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特有三字成语(作者:wayen)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上海特有三字成语

wayen

上海方言当中有些普通话里呒没的三字成语。聊天就有多种讲法,谈谈「山海经」;「嚼白糖」;「解讪话」;「吹牛皮」。

【名堂经】明堂是上古时候帝王会见诸侯、接见长者的地方。武则天时候,一个大臣写了篇文章,反对武则天建“明堂”,由于“明”和“名”的读音相同,后来“明堂”慢慢地写成了“名堂”,“明堂经”也给说成是“名堂经”了。后人将稀奇古怪别出心裁的东西称作“名堂经”了。

【花头经】【花样经】名堂经上海人又称花头经,花样经,解释和名堂经是一样的。翻花样,耍花腔,稀奇古怪,别出心裁,捉摸不透。

【山海经】《山海经》是中国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现代学者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上海人讲无事閒聊为谈谈'山海经’。就是像'山海经’里边那样天南海北胡吹,海吹。

【扎台型】【出风头】“扎”是上海话的常用词,比如“扎足”,指分量足;比如“扎劲”是指来劲,有劲。汉字中“争”和“扎”同义。“台型”原指演员在舞台上的艺术亮相、表演和造型。旧时最大众的娱乐场所就是戏院,最风光的演员都活跃在舞台上。所以“台型”对于演员来说及其关键。“最开始“扎台型”就是“争台型”和“争面子”。和出风头类似,请参考“出风头”。

【解讪话】gossip又作轧三胡,聊天、闲聊。据王韬《瀛儒杂志》所述,清同光年间,胡镛(胡雪岩)是上海最出名的买办,胡公寿是上海最出名的画家,胡宝玉是上海最出名的妓女。同时,这三人是上海最有钱的名人,遂被合称“海上三胡”。“三胡”也是当时街头巷尾人们议论的对象,于是沪人称议论,闲聊为“嘎三胡”。

一说为,沪语称“拉琴”为“解琴”。解,沪语音嘎。'解子’是木匠工具锯。传统乐器中有二胡、单弦、四弦,而没有“三弦”拉弦乐器(北方乐器中有三弦弹拨乐器),于是人们把不入调门的閒聊讲作“解三胡”。

一说为,“三”是“讪”之讹。沪语中把搭腔讲作“搭讪”,如《海上花列传》:“一顿搭讪,直搭讪到搬上晚餐始罢。”而“胡”又有“胡调”之义,于是讲作“嘎讪胡”。

「解讪话」解解厌气搭讪讲閒话——聊天。

【枉东道】沪语中讲的“枉一记东道”,就是普通话中“打一下赌”的意思。有人写“行东道”。虽然“行东道”有“行侬一记”的意思。但是,我觉着这个“枉东道”更加符合上海閒话当中的意思,侬看呀,字典中“枉”有“徒然,空,白:枉然。枉自。枉费心机。”的意思,“枉东道”就是不管啥人输脱,僎要白白里做一趟东道主,僎要“白白里请大家啜一顿”或者“白白里补偿赢方”。假使“枉东道”输脱“赖急皮”不白白里'坏脱一眼分’或者不敢“枉一记”,就会得貱人家骂“忒歹佬”、“缩货”、“狗屁倒灶”。

【软脚蟹】螃蟹在换壳时最软弱,毫无抵御能力。“软脚蟹”自然就有了引申义,常用来形容软弱无能,被人欺负的倒霉蛋。这和北方话中“软柿子”有异曲同工之妙。

【轧姘头】吴语方言。非夫妻关系的男女发生性行为或同居。

【敲竹杠】指利用他人的弱点或找借口来索取财物或抬高价格。比喻利用别人的弱点或以某事为借口来讹诈。

【落帽风】形容像吹落帽子的风一样看不见,摸不着。神龙见首不见尾,捉摸不定。寻找风的影踪很难。

【装糊样】上海话“装糊涂”的意思。例句:侬不要装糊样了,这桩事体不是侬做的还会得是啥人做的?(你不要装糊涂了,这件事不是你做的是谁做的?)

【洋泾浜】洋泾浜,原是上海的一条河浜,位于从前的公共租界和法租界之间,后来被填成一条马路,即今天的延安东路。所谓“洋泾浜英语”,是指那些没有受过正规英语教育的上海人说的蹩脚英语。它的特点一是不讲语法,二是按中国话“字对字”地转成英语。

【横竖横】横竖横是上海的土语:“横竖横,拆牛棚!”。意思是没有退路了,横竖都是死,与其坐以待毙,不如绝地反击。横竖,(音王丝)是吴语中经常用于代替“反正”的词。

【捉扳头】找茬也,你有错误被人发现了,就是“被人捉牢了扳头”。“咬文嚼字”四个字太文绉绉,用上海话表述就是“捉扳头”。还有“扳雀疵”“扳皵刺”,意思和“豆腐里面挑骨头”差不多。

【骂山门】意为谩骂。山门是指寺庙观庵的正门,古代的庙观为避开市井尘俗而建于山中,称山号、设山门。旧时指那些在观庙门口无端寻衅骂人者,就叫做“骂山门”。就像是北方的“泼妇骂街”。往往是“指桑骂槐,借和尚骂贼秃”不知对象的谩骂。

【饭泡粥】白米饭加点水咕嘟咕嘟,嘟嘟开,嘟交关辰光烧一烧,叫饭泡粥。正因为喥喥喥喥像閒话多,沪语“饭泡粥”意思就是啰里八嗦。

【人来疯】千方百计寻找机会表现自我,以引起人们对自己的重视和青睐。风风火火表现自己的率真可爱,张狂到了令人厌恶的程度,像是“发疯”。于是乎人们便讥诮其为“人来疯”了。

【轧闹猛】也叫“劜闹忙”将趋时、尚奇、凑热闹、围观、管闲事等即称为“轧闹猛”。源于“闹猛”一词。勜劜,勜勒一撮堆,劜在一蜪。

【头皮撟】倔强,认死理,性格扭曲,强调理由,枉理十八条,死不认错,强硬,不见棺材不掉泪。

【门槛精】MONKEY,英语“猴子”加上汉语词根“精”,引申为聪明的、精明的,构成典型的洋泾浜英语。

【掼派头】讲排场,炫富,卖样三千,龙头譃,奢侈浪费,耍酷。

【汏脑子】汏脑子指开导、说服、训导、说教,洗脑。

【翘辫子】即死。清代男人也梳辫子,刽子手杀人时要把辫子提起,翘辫子也就成为杀头的同义词 ,后来借指死亡事例:等她翘辫子时,子女们就会争夺财产了。

近义词:呜呼哀哉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杀头,用于口语

名词:吴语骂人的话,意即死人。

例:倷个翘辫子(你这个死人)。

【一脚去】上海话“一脚去”的意思是,很快告终,一下子就完了,没指望了。一直走向死亡,指很快死去。“黄鹤一去不复返”“逝者如斯夫”。

【掼纱帽】旧时官员都戴乌纱帽,因此用纱帽比喻官职。掼纱帽,现在常用来比喻因气愤而辞职或丢下工作甩手不干了。

【野人头】是1884年,美国人在四马路一间橱窗放一个眼睛会眨,嘴巴会动,活的头号称「野人头」,卖票观览骗钞票,被拆穿后匆匆逃窜。后以「卖野人头」形容弄虚作假,虚张声势以吓人或骗人,以「摆摆野人头」形容装装样子,或者骗骗人。

【一只鼎】鼎,古代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最高等级权威。顶呱呱;呱呱叫。一只鼎,顶脱了,翘大拇指。

【硬碰硬】硬碰硬有三个解释即1.以强力对付强力;用真功夫与顽强的对手较量。2.过得硬;经得起考验。3.毫无伸缩余地。与普通话“实打实”近似。

【屁照镜】上海是个移民城市,其语言源于各地,这个词来自苏州閒话。它的意思应该是“本来期望很高,最后却什么也没得;或远远低于自己的期望,落得了一场空”。子虚乌有。

“屁照镜”的出点在哪里?据说清末苏州有户人家,为儿子请了位绍兴私塾。男孩喜欢调皮捣蛋,对什么都好奇,为了整治这个调皮鬼,一天私塾老师出了一个问题:屁是什么形状?几夥大小?男孩非常好奇,回房后对着红木衣橱上的大镜子,翘起屁股脱下裤子,想等待那屁出来,看个究竟,谁知横等竖等,也没等出个屁来。小孩就向老师请教,怎么才能放出屁来?老师教他多吃黄豆、山芋和洋葱,必定有屁。于是小孩拼命吃黄豆、山芋和洋葱,隔日果然屁多,急急前往镜前,却仍看不到。家中大人看到,觉得奇怪,小孩子在镜前横照竖照,在照什么?答曰:照屁。哈哈!屁也照得镜子?——气体照镜子,自然无迹可寻。后延伸出来,苏州人管虚空没落实的东西,叫“屁照镜”。此语虽带粗鄙,却有着生猛的新鲜与极强的生命力。

【讨惹厌】这个仍源于苏州,苏州的“讨厌”“惹厌”意思不同。“讨厌”是指某人某事感到厌恶。“惹厌”是指做引起讨厌的事。“讨惹厌”有时指“讨厌”,如“俚桩事体讨厌哉。”(这件事麻烦了);也可说成“俚桩事体讨惹厌哉。”“讨惹厌”有时指“惹厌”,如“倷覅去惹厌阿。”(你不要去惹事);也可说成“倷覅去讨惹厌阿。”

【趤马路】就是北方人所说的“逛街”。早先上海人家住房面积普遍偏小,而且公共娱乐场所也不如现在多,适龄男女谈恋爱也只好“趤马路”。写“荡马路”不妥,趤,逸游;荡,涤荡,扫荡,冲刷,劫掠意思。硬劲要写“荡马路”是指“放荡子,荡妇”逛街。

【轧朋友】轧朋友,动宾结构短语。轧:结交。词语原意指结交朋友。不分性别、年龄。正字“劜朋友”。人用劜,车用轧。例:梁健老师性格爽朗,善劜朋友。

随着语言的发展,本词内涵亦有外延。在某些场合下,特指找对象、谈恋爱,结交男女朋友。

【劈硬柴】上海人说的“劈硬柴”就是“AA制”。就是是聚餐、娱乐等消费后结帐时各人均摊或各自付帐的做法。AA为拉丁文缩写,是“AlgebraicAverage”的缩写。意思是“代数平均”。还有个说法,“AA”是英文“ActingAppointment”的缩写。16~17世纪时的荷兰和威尼斯,是海上商品贸易和早期资源共享资本主义的发迹之地。因为商人的流动性很强,一个人请别人的客,被请的人说不定这辈子再也碰不到了,为了大家不吃亏,彼此分摊便是最好的选择了。

还有一则充满雅趣说法抄录如下:

旧时沪上流行一种“撇兰”,大概是“劈柴爿”的源头。小说《品花宝鉴》撰云:“间或三朋四友,聚在一处,便生出事来。或是撇兰吃饭,或是聚赌放头。”据《清稗类钞·醵资会饮》介绍,“撇兰”即是众人聚餐商定出钱的一种方式,且带有游戏色彩。其法是先在纸上画一丛兰叶,叶数须和人数相符,每一茎叶底下注明出钱数目,钱数多寡不等,其中一叶不写数字。而茎叶及数字(包括不写数目之兰叶)均用小纸片覆盖,然后由用餐者每人择一叶写其名,揭晓后各人视茎底数目出钱,选择到那未写数字的兰叶者则不必掏腰包。中国画画兰叶,运笔亦如写字之撇法,故画兰叶即称“撇兰”,也叫“撇叶”,画兰醵资,因之而得“撇兰”雅名。

今之“劈柴爿”亦有称“劈硬柴”的,且已变为平均分摊,也不必画什么兰花猜谜了。商品社会的发展,“撇兰”变成了“劈硬柴”,直截了当,干干脆脆,人情所然也。

【落场势】跟北方话“给个台阶下”意思差不多。例句:“勿要弄得忒尴尬,拨伊一只'落场势’”。

【勿乐开】乐开,乐观开朗;勿乐开,无诚意,不大度,不开明,没教养,不豁达。

【想勿落】想不通,百思不得其解。放心不下,想不开。

【脚花乱】上海闲话形象、生动、有趣,上海闲话里面有许多诙谐幽默的元素。这个词本身是醉酒后的踉跄步态,引伸为乱了阵脚的意思。

【拗造型】什么是拗造型?其实就是摆POSE,搔首弄姿摆姿势。

【吃家什】上海人的“家什”就是北方人说的干活“家伙什儿”。“吃家什”就是用“家伙什儿”打人。各行各业僎有自己的“吃饭家什”,被双规的贪官污吏就是吃着“法律法规”的“家什”了。

【吃生活】上海人说“做生活”就是“干活”挣钱糊口,劳作辛苦。吃生活就是给点苦头吃吃。最直接的是皮肉之苦,如果一个人很欠打,那么别人就会请他吃生活——被打。

【吃轧头】【轧扁头】上海话中这个词就是夹在中间受气,挨批,受两头责备,形象“风箱中的老鼠两头受气”,受夹板气。

【睏扁头】 睏扁头是一句骂山门的閒话。朋友之间开开玩笑,也常常用这句閒话。没有太多的恶意。睏扁头就睏扁脱一趟,无伤大雅。

钞票人人欢喜,“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做梦竵路子想发财,偷奸耍滑勿入调弄得来钞票就是睏扁头,介便当?

【三脚猫】常用此语来泛指对某种知识、技术虽有些门径,但又不精通的人,亦喻虚有其表、不尽善、不中用的人。《輟耕錄》張明善作北樂府《水仙子》『說英雄,誰是英雄?五眼雞,岐山鳴鳳;兩頭蛇,南陽臥龍;三腳貓,渭水非熊。』意思是把沒本事的人當英雄,將五眼雞當作岐山鳴鳳、兩頭蛇視為南陽臥龍,把三腳貓當成渭水飛熊了。

【无所谓】是一种高尚的大境界,是一种达观的处世姿态,是心态上的一种成熟,是心志上的一种淡泊。以无所谓的心态行走人生,行走社会,肩头轻松,脚下轻快,心里超然。无所谓可以让我们抖落身上的血渍与灰尘,轻装上阵,一身释然。无所谓可以让我们放弃生活的负担与烦恼,无虑无忧,一往无前。无所谓可以让我们超越人生的羁绊与牵累,阔步行进,一路平坦。无所谓真好!无所谓让人宽慰!无所谓让人开心!

【现世宝】1.用来形容给人丢脸、总是出丑的人。

例句:你这个现世宝,别老出去给我丢人。

现世宝:丢脸的家伙。现世,出丑、丢脸。

出处:《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的“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

2.谐音为“现世报”,属于亲近的人之间的戏谑,专指不长进的男丁。

3.按《辞海》:词语:现世宝    释义:指不成器的人。

【氽头势】是指随波逐流、碌碌无为、浑浑噩噩、稀里糊涂、不识好歹、不辨香臭之状态。

【翻毛戗】 心里发毛,想要对着干;弄到弗写意,弄到光火想要吵相骂。

【呒清头】不懂人情世故,浑浑噩噩,不明事理。

【拆烂污】做事苟且马虎,不负责任,致使事情糟到难以收拾。

【烂好人】办事无原则,凡事迁就,不辨是非,有求必应,好好先生。

【搭架子】拿捏,摆谱,耍大牌。

【借因头】诡辩,找借口,找理由。

【假约头】假装,装神弄鬼。

【露马脚】大脚马皇后露出大脚,掩藏不住,露出真相。(不算沪语特有)

【老鬼三】隐晦东西代称。

【西洋镜】有放大镜放西洋画片暗箱。拆穿西洋镜,骗局被揭穿;看西洋镜,看稀奇;看西洋镜,看白戏,看热闹。

【额骨头】意为:交好运。一般是「额骨头碰着天花板」义为:幸运之极。

【䞰虎跳】音豁,意为:翻筋斗。《康熙字典》䞰:【廣韻】【集韻】并查獲切,音啜。急走也。或作䟄。我认为䞰、䟄读音不应混为一谈,吴语读音应读如“豁”。沪语中急来急去一趟叫做“䞰一埭(音哒)”。䞰虎跳,我理解类似戏台上侧手翻,以前上海,苏州,常州方言中经常可以听到。

【敲木鱼】敲音拷,意为:经常叮嘱。根据记载,木鱼是出自唐代,明皇帝时期,是道教召集教众,讲经设斋用得法器,源于道教。《摭言》云:有一白衣问天竺长老云:'僧舍皆悬木鱼,何也?'答曰:'用以警众。'白衣曰:'必刻鱼何因?'长老不能答,以问悟卞师,师曰:'鱼昼夜未尝合目,亦欲修行者昼夜忘寐,以至于道。'(木鱼取“鱼日夜不合目”,故刻木象鱼,敲敲用以叮嘱勤奋学习、工作。)

【砑一脚】意为:强行介入。《沪谚》靠亲不老,砑食不饱(俗謂硬轧入曰砑)迭句沪谚讲:啃老啃弗到自家老,硬劲揩油吃弗饱。上海闲话讲硬劲插入排好个队伍里叫:砑到队伍里向去,挤进去叫轧进去。正字应该是“劜”,“勜劜”,介一脚、轧一脚、劜一脚。劜到勜了一撮堆人群里厢去。

文章来源:“沪语字”公众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