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传承与发展

中医几千年来几乎代代出名医,朝朝有发展。可近百年来,能流传下来的名医几乎不见了踪影,至于创新,更是寥若晨星。而原因就在于西医占据了中国医学的主导,中医被严重西化,而造成这一切的就是中医教育标准化、规模化,大学化,消灭了中医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发展环境。
中医是个性化治疗,面对同一个疾病,不同的中医诊断结果不一样,治疗方法不一样,疗效也不一样。但有一点是自明的,中医治病永远都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而这更好的方法就在无数中医的临床实验当中得来的。中医们通过互通有无,博采众长,使能够治愈的疾病越来越多,疗效越来越好,促进了中医的发展。
自从西医在中国占据了医疗的主导,中医就开始被西医所管理。
在中医的培养上,用的是培养西医的大学方法,试图标准化、规模化来培养出大量合格的中医,传统的师承培养出来的中医不被国家所承认,成为了非法行医者,他们从祖上传承下来的临床经验、中医绝技从此走向了失传。至于百家争鸣就更没有了,整个中医界只剩下了学院派一家,而且是西化的中医派。
在中医的管理者上,用的是管理西医的执业医师证制度,试图用标准化的考试来选拨出合格的中医。传统的中医是靠临床来检验的,因为中医诊断方法丰富多样,治疗方法丰富多样,它根本没有标准化的答案。比如,某一种疾病,你用这个药可以,用那个药也可以,用针灸方法可以,用中药方剂也可以,如何能够用死知识的考试对中医优胜劣汰。
在中药的管理上,用的是管理西药的《药品管理法》,试图用严格的西药标准使中药走向科学化。传统的中医的自制药都成了非法的,如果不是给中医开后门,恐怕给病人遣方用药也都成了非法制药。而我们的学院派中医呢?则开始用西药原理来验证中药,几十年管理下来,中药彻底被废了。
不可否认,中医在发展过程中确实有自己的缺陷,最典型的就是技不外传。毕竟这些绝技在现代社会看来就相当于专利技术,它是很多中医养家护口的支撑。无偿地贡献出去,这注定是不合理的,历史上的中医也往往是通过技术互换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当然,确实也存在一些大医,无偿地把自己的临床经验贡献出去,促进了中医的发展。需要指出的是,更多的临床经验是存在于各门各派的师承当中,就是师承把它们不断传承了下来。
自从用《执业医师法》来管理中医,中医就快速走向了衰落。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它规定了学院派中医一家是合法的,所有自学和师承的民间中医都是非法的,它不仅使大量积累在民间中医手中的临床经验和中医绝技走向了失传,也使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变成了学院派中医垄断整个中医。尤其是,过去是全民皆医,不断有大量新的治疗经验和技法涌现,而现在却是学院派中医一家在搞,而且是用西医方法来改造中医。比如,在中药研究上,一直用的就是西药原理来验证中药。
中医要发展,就必须马上放开民间中医行医,再这样搞下去几十年,还会有大量的临床经验和中医绝技失传。更可怕的是,学院派中医一家独占中医市场,它们做为既得利益者,会不断对民间中医进行打压,因为一旦民间中医兴起,他们的利益会大大受损。比如,开放民间个体行医,中医院绝大多数就会倒闭;开放师承和自学的中医合法行医,中医药大学就会关门。也正是这个原因,新《中医法》下来,执业医师法仍然被纳入其中,限制民间中医行医,《药品管理法》仍然架在中医头上,限制民间中医自制药。
现在学院派中医操纵着整个中医界,他们为一己之私,处处限制中医的发展。最典型的就是中医政策的制定,表面上是为了振兴中医的发展,但实质上却是限制中医发展。难道他们就不知道这些政策制约了中医发展吗?不!他们知道,只是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愿意改罢了!
说句客观的话,当权者是不会轻易放权的,只有他们彻底玩不下去的时候,真正的中医能人才能够上去,进而改变中医的政策,促进中医的发展。这就是大乱必有大治的道理,如果他们仍然能够玩下去,现有的那些政策是绝对不会改的,中医也会进一步走向衰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