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御瓷典范与元代宫廷造像打头阵,中汉2021春拍划重点

中汉2021年春拍即将于5月17—18日举行,本季春拍,北京中汉遵循少而精的原则,既有重器名藏,又有高性价比恬品,明清御瓷与元代宫廷佛造像经典之作频现,阵容豪华,尤其出彩。

最令人震撼的是中汉拍卖和北京大羿强强联手推出的『飞鸣·明永乐青花飞鸣宿食图大罐专场』。

Lot 800 明永乐 青花飞鸣宿食图大罐

规格:

高度30厘米 11 7/8 英寸;口径19.6厘米 7 3/4 英寸

腹径34.2厘米 13 1/2 英寸;底座直径19厘米 7 1/2 英寸

估价待询

此罐囊括陶瓷史之精、美术史之雅、思想史之深邃,展现了永乐官窑御瓷的非凡成就。公私收藏未见同期造型纹饰相同者,疑为孤品。大罐的市场价值和学术价值不言而喻。

本次拍卖联拍在线将全程直播,并提供实时同步竞拍技术和服务支持。

接下来,小编继续为大家揭秘中汉2021春拍重器。

瓷器精品一览

Lot 3 明成化 青花庭院婴戏图大碗

尺寸:21.5 cm Diam

拍品估价:500,000 - 800,000 人民币

中文说明:《天民楼青花瓷特展》,台北鸿禧美术馆,1992年,页96,图31《玫茵堂藏中国陶瓷》第四卷,帕拉杜出版社,1994年,页141,图1671大英博物馆藏,清雍正,古玩图卷六,编号PDF, X.01

拍品为明代成化御窑青花名品,形制硕大周正,胎质坚实,釉面润洁。内壁光素,口沿绘双圈,外壁以青花绘通景庭院婴戏图,院中花草丰茂,垂柳窈窕,竹枝秀挺,亭台错落,灵石嶙峋,加饰卷云、远山;十六名儿童三五成群,或围于水缸戏鱼,或席地而坐,或追玩嬉闹,把莲茎者寓意连生贵子,骑竹马者寓意马上得子,其动作神态各不相同,刻画灵动,细腻入微,足墙外环饰一周回纹。整器布局紧凑,场景生动,绘工娴熟,青花浓艳,乃成化时期佳作,较为罕见。

婴戏图为明清时期宫廷艺术品的重要题材,此类婴戏图最早出现在永乐时期,传世可见天民楼藏明永乐青花庭院婴戏图碗,拍品构图与其颇为相类。至成化年间,成化皇帝尤为偏爱寓意儿孙满堂的吉祥纹饰,如拍品即为个中佳例。拍品同时期的传世青花器可参阅玫茵堂藏明成化青花庭院婴戏图大碗,其形制、纹饰均与拍品相同。此类大碗多不落年款,然清档中称之为“成窑青花娃娃碗”,可见其绘于雍正六年所制《古玩图》卷六中,依其精工细作可知应为成化御窑制器,殊为难得。

Lot 28 清雍正 粉青釉模印花果纹撇口大碗

尺寸:33.9 cm Diam

拍品估价:2,000,000 - 3,000,000 人民币

来源:亨利·奈特旧藏伊拉与南希·古氏夫妇旧藏

记录:伦敦佳士得,1986年6月16日,编号59纽约苏富比,1990年11月27日,编号32

出版:《东方艺术珍品:4000年亚洲艺术》,荷兰国立博物馆,1954年,编号398

出版:《东方艺术珍品:4000年亚洲艺术》,荷兰国立博物馆,1954年7月3日至10月10日,编号398

展览:“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雍正单色釉烧造成就卓然,堪称炉火纯青之境,无论仿古还是创新釉色,均为后世所不能及。唐英在雍正十三年所撰的《陶成纪事碑》中称,他曾根据景德镇东二十里外,地名湘湖,有故宋窑址觅得瓦砾,仿其色泽、款式烧制成粉青色宋釉,拍品即属此类中烧造质量、釉色釉光之佼佼者。

整器纹饰布局有致,模印清晰,凸起处隐露胎骨,青白交映,层次感强,为雍正御窑色釉精品,且来源清晰,流传有序,更显珍罕。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清雍正粉青釉模印莲荷纹撇口大碗,其形制、釉色、模印技法与拍品相类,可资参阅。

Lot 41 清乾隆 霁蓝釉描金福庆连连粉彩折枝四果纹撇口尊

尺寸:69.1 cm Height

拍品估价:4,000,000 - 7,000,000 人民币

记录:香港苏富比,1992年10月28日,编号161伦敦佳士得,1999年11月16日,编号244伦敦佳士得,2003年11月11日,编号52北京中汉,2011年5月23日,编号46

出版:《中汉拍卖十年精赏》,2020年,页161,图234

展览:“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中文说明:《中国晚期瓷器》,伦敦,1971年,布鲁斯藏,清乾隆,霁蓝釉描金福庆连连粉彩云龙纹撇口尊《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珐琅彩·粉彩》,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99年,页147,图129《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99年,页82,图75

拍品为乾隆宫廷色地洋彩硕构,检阅公私庋藏,未见与拍品完全相同之器,或为存世孤品,极为罕见。其造型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霁蓝釉描金勾莲纹瓶相同,但拍品形制更为硕大,工艺更加繁狡,体现了乾隆御窑制瓷工艺之精湛;而风格、意匠又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乾隆粉彩霁蓝描金花卉诗句大瓶不分伯仲,弥足珍罕。现可见《中国晚期瓷器》著录有布鲁斯藏清乾隆霁蓝釉描金福庆连连粉彩云龙纹撇口尊,其造型、装饰工艺与拍品相同,可资参阅。

大瓶束颈折肩,鼓腹渐收,圈足外撇,线条流畅挺俊,形制大气磅礴。外壁颈、胫部均施霁蓝釉为地,色泽幽靓深邃,上以金彩描绘蝠纹、磬纹、万字纹、缠枝西番莲纹,以寓“福庆连连”“福寿万年”,边缘加绘如意云头纹、回纹、仰莲瓣纹等;腹部于白地上以粉彩绘四组折枝花果,分别为佛手、石榴、仙桃与柿子,表现“多福、多子、多寿”的颂祷,至为吉祥。整器造型丰硕,釉质温润肥厚,纹饰层次分明,布局疏繁有致,金彩熠熠生辉,与霁蓝釉对比鲜明,粉彩敷色妍丽,笔触纤细流畅,工艺精湛已极,尽显乾隆御窑技艺之精与富丽之风,殊堪宝赏。

Lot 100 清乾隆 青花缠枝花卉八吉祥纹大抱月瓶

尺寸:47.7 cm Height

拍品估价:12,000,000 - 20,000,000 人民币

记录:北京翰海,2005年1月15日,编号1285(封面拍品)中国嘉德,2015年11月15日,编号2517

展览:“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中文说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青花缠枝花卉八吉祥纹大抱月瓶,编号中-瓷-003199

拍品为乾隆御窑仿永宣青花名贵品类,属宫廷重要陈设大器,存世极为少见。此类造型制器需以拼接法制成,成形工艺繁复,拼接难度较高,稍有不慎便有歪斜翘裂之虞,如拍品者稳重周正者殊为难得。通体以青花为饰,口沿及瓶身一周饰回纹,颈部、外足墙饰缠枝灵芝纹,瓶身侧面通绘缠枝莲纹,腹部中央圆形凸面饰朵花纹,向外点缀几何纹及莲瓣纹,外环于变形莲瓣纹内绘轮、螺、伞、盖、花、罐、鱼、肠八吉祥纹。整器造型周正宏大,釉质温润肥厚,纹饰布局工整,构图疏密有致,青花浑厚华滋,局部仿永宣青花特征加重笔点染,极富立体质感。

台北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等处均可见馆藏清乾隆青花缠枝花卉八吉祥纹大抱月瓶,其形制、纹饰均与拍品相同。是件拍品较传世同类器相比,烧造品质绝佳,品相保存完好,当为杰出之作,皇家之气势表露无遗,殊堪宝藏。

Lot 4 元青花莲瓣杂宝缠枝牡丹纹铺首盘口罐

尺寸:38.7 cm Height

拍品估价:500,000 - 1,000,000 人民币

元青花存世稀缺,极为珍贵,具有艺术、历史等方面的独特价值。此件青花莲瓣杂宝缠枝牡丹纹铺首盘口罐为元代青花标准器形,时代特征鲜明,传世极为少见。

大罐形制硕大端庄,盘口束颈,颈侧贴塑双兽首铺耳,兽面咧嘴龇牙,威严之中不乏谐趣,胎质白细坚厚。罐身外壁以青花分绘七层纹饰,自上而下分别为回纹、海浪纹、覆莲纹、缠枝莲纹、缠枝牡丹纹、卷草纹及仰莲纹,莲瓣中加绘火焰、法螺、法轮等杂宝;腹部以缠枝牡丹花纹作主题纹饰,花朵硕大饱满,层叠开敷,枝叶蜿蜒缠绕,茂盛葱茏。

整器构图层次分明,绘画技法高超,笔意酣畅洒脱,青花发色浓艳靓丽,尽显独特气韵,为元青花精品杰作,不可多得。

Lot 6 清乾隆松石绿地轧道洋彩福寿纹

通景十八罗汉图矾红描金双龙耳如意撇口瓶

尺寸:37.3 cm Height

拍品估价:8,000,000 - 12,000,000 人民币

记录:伦敦苏富比,2018年5月16日,编号17

拍品为清乾隆时期御瓷珍器,形制秀挺,纹饰繁缛,技艺超凡,查索海内外公、私收藏著录,未见有完全相同者,存世罕见,珍若拱璧,其收藏价值不言而喻。

此瓶束颈两侧贴塑双龙耳,直筒鼓腹,制式规整,饱满大气。颈、胫部施松石绿釉为地,以“锦上添花”技法锥剔花纹,其上以洋彩绘缠枝洋花纹,洋菊、百合、莲花层叠开敷,枝叶蔓丽婉转,大朵西番莲花心书团寿字,颈部中央一匝红地绘云蝠纹,寓意洪福齐天,福寿连绵,上承如意云头纹,下接方胜开光朵花纹及回纹,颈侧螭龙耳敷金描红,华贵非常。瓶腹外壁于白地上以洋彩绘通景十八罗汉图,山石嶙峋,古木参天,山花绽放,江水滔天,十八位罗汉神态动作各异,降龙、伏虎者夸张生动,沉思、静坐者闲逸自在,捧钵、执杵者描绘细腻,人物形象丰富,风景描绘秀丽,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相互映衬。

本品为乾隆官窑之中堪称别致的彩绘佳器,造型尊贵典雅,装饰雍容华丽,釉彩润亮精妍,美轮美奂,其腹部所绘十八罗汉图尤为精彩。

细品此洋彩图,似是一幅山水画卷从纸上跃然瓶身,达成从平面至立体的完美转换。

此件清乾隆松石绿地轧道洋彩福寿纹通景十八罗汉图矾红描金双龙耳如意撇口瓶,造型别致,纹饰布局合宜,绘画细腻流畅,展现艺匠画功,极尽华丽繁缛之能事,将备受乾隆皇帝重视之宫廷罗汉画与御窑制瓷技艺结合为一体,充分代表乾隆御瓷工艺之精湛、制器之华贵、宫廷艺术之繁盛,允称乾隆御窑洋彩杰作。

Lot 15 清康熙 黄地斗彩云龙赶珠纹茶圆

来源:佛罗伦萨·布莱尔·佩恩旧藏

尺寸:11.3 cm Diam

拍品估价:480,000 - 600,000 人民币

记录:纽约佳士得,1985年12月5日,编号273(其中一只)

纽约佳士得,1993年6月3日,编号285(其中一只)

黄地斗彩瓷器属御窑名贵品类,传世不为多见,殊堪珍罕。拍品形制规整端雅,胎体坚薄,釉面莹亮。外壁敷黄彩为地,色泽娇润,上以斗彩绘云龙赶珠纹,青花绘制龙身,龙首高昂,双目圆睁,须发怒张,气势凶猛,红、绿、紫诸彩填绘祥云、火珠,近足处一周仰莲瓣纹,外足墙绘几何纹。整器布局繁而不乱,纹饰描绘精美,黄彩娇嫩,青花雅致,诸彩清丽,为康熙御窑斗彩佳器。

Lot 21 明成化 青花海水云纹盖罐

款识:“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尺寸:18.3 cm Height

拍品估价:3,000,000 - 5,000,000 人民币

明代自宣德以降,历经近三十年的空白期后,御窑厂于成化年间复烧,其时瓷器面貌渐趋于玲珑秀奇之风,成化御瓷更以胎体细润晶莹,色调柔和宁静,绘画淡雅幽婉,表里精致如一而著称,其轻盈秀雅之气独步一时,对后世制瓷业影响颇深,拍品即为个中佳例。

罐身造型敦雅,盖面微鼓,上承宝珠钮,二者以子母口相合,形制庄重圆润,胎质细腻纯净,釉面肥厚细润,如脂似玉,时代特征鲜明。通体以青花为饰,罐腹环绘云纹,大者作“壬”字形,间以小云若干,错落有致,舒朗清逸,近足处绘江崖海水纹,海浪翻滚,山崖耸立,器身肩部及罐盖边沿饰卷草纹,上下呼应,盖面绘变形莲瓣纹,盖钮仿若花苞出水,玉立亭亭。

成化青花以淡雅著称的“平等青”料取代“苏麻离青”料,呈色趋于稳定。拍品青花发色纯美淡雅,胎釉洁白温润,纹饰恬淡幽逸,意境清朗脱俗,堪称成化御瓷隽品,殊为珍罕。

Lot 90 清雍正 斗彩锦地团花纹六方折沿大花盆

尺寸:60.3 cm Max Diam.; 28.5 cm Height

拍品估价:500,000 - 800,000 人民币

记录:香港苏富比,2003 年4 月27 日,编号240

中文说明:《瓶盆风华-明清花器特展》,台北故宫博物院,2014年,页87,图I-28

清宫花盆式样丰富,材质多样,尤以康雍乾三朝制作为盛。瓷质花盆有室内与户外之别,室内者需要盆奁相配套使用,以尺幅小巧者居多,而户外养植少用盆托,大小均有,拍品形制硕大,应属后者中俊挺古雅之作。拍品造型取意古制,呈六方形,成型及烧成难度较高,折沿深腹,底设圆孔。外壁通以斗彩绘锦地团花纹为饰,青花带纹分隔作方形,内里铺黄彩万字锦纹为地,居中开光绘贯套如意纹与缠枝花卉纹,带纹交叠处与开光四角分绘大小菊瓣团花纹,意为“四合如意”。

国立故宫博物院藏有清乾隆时郎世宁绘《海西知时草》画轴,其中所绘长方花盆同以斗彩饰四角开光团花纹,与拍品颇为相类,可资参阅。整器纹饰繁而不乱,设色淡雅,填彩工致,寓意吉祥,极富装饰美感,为清宫花盆兼具美观与实用之佳作。

Lot 92 清嘉庆 胭脂红地洋彩九秋同庆图茶圆

尺寸:9.2 cm Diam

拍品估价:800,000 - 1,200,000 人民币

记录:香港苏富比,1991年10月29日,编号285

展览:“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中文说明:伦敦苏富比,1989年12月12日,编号436

此类胭脂红地九秋碗或创烧于康熙时期,初以五彩仿瓷胎画珐琅之风韵,至雍正时期尺寸、纹饰逐渐定型,并改用洋彩为饰,色彩更加丰富,至嘉庆御窑亦有延烧,故清宫档案习称此类品种为“珐琅磁”,传世较为少见。

伦敦苏富比曾于1989年拍出一只清嘉庆胭脂红地洋彩九秋同庆图茶圆,其形制、纹饰、釉彩与拍品相同,可资参阅。拍品造型隽雅,线条流畅,瓷胎缜密,釉水滋润。碗内施白釉,洁净凝腻,外壁匀敷胭脂红釉为地,匀净浓艳。其上以洋彩绘牡丹、菊花、兰花、秋海棠等九种秋天盛开的花卉,构成“九秋图”,并以色彩浓淡变化展示阴阳向背,花叶风姿绰约,绘工精湛细腻,设色华美浓丽。秋季九十天称为“九秋”,因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遂采集九种秋草于一图,寓意九秋同庆,共贺丰收。

佛教艺术精品一览

Lot 7 元 释迦牟尼佛

形式:中原/五代

质地:青铜

尺寸:22.8 cm Height

拍品估价:1,800,000 - 2,500,000 人民币

中文说明:《海外及港台藏历代佛像:珍品纪年图鉴》,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页522上图。日本静嘉堂文库藏,五代,一佛二力士像,佛像高30厘米《佛影灵奇:十六国至五代佛教金铜造像》,文物出版社,2018年,页306,图265。浙江省博物馆藏,杭州雷峰塔地宫出土,五代吴越国,鎏金铜龙柱佛坐像,高68厘米

这尊五代释迦牟尼佛,头顶肉髻高隆,宛如山丘状,前方有圆形凸起的髻珠,佛陀头发的纹理呈水波纹状,颇有古代健陀罗造像的遗风。其面庞方正,国字脸;额头宽广,额间饰白毫,白毫宛如豆粒大小,呈凹坑状,可能最初镶嵌宝石或珍珠;眉骨微微隆起,双眉弯曲细长,斜入鬓角;双眼隆起,眼睑宽大,双目低垂,俯视前方;鼻梁较短而挺拔,鼻翼宽阔,小嘴微抿,双颊丰润,下颌饱满,法相庄严,给人一种肃穆安详之感。佛陀大耳垂承于肩,耳垂丰厚。脖子下方有三道非常明显的蚕节纹,仿佛我们现代人穿的高领的衣服形成的褶皱,显得非常亲切自然。佛陀结跏趺坐姿端坐,左手抚于膝前,右手当胸结印,这是唐、五代时期流行的佛像样式。佛陀正襟危坐,双肩微溜,背部线条圆润,弧线优美。其腰身挺拔,身体健壮,给人一种气韵畅通的感觉。四肢圆润,双腿粗壮有力,端坐进入禅定状态,似乎山崩于前、海啸于后也岿然不动。身着阔领通肩袈裟,内着僧裙,系带腰间打结,而后垂于袈裟之内。衣服的层次感交代得非常清楚,衣纹自然流畅,线条刚劲硬朗,将衣物轻柔的质感表现的淋漓尽致,通过衣纹的刻画也展现出衣物之下佛陀身体的健壮与伟岸;其手与脚刻画得非常生动,手指修长、灵动,手背、足部形体饱满,线条起伏恰到好处,身体似乎富有弹性。造像选材上乘,铜质精纯,胎体厚重,工艺精良。历经千年,表面呈现出红色斑斓的色块,这种色泽为古朴造像平添了些许华美气象,衬托出佛陀高贵的仪容和宁静的内心世界。

Lot 59 元 地藏菩萨

尺寸:39.8 cm Height

形式:中原

质地:铜漆金彩绘

拍品估价:450,000 - 600,000 人民币

菩萨头束高髻,头戴五叶宝冠,宝缯飘扬于耳侧。面庞方正圆润,额部高广,眉骨微隆,双眉如钩;眼部鼓起,双眼皮,双眼微睁,俯视前方;鼻梁挺拔,双唇微启,两颊丰腴,神情宁静安祥。结跏趺坐姿端座于莲花台座之上,左手自然下垂,抚于脚上,右手置于身前,作持物状。胸前佩戴项圈璎珞,衣纹线条刚劲硬朗。下方仰覆束腰莲台,上方莲瓣宽大,层层叠叠,交错排列,其形制上有宋金遗风。下层莲瓣饱满宽厚,瓣端饰草头纹,形制上明显受到藏传元宫廷样式影响,整个莲台表现出鲜明的汉藏融合之风。造像体量高大,胎体厚重,表面施以漆金和朱漆彩绘,璎珞和莲台等处留有圆孔,可能表明其最初有宝石镶嵌,由此想见其最初之高贵华美。

Lot 60 十七世纪 金刚橛

形式:喀尔喀蒙古/扎那巴扎尔风格

质地:钢

尺寸:25.1 cm Length

拍品估价:150,000 - 250,000 人民币

扎那巴扎尔风格造像多具有仪轨严格、线条简练的特征,此件金刚橛正为个中佳作。金刚橛原为武器,以锐利为特性,后被藏传佛教吸收为法器,表示诛灭十方魔障,象徵如来金刚之智慧大用,以钢铁铸橛正象征金刚橛具有天铁般无坚不催的金刚特质,破除诸般愚智妄想。拍品整体精雕细琢,顶饰莲座托火焰升腾,下接橛杆,两端饰对称纽结,中为仰覆莲台,其间封存轮回、涅槃,下部为三棱橛刃,代表对三世和三界的控制。全器雕工精湛,材质细密,比例匀称,为上佳供养法器。

Lot 62 尼泊尔早期 释迦牟尼佛

形式:十二世纪尼泊尔

质地:红铜鎏金

尺寸:16 cm Height

拍品估价:600,000 - 800,000 人民币

中文说明:1.《印度与西藏的铜造像》,香港观法出版有限公司,1981年,页342,图87C:诺顿西蒙基金会藏,十二世纪,释迦牟尼佛,高35厘米2.纽约邦瀚斯,2014年3月17日,编号5

这件作品体现了尼泊尔马拉王朝早期造像的艺术美感。佛祖结跏趺坐,右手下垂轻触地面,左手结禅定印置于腹前,比例匀称,姿态自然。佛陀前额宽阔,下颚微收,成童子相;双眉高张,在眉心处交汇,眉心白毫以阴线刻画,宛如一只法螺的外形;双目俯视,钩鼻小口。此件造像骨肉结实,却又不过于粗壮,保持着早期尼泊尔造像身型的优雅,这也是推测此件作品年代较早的原因之一。袈裟轻薄,紧贴全身,领口起凸棱滚边;下摆以双线刻画衣边。双腿间与左肩上均有扇形褶皱,立体流畅,富有丝织物的质感。下承双层仰覆式莲座,莲瓣上下对称、宽阔肥润,上沿饰硕大的连珠纹,下方起高圈足。

这尊造像的年代可断定为十二世纪。尼泊尔马拉王朝之前的过渡时期(约公元 879-1200),佛陀身体的塑造继承笈多王朝萨尔纳特的样式,莲瓣造型具有浓郁的帕拉遗风。类似的作品,如诺顿西蒙基金会收藏的一尊十二世纪35厘米高的释迦牟尼佛,以及止观美术馆一尊十至十一世纪81厘米高的释迦牟尼佛。这两尊造像与此尊释迦牟尼佛造像都有着相似的神韵。这尊造像以精纯的红铜铸造,胎体厚重。表面鎏金厚重,数百年来经历尼泊尔洒净及祈愿仪式的洗礼已遭磨损,展露出底层温润的铜光,饱含了数世纪以来信众礼拜此佛像的虔敬心。

Lot 69 元 弥勒菩萨

形式:克什米尔/七世纪

质地:合金铜

尺寸:15.5 cm Height(佛); 18.3 cm Height(连座)

拍品估价:500,000 - 800,000 人民币

弥勒是释迦牟尼佛的继任者,将在未来娑婆世界降生成佛,即“未来佛”,故弥勒菩萨多作为佛教徒被救度之寄托。一般图像学上,弥勒主要依据所著衣饰分为两类:一者,着佛装之弥勒佛。二者,着菩萨装之弥勒菩萨,本尊造像属于后者。这尊弥勒菩萨头戴宝冠,束高髻,阴线刻出弯而长的眉毛,上下眼睑凸起,口鼻小巧,脸颊圆鼓,为克什米尔地区的造像特征。菩萨裸上身,佩戴简素的饰物,左手垂下持水瓶,右手举至胸前施无畏印。下着及膝僧裙,立于莲花座,莲瓣宽大扁平。这件克什米尔的早期作品,具有捏塑一般的天真稚趣,人物躯体饱满,极富蓬勃的生命力,具有独特的美感与趣味。

Lot 77 元 释迦牟尼诞生像

形式:元宫廷风格

质地:铜

来源:广州市文物总店旧藏

尺寸:82 cm Height

拍品估价:5,000,000 - 8,000,000 人民币

中文说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天启四年(1624年),铜镀金太子诞生像,高56.8厘米北京艺术博物馆藏,元,青白釉彩绘描金释迦牟尼佛像,高51.5厘米

杂项精品一览

Lot 124 清乾隆 铜胎剔红庭院婴戏图盖盒

尺寸:14.9 cm Diam.; 7.5 cm Height

拍品估价:400,000 - 700,000 人民币

中文说明:香港苏富比,2007年4月8日,编号518

拍品为圆形盖盒,铜胎,通体髹朱漆,以深雕、高浮雕法饰婴戏图。盒盖面及侧面皆饰庭院背景,山水亭榭、人物树木;童子或骑竹马,或放鞭炮,或摔跤,情景生动。盖壁与盒身雕童子斗蟋蟀、斗鸡、捉迷藏等图案。景物与人物虽多,但层次清晰,空间深远。此盒髹漆肥厚,雕刻刀法精雅细密,棱线深峻有力,纹饰清晰醒目,色泽艳丽,极尽繁复,富于皇家气息,工艺精湛,代表了乾隆宫廷剔红器典型风格,乃个中精品。盖盒雕工精细纯熟,犀利深峻,棱线精密,呈现出乾隆宫廷剔红工艺崭新风貌。

据清宫档案记载,乾隆初年,造办处“漆作”大量使用宫廷牙雕名匠从事漆雕工艺,如乾隆三年十月十四日,传旨:“剔红盒若漆得时,交牙匠雕刻。”另据档案记载,此类盖盒制作需耗时一年半之久,足见此类剔红作品之费工耗时,精益求精。正因如此,乾隆宫廷剔红器传世之作较为罕见,香港苏富比曾于2007年4月8日拍出一件清乾隆铜胎剔红庭院婴戏图盖盒,当为同时期同品类之作,可资参阅。

Lot 129 清早期 黄花梨树瘤大笔筒

尺寸:16.1 cm Max Diam.(内径); 21.5 cm Height

拍品估价:500,000 - 800,000 人民币

记录:中国嘉德,2013年11月17日,编号3217

此件笔筒取整段黄花梨挖制,材壁宽厚,木质坚密细腻,木纹自然挥洒,纵意流畅,包浆自然莹润。作品取意自然形态以及天工造化,正是契合了明末清初之际文人崇尚天然的思想与趣味,于简约中彰显雅兴,虽陈于书斋之用,但可凭想千里之外,获取万物之本灵,浑然天成。整器典雅敦厚,入手沉掂,品相上佳,宛若天成,当是文房案头妙置。

Lot 137 清雍正 御制宝石蓝料八棱瓶

展览:“雍正年制”四字双行楷书款

尺寸:12.5 cm Height

拍品估价:100,000 - 180,000 人民币

中文说明:《光凝秋水-清宫造办处玻璃器》,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页124,图6

此件宝石蓝料瓶纵向八棱形,直口长颈,鼓腹圈足,棱线凸起,笔直清晰,造型挺拔秀美,端庄规整。通体呈透明宝石蓝色,色泽沉穆雅致。虽光素无纹,但以其精巧的造型,宝石般的色泽,纯净无暇的质地,一丝不苟的精细做工取胜,格调高雅,显示了清宫玻璃厂高超的技艺,为雍正时期御制料器之精品。八棱瓶造型源自唐代越窑秘色瓷,此类形制料器或始于清雍正时期,并以雍乾两朝时期作品的工艺为其巅峰。传世雍正、乾隆时期御制料器八棱瓶于市场中极为罕见,仅为个例,馆藏可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雍正宝石蓝料八棱瓶,其材料、形制、工艺与拍品相类,可资参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