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唐伯虎,今有张大千”:风流画家张大千的情史

说到张大千,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他那动辄价值成百上千万的画作,殊不知除了他的作品外,张大千的情史也是鲜有人可比的。

我们都知道明朝著名画家唐伯虎是一代风流才子,自称是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不仅因为他有才华,更是因为他风流成性。看过张大千的情史你就会知道那句 “古有唐寅,今有大千”所述不假。

婚前恋人

张大千一生与十位姑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哪怕是金庸先生笔下的韦小宝也不过只有七个女人。首先我们来说一说在张大千结婚前与其纠缠不清的两位女子:谢舜华和倪氏。

在张大千刚满十八岁的时候,家里便给他定下了一门亲事,是他从小两小无猜的姐姐谢舜华,可惜刚定下亲事没多久谢舜华就不幸重病不治离开了人世。

没过多久家里又给他定下了第二门亲事:倪氏。又没过多久,倪氏也得了重病,无奈之下张大千的家里只好又将这门亲事取消了。这是张大千正式结婚前的两门亲事,全都由于女方身体原因无奈取消。

四位妻子

在这两位之后,张大千先后娶了四个妻子,分别是其母亲曾太夫人的侄女曾庆蓉、内江人黄凝素、北平天桥京韵大鼓艺人杨婉君以及张大千的女儿张心瑞的同学徐雯波。

曾庆荣是张大千母亲曾太夫人的亲侄女,大家闺秀,性格温和,待人和善,可以说是典型的贤内助,可是和张大千结婚两年多来都没有一儿半女,这也是张大千对她越发冷淡的一个重要原因,又过了几年曾庆荣终于怀上了一个女儿,也就是张大千的大女儿张心庆。

但是这并没有让他们之间的感情有所缓和,索性曾庆荣也将自己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女儿的身上,不再过问张大千的生活。

黄凝素是内江人氏,对诗画略有研究,而且长相眉清目秀,嫁给张大千的时候还未成年,前前后后的为张大千育有八个子女。这黄凝素也是张大千众多妻子中最有个性的一个,颇有一些女中豪杰的意思,敢于为了自己的感情反抗,和张大千的感情最终以离开结束,这个我们后面还会说到。

张大千的第三位妻子叫杨婉君,在嫁给张大千后,张大千将她的名字改成了杨宛君,据说张大千与杨宛君是在北平的天桥上第一次相遇,当时杨宛君在天桥上唱着京韵大鼓,张大千被她那纤细的双手所吸引,无法自拔。

还有人称,张大千为了得到杨宛君,曾经让黄凝素去劝说杨宛君,最终成功的将杨宛君迎娶回家。在张大千去敦煌临摹壁画的时候,陪伴在他身边的就是杨宛君。

自从杨宛君嫁给张大千以后,张大千对待黄凝素也远不如之前好了,黄凝素心如死灰,不再对张大千抱有幻想,沉醉在麻将桌上,最终和张大千离婚,和一个比她小很多的男子一起远走高飞。

而张大千也觉得自己对黄凝素很不公平,心里一直对她抱有歉意,给了她一笔数额很大的钱,让她去追寻自己的爱情。

要说这张大千的第四个妻子更是了不得,了不得在哪里呢?她和张大千的年龄差了三十多岁!张大千的第四个妻子叫徐雯波,是张大千的女儿张心瑞的女同学。

这徐雯波从小就仰慕张大千的才华,求着自己的同学张新瑞想和张大千见一见,张新瑞无奈之下只能将自己的同学引荐给了自己的父亲张大千,而张大千也被徐雯波的气质所吸引,虽然两人年龄相差很多,此时的张大千已经年过半百了,但是哪个女孩子能经受得住一个成熟男人的诙谐幽默,体贴入微呢?

更何况这张大千还是徐雯波从小仰慕的人,所以在张大千的苦苦追求下,很快俘获了徐雯波的芳心。可是两家人并不愿意接受两人的这场姻缘,但是在徐雯波怀上了张大千的孩子后,两家人也无奈接受了这场婚事。

相比于这四位明媒正娶的妻子,张大千一生最难忘怀的还是他的 '三妹'——李秋君,李秋君的家庭背景可谓深厚,她是上海名门望族李氏三小姐,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而且这李家和张家乃是世交。

在张大千借住在李府的那段时间,和李家三小姐情投意合,志趣相投,李家的长辈也看出了一些端倪,有一天,李家长辈直接和张大千说:'我看你和秋君情投意合,就将她许配给你了。'

虽然张大千很是欣喜,但是转念一想,李家这等望族怎么会让自己的女儿嫁入别人家里做妾室,于是乎坦言道自己已有妻子,只能辜负了这段美好姻缘。虽然两个人并不是正式的夫妻,但是在李府居住的这段日子,李秋君对张大千的照顾可谓是无微不至,细致入微。 李秋君甚至为了张大千终身未嫁。

跨国恋情

张大千这一生不仅仅和国内的女子女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几位外国女子也有着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一位是朝鲜歌女池春红,还有一个日本女人山田喜美子。

1927年,张大千应一位日本商人邀约来到了朝鲜游玩,期间遇到了一位能歌善舞的朝鲜歌女,虽然两人语言不通,但却一见钟情,张大千在朝鲜的这些日子,迟春红一直陪伴其左右,从未离去,张大千作画时,她就在旁为他研墨,静静地看着他创作,张大千休息时,她就为他跳舞唱歌。

经过数月的相处,张大千对池春红喜爱有加,想要迎娶过门,由于是外籍女子,他也不敢擅作决定,写了一封书信寄回家中,信中写道:'欲向王孙问消息,银河可许小星藏。'

意思就是想要纳妾,问问家里人是否同意,果不其然,遭到了他的第二个妻子黄凝素还有他的母亲的极力反对,无奈之下张大千只好作罢。临近回国,他留给了池春红一大笔钱,帮她开了一间药店,让她不用再以卖艺为生。

虽然两人没有喜结连理,但是每年张大千都会找出一段时间来到朝鲜和池春红共度良宵。

至于那个日本女人山田喜美子,是张大千去日本购买绘画材料以及装裱字画的时候结识的,年轻貌美的山田深深吸引了张大千,在和山田在一起的这段时间,张大千赠予了她许多画作,但是这段感情最终无疾而终,原因是张大千发现山田和他在一起只是为了得到他的画作,并不是真的喜欢他。

张大千一生创作无数经典而又名贵的画作,是中国国宝级的人物,但是对于他的感情生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许多人都觉得他是一个对感情不忠诚的人,见一个爱一个。

我觉得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和他所处的时代有关系,那个时候的名门望族哪个不是三妻四妾,所以那时的人们也不觉得什么了。

(0)

相关推荐

  • 大师风流:不只好色,还有你想不到的

    不"风流好色", 怎么画得出好画? 爱情没有对错, 为什么风流指数高? 只怪侬本"多情"-- 齐白石一生娶了多个女人: 张大千与十个女子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婚恋情 ...

  • 张大千的情书,肉麻又露骨,无聊也无趣

    文/老白 张大千大概患有女人依赖症,一离开女人,似乎就失魂落魄. 与张大千有关系的女人很多很多,其中的恩恩怨怨一定也很多很多,但是,他的情色史,演绎不出什么动人的故事. 徐邦达不喜欢张大千,说他江湖气 ...

  • 张大千重情重义,一周一封国际情书,表达了自己的相思之苦

    重情重义的张大千,在自己的一生当中,不仅先后娶了四房太太,而且还结交了多位红粉知己,其中与山田喜美子辗转悱恻的爱情故事,非常值得大家津津乐道.因为与她相遇的时候,张大千已经五十四岁了,而山田喜美子又身 ...

  • 张大千的情史告诉男人:只要做到这四点,女朋友就少不了(下)

    张大千的情史告诉男人:只要做到这四点,女朋友就少不了(下)

  • 张大千的婚姻

    1943年,张大千意外发现,妻子黄凝素红杏出墙,张大千十分气愤,动手打过她几次,但念及几个孩子,未曾离婚,一天,大女儿心瑞带同学徐雯波前来拜访,没想到,这个12岁少女竟对张大千一见倾心. 那天,张大千 ...

  • 中国经典绘画--古有唐伯虎今有张大千

    张大千是当代享有世界声誉的中国画大师,也是一位风趣洒脱,重情重义之人.他一生留下很多轶事和风流韵事,但今天我们不叙风流,只赏佳作!张大千的一生,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早期专心研习古人 ...

  • 夜读 | 旗袍遇上唐伯虎,一席风流自销魂!

    图片  |  明星旗袍           音乐  |  林忆莲 古今中外,才子无数 但是 真正公认的风流才子第一名 首先想到的必然是唐伯虎 非他莫属 他的才华,世所公认 他的风流,传唱至今 诗书画三 ...

  • 【夜读日思】当旗袍遇上唐伯虎,一袭风流自销魂

    (巩俐演过秋香,风韵旗袍美) 古今中外,才子无数 但是 真正公认的风流才子第一名 首先想到的必然是唐伯虎 非他莫属 他的才华,世所公认 他的风流,传唱至今 诗书画三绝 江南第一才子 绘画上,他与沈周. ...

  • 真实的唐伯虎,不仅不风流,甚至还很悲催

    史上记载唐伯虎生性不羁,是个风 流才子,诗.文.画俱佳.他画春宫画,也正是他风 流不羁性格的表现,与他的生活情趣有很大关系,可能也是对当时官场和社会的虚伪以及封建礼教的讽刺与反抗.有人说,他以所眷恋的 ...

  • 真实的唐伯虎上天许他风流与才华,现实却给他不幸与凄凉

    说及唐伯虎,众人想到的都是唐伯虎点秋香的传奇趣事,一个风流才子的形象跃然纸上. 所以,我们大多数人了解唐伯虎都是通过影视剧,比如周星驰的<唐伯虎点秋香>. 大图模式 广告买一送一!高档精品 ...

  • 古书画欣赏:赵孟頫,唐伯虎,郑板桥 作品选

    赵孟頫,(1254年10月20日[1] -1322年7月30日[1] ),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2] ,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 ...

  • 唐伯虎《献寿图》吴昌硕《石竹图》张大千《...

    唐伯虎<献寿图> 吴昌硕<石竹图> 张大千<花鸟图> 有诗一首: 墨香如兰子夜歌 古都风貌人亦齐 量子无限无时空 此刻灵山梵幽远 (这幅花鸟图特别清香和畅,忍不住常 ...

  • 唐伯虎临《兰亭序卷》书法欣赏

    唐寅字伯虎,更字子畏,号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史,南京解元,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等.晚年信佛,有六如居士等别号.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1470年3月6日),死于嘉靖二年十二月初二 ...

  • 唐伯虎、祝枝山书画合璧《烧药图》

    明代唐寅<燒藥圖>卷,尺寸:28.8×119.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唐寅(1470-1524),吳縣人.字伯虎,號六如居士.弘治戊午(1498)年舉南京解元.詩文書畫皆妙,為明四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