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会与言传

​     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会有损耗,而不同沟通方式的信息损耗各有不同。

个人对语言的定义是:动物的听觉系统和大脑中枢对不同频率声波的编码。

海豚和虎鲸同样是社会性动物,他们依靠发出不同频率的声波传达信息,而同一物种在不同海域的种群,其发出的声波(语言)却也有足以被人类察觉的差异,像极了人类的方言。

而对于诞生不过两万年的人类来说,与绝大多数现存的物种相比,我们无法证明我们这一物种是成功的。我们远未知千年以后我们会不会存在。

原古人类群落的活动范围有限,而大部分时间都在为果腹奔波,花费注意力去思考与眼下无关的事是很不划算的,他们大概不会有太长远的目光,也不大可能对大自然有什么系统性规律性的认识,自然也不会在语言上花费过多精力。

语言,就是一个聚集群落对外界事物的统一看法。最初的语言只是用来描绘具体事物的,后面的抽象化语言是人类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的产物。

既然语言是看法,那么只要能传达这看法,就可以不必使用语言,所以人类慢慢发明了文字,满足无法使用语言时的需要,这得益于人类的身体结构,一副天生适合与外界互动的身体。我至今也想不出人类的这副身体是进化的巧合,还是神的礼物。所以,文字的发明是人类脑力活动碾压众生的里程碑,却也是理解力和意会能力退化的开始。当然从简单的符号再到成熟的文字是个漫长的过程。

然而在没有语言的远古时代,可以想象,那时的沟通,只能依靠比划手势+发出各种哼哼哈哈的叫喊传达信息,可以想象是加强版的猩猩。这种信息传递方式是十分简陋,无法传达大量复杂信息,但是十分高效。

这让我想起聋哑人,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聋哑人比一般人更具灵性。我想这不是错觉。过去我认为这单纯只是他们感官补偿的结果。原本耳朵和眼睛在收集外界信息时被分配的注意力是不相上下的,哪个感官灵敏度高就多分配一些。当一个感官失灵时,另一个感官就会补偿性的被委以重任。 听觉的大门被关闭,视觉的大门被打开;听经、视觉的大门被关闭,嗅觉、触觉的大门被打开。这是十分合理的。

想象一下,如果同一个社区内的所有人都是聋哑人,他们的沟通会变得困难还是变容易呢?我认为会变容易。人脑强大的之处,就在于人自身难以想象的适应力。失去了听力和语言能力的人,会无限依赖于剩下的感官,嗅觉和视觉的潜能会当下环境中被最大程度的开发,人在社会交往中仰赖的表情及微表情分辨率会被极大的提升。因此,“察颜观色”就成了必备技能,两个人相遇,看对方的表情能推测出他心里想什么,大概就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这种意会和原始部落又何其相似呢?

语言的出现是人类增殖到达一定数量的必然结果。人口的增长意味着食物和住所的需求增加,经过迭代累加,语言系统渐渐发展、成熟。这也是分工合作的前提。一个成熟的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但不能没有语言。

(0)

相关推荐

  • 精品散文:自然秘境/雷辉志(重庆)

    <渭河文艺>第053期 生活不只有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这里的文字可能不是最好,但她最可能愉悦你                                     自然秘境 雷辉志 ...

  • 有些事,可意会也可言传。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车走直路马踏斜,相飞田字炮打隔,过河的卒儿了不得. 我喜欢看别人下棋胜过自己上阵,不全因为我是个臭棋篓子,而看别人下却是休闲,有点像看戏,落子如同大幕拉开的锣鼓叫阵,有 ...

  • 《言传身带总关情》

    <言传身带总关情>        --有心不负岁月深系列            树   丁        那是1966年初,学校为了配合"社教"准备办个阶级教育主题展览 ...

  • 读贴,与古人心灵的意会

    读帖,是一种有着鲜明特色的中国人特有的文化现象, 是书法艺术领域审美现象中一种极其高雅的精神活动. 中国书法,虽然是写出来的,但内功却在"读". 得闲,找来一部字帖, 尽管字迹洇蚀 ...

  • 意会在无言的境界中

    意会在无言的境界中 人生最高的境界是什么?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不同的看法和想法,也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感悟.有人觉得,人生最高的境界是财富.是荣誉,有人觉得人生最高 的境界是智慧.是宽容,还有人觉得人 ...

  • 高手常用但不肯言传的27个乒乓球比赛训练小技巧,拿走不谢!

    提示 爱乒乓 视频多,可以看直播:内容新,赛事资讯及时:教学资源丰富!领略国球风采,一起爱乒乓! 155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1. 你能发出多转的球,你就能接住对方多转的球.想处理好接发球,从发球开始. ...

  • 政治智慧往往不可言传,须自行意会

    [材料]<资治通鉴>汉纪 孝武皇帝 元光4年 前131年 弘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使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廷争.于是上察其行慎厚,辩论有馀,习文法吏事,缘饰以儒术,大说之,一岁中迁至左内史. [ ...

  • 廖学军:意会山川,象外而生,游离于简繁貌似之间

    廖学军,1966年3月生于广东中山.1993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供职中山日报报业集团,任中山书画院院长.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俄罗斯圣彼得堡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写意油画学会副主席,广东省美 ...

  • 文本的类型、视位与意会认知

    作者:张一兵,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南京 21002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20年第1期P21-P23 张江教授提出的中国阐释学,至少是想做如 ...

  • 默契,是无需言传的懂,拥有,便是万幸。

    默契,是无需言传的懂,拥有,便是万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