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故事』郭泽民| 博野人正说汉桓帝(六)惩恶扬善肃贪腐,力挽王朝颓势

作者:郭泽民   主播:程建辉

惩恶扬善肃贪腐,力挽王朝颓势

作者:郭泽民

桓帝刘志以智慧和胆略借用微弱的力量诛灭了强势外戚,使汉王朝重归正统。可是,由于他前十几年的韬晦之计,没有自己培植力量的机会,以至灭梁之后,朝野竟然为之一空。

当时的朝臣大体为三类人群,一是强大的外戚;二是附庸外戚的士大夫集团,他们都是有背景,有靠山,要么就是有地方声望或势力;三是宦官集团,所谓宦官,多是没有背景,没有靠山,按一般正常渠道升迁的官员。在外戚权横时,他们往往多受排挤,对外戚的倒行逆施敢怒而不敢言。桓帝刘志诛灭梁冀,就是借用了宦官的情绪,而没有造成多大的社会动荡,没有使平民百姓陷于战乱,实现了他埋在心底多年的目标。可是,当他到了亲自执政的时候,手下并没有多少精忠自己的朝臣。这时,帮助灭梁的五位宦官自恃有功,而汉桓帝感到,眼下也只有依靠他们。因为宦官与士大夫不同的地方,就是他们的权力都是直接来自皇帝本人,而不是他们的背景。相对于拥有雄厚自身实力的外戚和士大夫,皇帝可以随时对不满意的宦官给予撤换,而不必顾忌他们的家族背景和地方声望。

桓帝开始重用宦官。对灭梁有功的五位宦官单超、左悺、俆璜、具瑗、唐衡同日封侯,世称五候。

五候得势,但汉桓帝刘志依然面临着复杂的局面。得势的宦官,仍然习惯于梁冀时期的势者淫威,使得朝廷“中外服从,上下屏气”,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老百姓虽然避免了战乱流离,却不满得势官员的贪腐狂妄。桓帝对宦官多次警告,但他们自恃有功而无所收敛。面对百姓和正直官员的怨声载道,桓帝开始对他们进行限制。先是重用候览等人,分夺他们的权力。继而借他们残害百姓的罪行,对他们进行沉重的打击。

左悺当势,其兄聚敛为奸,宾客放纵,侵犯吏民。桓帝下令从严查办。左悺兄弟被迫自杀。

具瑗的哥哥因贪污被治罪,具瑗只好上还车武侯印绶,被桓帝贬为乡候。

接着,桓帝又下诏,根据单超,俆璜,和唐衡等袭候者的贪腐罪行,都降为乡候,其子弟分封者,一律免爵。

这次,桓帝大刀阔斧惩恶扬善肃贪腐,史书记为汉桓帝“一除内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