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之路

这里,是闽台文化的发祥地。
这里,是郑和下西洋的舟师驻泊基地和开洋起点。
这里,是东海之滨,是祖国大陆离台湾本岛最近的地方。
这里,一条钢铁巨龙横空出世,穿山过水,跨越海峡,连接大陆与岛屿,优美的身姿一直延伸向蔚蓝深处。
福平铁路,福州始,经长乐,抵平潭。这些吉祥、动听的地名,令人神往。仅从字面看,这条铁路就蕴含着许多美好的寓意。
福平铁路,长88公里,时速200公里,长度与速度虽不能上榜,难度却名列前茅。这条铁路,历经七年,艰辛筑成,抒写着建设者的豪情,创造了修路建桥的奇迹。
一、乡愁之眸
浩瀚东海,碧波荡漾,长空极目,水天一色。
大海无垠,浪花朵朵。这其中,格外引人注目的,是台湾海峡。我国三大海峡,台湾海峡、渤海海峡和琼州海峡,台湾海峡位居首位。一峡隔两岸,台湾海峡有太多的故事,牵动了太多国人的情感。
最能代表这种情感的,当属诗人余光中创作的这首现代诗——《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于1949年离开大陆去到台湾。 不管走到哪里,家乡一直是诗人心中深深的牵挂。他说:“从21岁负笈漂泊台岛,到小楼孤灯下怀乡的呢喃,直到往来于两岸间的探亲、观光、交流,萦绕在我心头的仍旧是挥之不去的乡愁。”
强烈的故土之念、思乡之恋,化作诗人澎湃激昂的诗情。1972年,余光中在台北厦门街的寓所内,写下了这首清新隽永的诗。
这首诗,语言真率,情感深切,脍炙人口,广为流传。但鲜为人知的是,关于这首诗,还有续章。2011年12月11日,余光中在华南理工大学讲学时,曾在千余学生面前,亲自朗读了自己为《乡愁》续写的第五段:
而未来
乡愁是一道长长的桥梁
你来这头
我去那头
此时,诗人升华了乡愁的内涵,将其化作沟通往来的桥梁,描绘出海峡两岸紧密融合在一起、共同繁荣发展的美好图景。
斯人已去,乡愁永在。现在,一座跨海大桥,一条高速铁路,即将同步开通投用,跨越海峡的沟通,有了更加便捷、快速的大能力通道。诗人的愿望,得到了第一步的实现。
君不见,东海之滨,蔚蓝深处,大桥犹如巨龙出水,高铁好似飞虹在天!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之一的福平铁路,迎来了开通运营的时刻。
福平铁路,起于福州站,终抵平潭岛,一端连接京福高铁、杭深铁路等主要通道,一端遥望海峡对岸台湾岛。凭借其距台湾新竹仅68海里的距离,可以窥探到其作为推动闽台往来、通往台湾重要通道的远景规划。
一个细节,耐人寻味。福平铁路虽然只有80多公里,但标注在线路上的里程标,却是1800多公里。为什么?因为它是京港(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里程从首都北京为起点计算而来。
一座大桥,栖息于海的中央;一条铁路,旖旎于海天之间。它是大海中领航导向的灯塔,它是盼归人望穿秋水的眼眸。
二、非凡之桥
福平铁路建设之难,难在一座大桥——平潭海峡公铁大桥。
平潭海峡是世界三大风暴海域之一,与百慕大、好望角齐名,被称为“东方的百慕大”。
这里的海况,用八个字形容:风大、浪高、水深、流急,常年惊涛骇浪。古时,这里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海底的十数个古代沉船遗址,在向人们诉说着这片大海中自古以来的“步步惊心”。
这里,每年6级以上大风超过300天,7级以上大风超过200天,掀起最大浪高近10米。这里,无风也起浪,水流速度相当于长江中下游洪峰。
在如此海域建造公铁大桥,上层是设计时速为100公里的六车道高速公路,下层是设计时速为200公里的双线I级铁路,难度极高,风险极大。世界最长、全球最难——无论是设计者,还是施工者,都用这两个“最”来表述。
一位大桥建设者坦言:每一座桥梁建设都有自己的难点,但平潭海峡公铁大桥把这些难点集中到了一起。他从港珠澳大桥项目转战平潭,一到现场就发现,新的项目施工难度甚至比港珠澳大桥更高。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永远是中国人拼搏奉献的可贵品质。2013年,随着一声令下,建设者劈波斩浪,向“建桥禁区”发起了挑战。
第一大挑战,风。
大风,是修建平潭海峡公铁大桥的最大挑战。每年6月至8月是台风季,从10月至第二年3月进入季风季。遇到大风天,施工就得暂停,建设者只能“望风兴叹”。2015年的13号超强台风“苏迪罗”,风力达到14级,狂风袭来,大浪滔天,工地的吊机被刮垮,移动板房平移了30多米。
人不能让风憋死。大桥一开工,建设者就开始与大风斗智斗勇,从“惧风者”变身“驭风者”。
不能做到呼风唤雨,至少可以摸清风浪的“脾气”。为精准追风,建设者开动脑筋,建立风浪预警机制,沿线密布监测点,实时监测风速、风向、浪涌,为施工作业输送精确气象数据。
海上建大桥,先得修栈桥。虽然脚底波涛汹涌,但在高出海面七、八米的栈桥上,却如履平地。建设者自豪地说,这是能抵御14级台风的栈桥,其造价超过了上海的房价。
面对茫茫大海,还得学会“凌波微步”。于是,建设者耗资数亿,打造了国内起重量最大、起升度最高的起重船——“大桥海鸥号”。它高大威猛,力大无比,排水量相当于一艘小型航母,现场吊装了超过10万吨的钢梁,是抗风建桥的头号功臣。
如何为大桥遮风挡雨,也是建设者必须面对的问题。为确保大桥建成后行车安全,在公路和铁路两侧设置风屏障,总延长超40公里,整体减风率达到55%以上,确保在大风环境下车辆能够正常、安全通行。
第二大挑战,硬。
平潭海峡的岩石,被称之为光板岩。亿万年来的海峡大风,带动海涌,淘走了海底的松散岩层,剩下的是硬度堪比钢铁的光板岩。
刚开始施工,建设者就被坚硬的岩床来了个下马威。第一根钢管桩桩头打进岩床1米深许,就被挤压以致严重变形,这是以前从没碰到的情况。这里的岩床之硬,超出想像。
光板岩如同“硬骨头”,更加激起了建设者的斗志。
他们知道,面对脾气倔硬的光板岩以及行踪诡异的海底孤石,比的不仅是钻探技术,还有耐心和毅力。施工过程中,建设者开展攻关,创新工艺,累计打入了1865根桩。最费神的一根,从钻进到成桩,竟用了1年6个月之久。
挑战,一个接着一个。围堰施工怎么克服强大的波浪力,极其有限的施工“窗口期”怎么把握,还有大桥钢桁梁整体制造后怎么像“乐高”一样拼装?海上的风,天空的云,以及那绚烂的落日与晨曦,都记录着大桥建设者栉风沐雨、攻坚克难的身影。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这些“硬骨头”,铁路建设者用智慧和汗水,一个一个啃了下来。海峡环境桥梁深水基础建造技术、常遇大风环境下高塔施工技术、钢桁梁整体全焊建造技术、海峡桥梁安全运营保障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均填补了国内空白。
弹指间,七年过去。经过建设者的接力奋斗,大桥顺利贯通,铁路即将开通。在辽阔蔚蓝的海面上,一座白练般的大桥凌空飞架,穿越人屿岛、长屿岛、小练岛、大练岛4座海岛,横跨三条航道。巨龙卧波,雄姿英发,好似一条海上天路。
这片高深莫测的海,那些横行肆虐的风,在勤劳智慧的人们面前,低下了高昂的头颅。
三、追风之路
风,是平潭岛的一大特产。
历史上,平潭的风大得恐怖。“狂风过处风沙起,一夜沙埋十八村”,民国版《平潭县志》载,“相传清初,浦尾十八村,一夕风起沙拥,田庐尽墟,附近各村患之。”现如今,虽然岛上风力有所减弱,但依然大得吓人。
大风,孤岛,出行不便,缺少淡水,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施工条件,考验着铁路建设者的意志,也让追风之路显得格外艰辛。
一位建设者说,“把海上孤岛一年四季的风都尝遍了”。台风呼啸而过,摧枯拉朽,让人望而生畏;冬日的海上季风,寒冷刺骨,吹得人头疼。风大得实在没地方躲时,有人想出不是办法的办法——“挖个坑跳下去,在坑里躲风”。
没有什么困难,能够吓退英勇果敢的中国人。海天一色风波处,更有行舟踏波人——追风疾速的中国高铁,亦是我们顶风冒雨砥砺前行的精神象征。
岛上的祖先们,能够想象今日的场景吗?在海岛与大陆之间,修筑起一条能跑火车、开汽车的跨海通道,后代子孙们用高铁的速度,越过海峡,穿过风浪,奔赴海岛之外的诗和远方。
从空间看,福平铁路是跨越海峡的“超级工程”,是连接大陆与岛屿的“通途大道”。但从深层分析,它更诠释了前进中的中国在“世界级难题”前,迸发出的拼搏和创造精神。
就如同面对“东方百慕大”的挑战,我们躲不掉也绕不开,只有靠自己的不断增强的能力,才能穿透惊涛骇浪,直奔预定的方向。
从时间看,福平铁路将高铁带到小岛,平潭、福州、长乐连接成“半小时经济圈”,平潭岛一步跨入高铁时代,融入全国高铁网。在这个效率和发展紧密相关的时代,福平铁路突破的是一个地区协同发展的瓶颈。
岁月变迁,人们对平潭的风有了新的认识和解读,不再“谈风色变”,而是“变风为宝”,更有人追风逐梦。来平潭吹吹风,已经成为一句流行语。大桥通达,高铁加持,平潭的旅游等资源和产业必将大放异彩。
从心间看,福平铁路纾解乡愁,寄托着我们的美好期盼。福平铁路开通后,“十三五规划”中那条从北京直通台湾的高速铁路,只剩下最后一段路程。路通,心畅,海峡隔阻的乡愁,将不再那么绵长。
总书记说过的一席话情真意切:人之相交,贵在知心,不管遭遇多少干扰阻碍,两岸同胞交流合作不能停、不能断、不能少。心手相牵的一件件民生工程,为两岸民众带来共同福祉,同时也在一点点地解开心结。
曾经,平潭是一个闭塞的小岛,孤独地矗立在海中央。如今,福平铁路让天堑变为通途,让遥远变得触手可及,就如这首小诗写的那样:
海上的风,吹来你的消息
我们紧紧相依
度过每一个日夜
每一个月明星稀
流云告诉我,你在海中央
等待我的归期
 
追风的路,送来你的消息
经历风雨相逼
我们劈波斩浪
在每一个朝朝暮夕
霞光告诉我,你在海中央
诗意地栖息
 
你是一道梯
架在海峡两端
你踏着东海的浪
镌刻了壮举
勇敢地让地动山移
 
你是一只笛
演奏动人乐曲
你追着海坛的风
迷离了潮汐
醉心地让风景旖旎
 
你轻盈的步履
掠过大地
延伸向大海里
像风一样的你
抒写着追风的奇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