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打工人的福音!登上Nature的新技术,让你以后不用再做荧光染色了
相关推荐
-
在识别细胞结构上,AI做到了人类不能做的事情
机器之心报道 编辑:维度.陈萍 借助深度学习算法,AI 能够成功地识别出细胞中难以识别的各种不同结构,这点人类有时都做不到. 利用人工智能(AI)标记和识别细胞的 3D 结构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研究课题, ...
-
Hoechst 33342染色液试剂盒使用说明
Hoechst 33342,也称bisBenzimide H 33342或HOE 33342,是一种可以穿透细胞膜的蓝色荧光染料,对细胞的毒性较低.Hoechst 33342染色常用于细胞凋亡检测,染 ...
-
常见的高亲和细胞核染料有哪些?
常见的细胞核染料有Ethidium Homodimer-1(溴乙啡锭二聚体1).hochest染料.DAPI.PI等.一起来看看这几种染料的应用吧~ 1.Ethidium Homodimer-1 (E ...
-
第五章 荧光魔法
在二十一世纪初的时候,好莱坞有一部电影叫做<八十天环游地球>,讲的是科学家用八十天的时间环游地球的故事.电影原著来自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科幻作家凡尔纳的同名小说. 而现在,可以在几分钟的时间 ...
-
抗核抗体HEp
选自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16,39(11) 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ies,ANA)是自身免疫病(autoimmune diseases,AID)重要的血清自身抗体,ANA ...
-
荧光标记再见,AI不用染色也能看见
原文作者:Amber Dance 模型可仅通过光学显微镜图像就预测出细胞结构的位置,而无需具有毒性的荧光标记物. 一直以来,来自华盛顿西雅图艾伦细胞科学研究所的定量细胞生物学家.副总监Susanne ...
-
针灸研究登上Nature!由这位兰溪人领衔的哈佛团队破解穴位之谜
针灸起源于中国,在公元6世纪传到了朝鲜.日本等国,在现代作为替代医学传播到世界各地.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体,传统中医多用针法来治疗急性病,用灸法来治疗慢性病. 中医学中针灸治疗的理论基础在于传统的 ...
-
组建实验室仅3年,团队人均26岁,这位博导成果登上Nature
她,回国组建实验室仅三年多,带领一支平均年龄只有26岁的年轻科研团队在植物免疫学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日前,这位85后上海女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辛秀芳及其团队登上国际顶尖学术 ...
-
中国疫苗问题又登上Nature
一.新闻短讯: 2018年10月23日,Nature杂志的news刊登了一篇名为"Chinese maker of faulty rabies vaccines fined billions ...
-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首次用激光操纵反物质,登上Nature封面
机器之心发布 来源:ScienceAI 一个世纪前,实验室发现了反物质粒子的存在,拉开了物理学家们对反物质进行实验研究的序幕:40年前,普通原子的激光操纵和冷却彻底改变了现代原子物理学,促成了数项获得 ...
-
复旦儿科医院黄瑛课题组研究成果登上Nature Genetics
发现极早发型炎症性肠病新致病基因SYK! 美国东部时间2021年3月29日(北京时间2021年3月30日凌晨),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消化科主任黄瑛教授团队在JCR1区期刊.国际权威杂 ...
-
灵素系统登上Nature子刊,亿药科技基于AI化合物筛选加速新药研发
2021年6月17日,亿药科技在Nature Biotechnology(影响因子36.6)在线发表了题目为"Prediction of drug efficacy from transcr ...
-
这个登上Nature封面的「群体学习」,无需中央协调员,比联邦学习更优秀
丰色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如今,在一些疾病的诊断领域,AI的准确率已经超过了医生. 靠谱的诊断结果背后,是建立海量数据集上的机器学习. 但实际上,可用于训练的医疗数据 ...
-
不到1MB内存,手机秒生成高分辨率全息图!MIT研究登上Nature
如今,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科学家可以在智能手机上快速生成逼真的彩色3D全息图了. 从本质上说,全息图类似于从2D窗口寻找到一个3D场景的图像,每个全息图的像素都会散射掉落在其上的光波,从而使这些波以产生 ...
-
不用拆封就能读信?MIT透视技术登上Nature子刊
来自 MIT CSAIL 等机构的研究者,使用自动化的计算展平算法,在不破坏信件印章及未使用任何方式损害信件本身的情况下,成功「阅读」了一封 19 世纪三十年代的古老信件.这项研究已于近日正式发表在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