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辰山在第三届世界文化论坛暨第二届中华文化分论坛发言

(0)

相关推荐

  • 哲学视角下的近代人类史——哲学漫谈之四十四

        前文说中华文明对西方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整体改造是个必然趋势,这样的狂言浪语式预言有什么理论和现实依据呢? 细品之下,我们会发现,近代世界历史就是一部经济全球化发展史,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普遍提升 ...

  • 闲言碎语(130)

    西方文明统治了世界五百年,从与终极文明对比的静态角度看,是错误地主导了世界文明五百年,但从文明发展的动态角度,却是为实现文明最后跃迁蓄量效率最高的五百年.功过相抵,功大于过. 这五百年里,即便错得再多 ...

  • 《回眸人生》补记(十二)参加2019中国实学大会

    <回眸人生>补记(十二)参加2019中国实学大会 2019年12月14日,由中国实学研究会主办的,主题为"新实学 新实践"的2019中国实学大会,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来 ...

  • 闲言碎语(152)

    这哲学写作是真烦人,因为哲学难在大道至简.一个浅显的哲学道理,想要通过当面对话说服立场相反的人,一般不可能,因为需要在辩论中找到双方共同认可的逻辑前提太难,会在无果的针锋相对中浪费大量时间成本,因而一 ...

  • 没文化,真可怕!

    今见总书记讲起了文化自信,忽觉自学哲学的我都早有了这种自信,中央却才发出号召,说明党的组织建设远比个人觉悟还要保守得多--虽然人的所有思想与行为都离不开哲学的正确和错误指导,但我们却不敢或不能大张旗鼓 ...

  • 在乌托邦情怀的普遍性中解读终极文明的实现路径

    乌托邦是哲学化到最高处的哲学先贤们的共同情怀,正常哲学化的人当然也一样具备此种情怀.乌托邦,是基于对现实的充分理解基础上的合理假设. 这种能力人人都有,只不过因为各自理解现实--也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

  • UC头条[文萃]列宁思想的时代意义

    列宁的资本主义理论由于把握住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新时代,所以也就开创了一个理论新时代.从今天的眼光来看,列宁在继承第二国际诸多理论家思想基础上所确立的帝国主义理论范式,所发现的资本主义新的历史阶段的结 ...

  • 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精神因素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原标题: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精神因素(主题) --贺<马克思主义三个来源经典著作译丛>出版(副题) <马克思主义三个来源经典著作译丛>开始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了 ...

  • 哲学与道文化互译所必然引发的剧变

    之所以敢说现在是无神论时代到来的关键前夜,是因为我这个自学哲学的白丁发现了用中国道文化主动调和西方哲学一贯调和不了的唯物与唯心冲突的路径.我发现,哲学与道一样,在有人的地方无处不在.处处在,区别是,没 ...

  • 道与哲学互补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哲学与道文化可以在互译中互补,因为它们都是属于全人类的公共文化产品,从不是哪个民族的专利,这是由人的社会属性决定的. 人的社会属性与国界无关,反而是国界一直在现实地阻碍人的社会属性的最大化发挥,从而用 ...

  • 世道人心不齐现象背后的本质(连载)之五——人性的扭曲

    五.人性的扭曲 以上是我在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指导下,带着哲学常识化的目的,对人类社会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所做的一次再思考和再认识.我深信,如果人人都能形成与我一样的客观认识,世道人心不齐的混乱很有可能在类 ...

  • 什么是哲学的最高境界?

    哲学的最高境界就是正确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到治国理政,中到企事业管理,小到个人工作,学习,生活的灵活应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哲学,是我国顶层设计的理论基础,是行稳致远的思想保证,是实现奋斗 ...

  • 世道人心不齐现象背后的本质(下)

    第四章 新概念体系下对哲学的再认识 一.再谈哲学的无奈 前面关于哲学的无奈与局限已经表述很多了,可以帮助我们深刻领会哲学知易行难的特点,更可以让我们深刻体会我们现实当中治学与修身难的双重障碍.哲学即人 ...

  • 近代世界历史是人类文明融合史——哲学漫谈之四十二

        能深入解读圣人不仁,就能比较容易明白,近代中华文明曾经的没落不是绝对没落,只是相对于西方后发文明异军突起的相对没落,因为我们这个文明中的文化部分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始终是在的,落后的真正原因只在我 ...

  • 看中华文明怎样通过比较优势终结哲学史——哲学漫谈之五十六

        通过哲学常识化视角,我们可以发现,世界范围内的文明竞争本质上是文明基因完整度的较量,因为一切政治.经济现象均是文明史意义上的文化,是广义的文化现象.认识到这一点,需要借助哲学的抽象思维,通过透 ...

  • 《原著连载》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融合(54)

    原著连载(54) 第六章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特殊使命 (二) (5)张岱年晚年的哲学成就. 二是主张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新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80年代之后,社会上出现了信仰危机,张岱年说:&q ...

  • 闲言碎语(九十三)

    某种意义上,古往今来的政权兴替都是围绕着愚人群体的生存权展开的,任何执政当局,只要他们不自觉的傲慢触及了这群人的生存权底线,这个政权就必然解体,社会主义政权也不例外. 这里必须明确一下,所谓的愚人群体 ...

  • 闲言碎语(156)

    咋样?被别人用哲学扒皮的感觉很不舒服吧?!没办法,在哲学学习过程中,文明.文化这类广泛应用的大概念其实比自由.平等概念更难以把握,因为它们是与哲学平行的,所以与哲学的概念一样难以准确把握,一旦运用不当 ...

  • 不可知论的终极瓦解

    解释了逻辑与道.理之间的关系问题,忽又觉得其中说到道的全息性又有必要明确一下,因为不懂道的全息性,就无法真正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精华,更无法把中国传统道文化与西方哲学进行无缝连接的常识化互译,所以正好结合 ...

  • 【问题探讨】构建当代中国新实学要抓住三个重点

    构建当代中国新实学要抓住三个重点 贾陆英 2019中国实学大会留影 实学思潮是儒家思想发展的一个崭新阶段,在中国学术思想由古代向近代转化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中介和桥梁的作用:也为之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 ...

  • 垄断资本用垄断利润购买选票的能力正在下降

    书接上回,在看似不可调和的政治对抗中,频繁改革的社会主义中国,在政治的主导下,得以在经济方面逐渐显露比较优势,而且正试图以命运共同体的形式,把自身的经济发展优势变成文明进步的终极比较优势. 通过常识化 ...

  • 闲言碎语(155)

    文明的不成熟就是人类整体主观精神上的不成熟,精神于人是感性的,还是理性的?我认为是感性见之于理性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精神就是理,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必须通过讲理来表达. 古往今来的人没有不爱讲理的,可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