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大宋最后的丞相,用一生书写《正气歌》1
他是大宋最后的丞相,用一生书写《正气歌》1
民族英雄文天祥是宋末三杰之一,他在《过零丁洋》一诗中所写“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也是文天祥本人一生为国家赤胆忠心,坚贞不屈的写照。

文天祥是江西庐陵(吉安)人,1236年出身于一个书香人家。他的父亲文仪一生未曾为官,但以读书勤敏、学识渊博而闻名。文家德行高尚,在乡间很受尊重。
文天祥自幼深受儒家思想熏陶,对于历史上的英雄忠烈尤其景仰,立志成为像吉安籍先贤欧阳修、杨邦乂、胡铨那样名垂青史的人物。
19岁那年,文天祥参加了乡试,取得庐陵县第一名的成绩。后来他到白鹭洲书院读书,得到南宋名儒欧阳守道的指教,获益良多。如今吉安市内赣江江心的白鹭洲上,这个当年与庐山白鹿洞书院齐名的著名书院仍在。
就在这一年,文天祥来到京城临安参加了科举考试。竟然一举而中,成了皇帝钦点的状元。在殿试时,文天祥一万多字的策论以史为鉴,洋洋洒洒一气呵成。他的文采和见地让宋理宗和考官非常欣赏。这一年同登进士榜的还有同为宋末三杰的盐城人陆秀夫。
文天祥高中状元几天后就回乡了,因为他的父亲猝然离世。
守孝三年期满后,文天祥开始踏入仕途,被任命为宁海军节度判官。此时正是国家危亡的多事之秋,蒙古军队兵分三路发动全面进攻。南宋朝政却被丁大全、贾似道等奸臣把持,国势衰败。
02
这年九月,忽必烈率中路蒙军包围了鄂州(武昌)。如果蒙军顺长江而下,临安就会处在危险之中。宋理宗和满朝文武百官惊慌失措。内侍宦官董宋臣提出放弃临安,迁都去福建四明逃避战祸。宋理宗同意了,朝中也无人敢提反对意见。
文天祥认为这是动摇军心之举,他随即上了一道奏章,要求杀掉误国的董宋臣。可是昏庸的宋理宗宠信董宋臣,不仅不加采纳,反而就此疏远文天祥。文天祥愤然请求免职回乡。
后来文天祥又被朝廷召回,但仕途一直不顺。他做过刑部郎官,出任过瑞州(江西高安)知州。在被召回临安任职军器监时,又因为起草诏书中讥讽贾似道,得罪了这个奸相而被罢官。
文天祥回到家乡隐居了三年后,再度被朝廷起用,到湖南任提刑官。一年后又被调往江西赣州任知州。
1273年,荆楚战略要地襄樊被元军占领,第二年武昌陷落,接着沿江一线的黄冈﹑蕲州﹑九江和安庆的守将相继投降,只剩下郢州(钟祥)的张世杰在坚守。元军沿江东下,直逼临安。
1275年二月,贾似道率军朔江而上阻击元军。安徽铜陵丁家洲之战,南宋7万精兵被元军击溃,贾似道乘船逃往扬州。南宋朝廷风雨飘摇,急忙下诏书要求天下将领率兵勤王救驾。可是响应者却寥寥无几,只有赣州的文天祥和郢州的张世杰立即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