大小,先把肚子搞饱了再说。这些都是我初学游泳时的体会。

1962年我幸运地被二中录取,有机会见到了向往已久的游泳池。它座落在校园的西北角,长25米,宽15米。虽然不大,但在当时一所中学拥有游泳池还是不多见的。我学习不用功,但在游泳上却很上心,发现池中有谁蛙泳游得好,我就仔细观察他如何抬头换气,手脚是如何配合协调的……。学校开设了游泳课,还不定期的举行比赛,我都会在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到初二时,我的蛙泳100米成绩已超过了三级运动员1分32秒的水平。良好的表现得到了体育老师王喜典的关注,他常常在下课时把我叫到体育教研室,把一些游泳的书籍借给我看,并介绍我到合作路业余体校听关于游泳比赛的规则和提高运动成绩的方法。

1965年5月底,临近初中毕业,学校举行了第十届武装横渡长江的选拔赛,我有幸被选中。记得初中部只有我一人参加,和其他48名同学组成了运动队,每天下午自习课后有组织地在操场上跑步或进行其它的体能训练。由于是武装横渡,每人还得背上一枝16斤重的步枪。当时条件有限,没有救生圈,每人就发一个28自行车的内胎,对折起来当救生圈。我个小,套起来还不算吃亏,可高中的一些块头大的同学,得二人帮忙才能套得进去。参加横渡的人,每人还发了一件印有“二中”字样的汗衫,为的是服装整齐。

6月22号我记得是个星期二,同学们早晨6点都在校门前集合,被一辆军车送到武昌桥头堡下参加横渡长江誓师大会。领导讲完话后,我和其他同学一起振臂高呼:“打倒美帝国主义”、“锻炼身体,保卫祖国”的口号。随后跟随队伍向下游200米处的大堤口下水,排着方队,破浪前进。约40分钟后在三阳路江滩上岸,穿过夹道欢迎的人群,光荣地完成了武装横渡长江的任务!

第二天上学,刚走过学校教学楼,就看见靠操场的墙上信息栏中有一张昨天的武汉晚报,并用红笔勾出一篇配有照片的文章,我上前一看,原来昨天誓师大会上我们身着标有“二中”服装、举枪高呼口号的场面,在不知不觉中被报社记者照了下来。我心中暗想:“哟嘿,我们还上了报纸!”现在回想起来,我们运动队为二中争了光,我也为6505添了彩!

以后的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我有组织或自发地横渡长江三十多次,但记忆中最难忘的就是这次武装横渡长江。

作者简历:梁宁祥  1965年初中毕业,1968年武汉物资学校毕业,分配至汉阳钢厂直至退休。其间1988年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曾被企业报《汉钢报》聘为特约记者,1987——1988年度被《新体育》杂志社聘为“特邀评刊员”,受益良多。

读后有感:

当年的二中也是一所蜚声武汉的体育名校。游泳、足球与长跑等项目都是二中引为自豪的强项。李植华老师领衔的体育教研组,不遗余力地将学校各项体育活动不断推向新的高峰。在强手如林的环境中,我班同学也有上佳表现。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梁宁祥同学在游泳项目上脱颖而出,成为代表二中参加全市武装横渡长江的唯一初中选手;彭时俊同学在风头正劲的校足球队充当中锋;邓熙元同学在短跑赛场上被誉为“小飞人”;苏永畅同学除与彭时俊同学同为长跑名将外,手榴弹等投掷项目也是他的拿手好戏……最精彩的体育题材文章,需要两个条件:既懂行,又有文采,即由运动员中的记者或记者中的运动员来写,梁宁祥刚好是两者的完美结合!推荐同学们共赏这篇好文章,并从老照片中重睹他少年时的风采。

胡小庄

打捞城市记忆 钩沉三镇往事

武汉二中老校门

近期一些公众号转载、引用本公众号内容并注明出处,本号表示欢迎;但有公众号引用后未注明出处,请自爱!

扫描二维码

(0)

相关推荐

  • 非常疲乏129:又说游泳

    非常道129:又说游泳 又说游泳 去年,金堂7.11洪灾,让金堂变成一个泽国.而我家在一楼,自然免不了受灾,当时,家里进水一米多深.感谢楼上那些邻居,能够及时来帮忙,让我能安心坚守防洪值班. 一场洪灾 ...

  • 【凡夫沙龙】今夏市区水面可否向游泳爱好者开放?

    读者来函 汀棠公园经过大规模的修整和扩建后,面貌焕然一新,是市民十分喜爱的打卡好去处:有小孩在嬉闹放风筝,有舞蹈表演爱好者在自找录像自娱.也有大批泳泳爱好者在广阔的湖面上游弋,都是亮丽的风景线.先前, ...

  • 忆海拾贝 ▏武汉人向浒参加苏联卫国战争

    6年前的2014年8月18日,武汉"重走中俄万里茶道"采访团启程,一大早我赶到汉口江滩送行. 我曾明确要求:"我很想参加这次活动,虽然我现在68岁了,但是身体很好,野外活 ...

  • 忆海拾贝 ▏考进武汉一中 居然是个女校长

    我的小学母校江汉区福建巷小学,是那种"棺材板子当黑牌"的"怀又怀"的学校.1962年小学毕业,学校寄希望我们冲刺考入一中,为母校放卫星.7月参加小考,考场在七中 ...

  • 忆海拾贝 ▏他们都是名师 受人尊敬的校工

    他们都是名师 汉口人和街有所江苏巷小学,福建街有所民族路小学.两所小学背靠背,一墙之隔.1970 年上面下令把隔墙拆除,两校合一,把校门开在了得胜街,成立武汉市第五十中学. 武汉一中由张开藩老师挂帅, ...

  • 忆海拾贝 ▏学习雷锋做好事 一中学生推粪车

    向雷锋同志学习,是毛泽东的伟大号召.1962年秋进一中,初一下学期起,学雷锋活动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旋律.雷锋事迹,雷锋日记,成为我们重要的学习材料.成立学雷锋小组,人人做好事,蔚然成风. 推粪车 ...

  • 忆海拾贝 ▏回眸武汉二中 千言难尽师生谊 万语共叙同窗情

    每当我回到武汉市第二中学,看到那漂亮的校舍,带有空调的数字化的教室,现代化的地下体育舘,数字化的图书舘,歺舘式的师生食堂等等,都会勾起我对许多往事的回忆. 我是1950年9月考进武汉市二男中的,被分配 ...

  • 忆海拾贝 ▏我和武汉中山公园的不解之缘

    中山公园老大门仿伦敦皇宫大门. 1949年4月我在解放军北海军分区卫生队当战士,母亲景南奉命南下,经请示,同意我随母亲一同南下.我们从山东黄县出发,一路上步行.坐马车.火车,沿着济南战役.淮海战役留下 ...

  • 忆海拾贝 ▏别挤啦 乘车历险之往事

    身为电视台多年的老观众,在观赏自己所喜爱的电视节目之际:必须有耐心忍受各种各样雷霆般的广告对视觉神经的狂轰冲击.当今时代,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与电视密不可分:人们没日没夜.心甘情愿地把时间耗费在了电视机 ...

  • 忆海拾贝 ▏从晴川书院到武汉三中 高中求学拾趣

    武汉三中 康熙四十四年(1705),汉阳府建晴川书院,地址初在汉阳城南纪门内.乾隆七年(1742)取义学废址扩充修建.嘉庆四年(1799),郡守刘斌用赈济余款购置张宅改建书院,晴川书院遂迁至试院内,即 ...

  • 忆海拾贝 ▏百年学子的流金岁月 武昌保安街小学忆旧

    武汉三镇之一的武昌,是座名符其实的历史文化古城.光绪29年(1903年)清廷颁布<癸卯学制>,张之洞开创大兴基础教育序幕,创办高.初两等小学堂近百所,仅城内即达58所.北伐军进驻武昌后至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