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上的“语文”两字,原来是他们写的啊!
课本上的“语文”两字,
原来是他们写的啊!

🔺 1905年直隶高等工业学堂的学生在上机械课
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全国开始开办新学堂。
当时的课程以至教材,都从西方引进,只有语文一科,教授内容仍是文言文,称为“国文”。
五四运动后,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国文课受到冲击,小学将国文改称为国语,侧重学习白话文,中学仍称国文,以学习文言文为重点。
20世纪30年代后期,叶圣陶、夏丐尊二人提出“语文”概念,并尝试编写新的语文教材,因日本侵略中国而被迫中止。

这一建议被华北政府教育机关采纳,随后推向全国,从此,“语文”成为中小学母语课程通用名称。
1949年8月,叶圣陶主持中小学语文科课程标准起草工作,并编撰《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后改称《教学大纲》)。
《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始用“语文”一名。
不仅如此,七、八十年代的“语文”课本上的题字更为叶圣陶先生题写的,现在很多“语文”教材仍沿用叶老的题字。如下:

1970年的时候,郭沫若也为“语文”教材进行题字,成为80乃至90后一批人的共同回忆。如下:

再后来,人教出版社又请启功先生题字“语文”二字,作为“语文”教材的封面使用。


🔺 翰墨缘 镜框 水墨纸本

🔺 镜芯 纸本

叶圣陶的书法气象端严,拙厚、纯朴、磊落、大方、工稳、谨严,既是他的人格品范,亦是他的笔墨旨归。
书法创作达到何种境界,属于书法艺术本体的范畴,作为“文化范畴”的中国书法,与传播、交往、教育等息息相关。
叶圣陶名言“只有做学生的学生,才能做学生的先生。”
来源:生活与艺术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