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奇丨沧桑天齐庙

 沧桑天齐庙

每年农历三月廿八,是作头村的庙会日。此会名称颇多,“小猪会”、“櫊栏会”、“打架会”。小猪会、櫊栏会好理解,是有小猪、櫊栏的村民趁此庙会出手变卖,而打架会则叫人费解,好端端的庙会为啥要打架呢?有村民说是庙会上人多眼杂,总有不长眼的外村人在庙会期间行为不规,引得村人反感,一言不合,便由动嘴改为动手。实际这种现象在其它村庙会也存在,为何只有作头的庙会叫“打架会”?

今年的三月廿八,我与俩位好友驱车来到作头天齐庙,一探究竟。

中午时分,天空碧蓝如洗,阳光热情灿烂。我站在满目沧桑的古庙门前,感受着古老而庄重的气息。庙门前两根高耸变形的木旗杆,似饱经风霜的老兵,虽已风烛残年,仍挺直腰杆屹立不倒。三间廊式的大门洞开,接纳着进出的香客。东西两侧的钟鼓楼,如穿甲戴盔的将军,威风凛凛地守护着整座古庙。

庙宇正在维修,过殿内杂乱堆放着零碎的建筑材料。后墙用帆布遮的严严实实。后院内两株古柏笼罩了整个天井。修补好窗台的东西殿,还保留着县域内几近消失的栅栏式窗户。正殿内,当中神坛供奉着东岳大帝黄飞虎,两傍立着四尊文武随从。据说,黄飞虎是商朝镇国武成王。因纣王夺妻之恨,投奔周武王反戈伐纣,后战死,被姜太公封为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之职,总管天地人间贫富贵贱,生老病死,吉凶祸福,故称“天齐神”。其祭祀之庙俗称“天齐庙”,亦称“东岳庙”。

天齐庙始建年代不详,据说最早建在佛连堡东。一年夏天,下寨河一场百年不遇的洪水把天齐庙冲毁。佛连堡之民站在堡墙上悲天怆地的喊着“漍啦!漍啦!漍啦!”眼睁睁看着洪水中的庙宇材料被冲进滹沱河,流向下游。而下游河南岸的姚家庄村民看到在洪水中随波而下的材料,欢天喜地的大呼“捞呀!捞呀!捞呀!”谁曾想,没等村民伸杆打捞,村下游斜对面大沟里又冲出一股洪水,与上游洪水汇合,行成一道无形的拦截,把整个庙宇的材料旋淤在滹沱河北岸。民众认为天意如此,后来天齐庙就重新建在了材料搁浅滩北的高地上,延续着县民的供奉,人间的香火。而失去庙宇的佛连堡和没能打捞到材料的姚家庄村民因代代口口相传这件事,至今说话的口音里一个多带漍音,一个多带捞音。

殿前树荫下的四块功德碑,记载了从明朝嘉靖二十二年至现在重修天齐庙的情况。

见我在石碑前徘徊,一位老者走过来,他精神矍铄,很健谈,滔滔不绝地说了很多,不仅解开了我心中的疑问,还告诉了我“作头村”和“雁头村”村名的来历。

原来,地处硝烟不断的繁峙界域之天齐庙,在庙会日除了为五岳独尊的东岳大帝敬戏外,崇尚武风的民众还会为神灵献上武技,以表对武成王的崇拜。起初,习武者登台切磋是点到为止。后来,有间隙者上台对垒,故意下手狠重,出现血腥。再后来,升级成打擂。并签定,台上比试,伤残不论。此风愈演愈烈,到最后竟产生了骇人的生死之约。每年庙会日,成为名正言顺的仇人纷争。百姓俗称“打架会”。多数习武之家,在庙会期间,为免纠纷及血光之灾,都禁足自家子弟去赶庙会。

时移世易,朝代更替。转瞬至北宋雍熙三年(公元986))春末。繁峙天齐庙会日在即,家住马峪庄园,驻守马兰口的杨令公,给家中儿郎下了禁足令,严禁走出大门,并派佣人监守。怎奈七郎奇心难忍,将佣人捆绑后,偷偷翻墙而出,直奔二十余里外的天齐庙。

在天齐庙擂台下,年轻气盛的杨七郎愤恨潘豹对打擂者的凶狠残忍,签下生死状,上台三拳两脚力劈了自己父亲的顶头上司潘仁美元帅之三子潘豹。自知闯下大祸的七郎,直接躲到了戍守茹越口的六哥军营。潘仁美得知消息,去杨府没有找到凶手,大发其火。杨府以生死状之约据理立争,潘仁美只好按下怒火,去安顿其子后事。一场擂台赛,给杨家埋下了祸根。

转眼月余,宋金两军在金沙滩开战,做为先锋的杨令公父子被困,死伤惨重。潘仁美按兵不动。随六哥出征的七郎因身穿士兵服饰,不引敌注意,奋力杀出重围,前往宋军兵营求救。没成想正中潘仁美诡计,污七郎临阵脱逃,令随身亲军拿下七郎,绑于军营帅旗杆上,命将士乱箭射杀。谁知七郎怒目一瞪,近身的飞矢纷纷落下。潘仁美让手下用行军喂马的草料袋套住七郎的面目,下令:“留其首级,乱箭穿心”。可怜勇猛无比的七郎被射成了刺猬,头颅被潘仁美长子潘龙带回雁门家中,祭奠死去的潘豹,躯体就地焚化。

潘龙带着七郎的首级,奔回雁门府第,用七郎的头祭过潘豹的灵位后,为掩其罪行,毁证灭据,把七郎之头装回草料袋中,扔进了雁门城南的滹沱河。那知落进河中的七郎首级,被七郎的一缕英魂付托,一夜之间,逆水而溯七十余里,回到了天齐庙的河边。

早晨时分,看庙人来河里担水,发现了河滩边鼓囊囊的草料袋。打开一看,是一 颗双目怒张的人头。赶紧报与官衙,在确认为七郎首级后,告知杨府。杨家在沿河没找到七郎躯体的情况下,用棺木装殓了七郎的首级,用七郎生前的衣冠摆放成身体样。装上马车拉向家中。当马车行至马峪河与滹沱河交汇不远处,天近黄昏,刚拐上回家的路,棺木突然掉下了马车,令人再无法移动。这是何因呢?原来是七郎英魂觉得自己一时好奇,不守父规,天齐庙打死潘豹,现今害死父兄,自己身首异处,哪有面目回归家堂?就葬在这能能瞭望见马峪庄园的地方罢了。于是杨家人用马峪河冲下的河卵石为七郎垒就了一个方圆三丈,高二丈余的墓丘,远远望去如一座黝黑的瞭望塔。多少年过去,坚硬卵石间的土壤从不长草,让人叹为奇观。

后来,在天齐庙左形成的村落以七郎事迹起名“撮头”(今称作头),而离七郎墓北不远的村落称作“硽头”(今为雁头)。

这正是:沧桑天齐庙,英烈杨忠门,千年传奇事,万古留芳名。

作者简介:糜乐平,繁城镇东城街村民,乡土文化爱好者。

(0)

相关推荐

  • 曲沃县西海村,处处有美景,景景有故事

    小编在整理资料的时候,看到了一篇关于曲沃的乡村游记,很吸引人.今天就带大家一起去看看曲沃吧,第一站--西海村. 西海村,位于县境东部,毗邻翼城,乃曲沃县史村镇下辖村.这里东.南环岭,北临滏河,西边地带 ...

  • 大年初一逛十笏园庙会

    时间2019大年初一.地点潍坊十笏园庙会. 走进文化街区,大红灯笼高挂,人群鼎沸. 各路商铺开张,到处弥漫着,节日的气氛. 在关帝庙北,东西一条街,吃玩俱全. 庙前的香火正旺,香客争相购香许愿. 登上 ...

  • 民间故事:附近发洪水,庙宇却未被淹没,退水后庙下游出4只乌龟

    文/小松 今天小送给大家讲一篇古代的民间小故事.闲话不多说了,民间小故事这就开讲了: 话说在明朝时候,儋州有一个叫郑猛的渔夫.郑猛因奋勇抗击倭寇,死在海上.当地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在村前一处荒地上建了一座 ...

  • 初识庙会

    我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去赶庙会.由于懵懵懂懂,不太明白这类活动的内容,更由于第一次参加,像是走进了大观园,茫然不知所措.因为有作业要求,所以将第一次的初感记录一下,并分享给朋友们.作业要求组片,由于自 ...

  • 【灵璧家园】灵璧北区那座明朝的古庙,有多少人还记得?

       游集张桥一一东嶽庙.明槐树 东獄古庙已不在  独留明槐诉沧桑 文/邱德龙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在灵璧县游集镇张桥村有一处百姓心中的神圣之地一一东嶽庙,历经六百余年的风雨剥蚀.战事纷争.文革推 ...

  • 献县《激战洪魔》之二十一:泛区抗洪经历

       献县抗洪救灾纪实<激战洪魔>之二十一 泛区抗洪经历 王凤鸣 滹沱河自清朝改道东流以后,西部四十八村几乎年年被淹,人民生活饥寒交迫,吃穿无着,生活十分困难,有不少人家被生活所迫就外出讨 ...

  • 八十年代洛阳老照片:埋葬关羽首级的小镇 拿着烧火棍路边打台球

    位于河南省西部的洛阳,横跨黄河,东邻郑州,西接三门峡,南依南阳,北靠焦作,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原的核心区域.历史上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长期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若问古今兴 ...

  • 为何错拜关帝林几千年老百姓发现真相不后悔~

    在<三国演义>中最受人们欢迎的人物,关羽.关羽出身于世族大家,幼年开始习武.他不仅长得高大英俊,而且文才武略都是相当有名的.他出身于184年,自从他遇到刘备.张飞后,由于彼此之间情投意合, ...

  • 2017青龙庙会.正月廿三安济圣王祈福日

    今年正月初四青龙古庙举行了掷杯仪式,确定安济圣王祈福日为农历正月廿三. 今日廿三正日,恰逢周日,便于早上九点半带家人趋车前往潮州青龙古廟朝拜安济圣王,祈求平安福祉.自2014年至今,青龙廟会已到第四个 ...

  • 安徽界首民间故事丨不见黄鹤心不死(下)

    不见黄鹤心不死(下) 赵安  搜集整理 老和尚化缘到黄家庄,黄员外又请他吹笛子.那位黄鹤姑娘自小和尚走后,就盼他早日再来.这天她正在绣楼上拿着木鱼玩,听说和尚来了,便忙将木鱼往枕边一放,朝后花园走去. ...

  • 安徽界首民间故事丨不见黄鹤心不死(上)

    不见黄鹤心不死(上) 赵安  搜集整理   大家都知道"不见黄河心不死"这句俗语,可是,却不知道这句话传错了一个字,把"鹤"字传成"河"字了 ...

  • 安徽界首民间故事丨鸡冠花

    鸡 冠 花 于中举整理   很早以前,李家庄有兄妹二人,哥哥叫李友,妹妹叫佩兰,父母早亡,兄妹俩相依为命,苦度时光. 李友长到了二十三四岁了还没有说着媳妇,心里有点着急. 这一天,太阳晒红了东山墙,李 ...

  • 民间故事丨天下第一棋手刘星云

    三界首是个大村镇,一条南北走向的大路从村中穿过.刘星云的祖上就是下棋的高手,传到刘星云这辈,南来北往的无数棋手和刘星云对弈没有不扫兴而归的.于是,刘星云就在对着大路的家门上挂上了一个牌子,上书:天下第 ...

  • 安徽界首民间故事丨当归的传说

    当归的传说 赵同心 口述 于中举 整理 传说晋国有个叫鲍兴的青年,父亲早故,家中只有老母妻子三人,小俩口恩恩爱爱,生活过得很安乐.这一年,鲍兴被晋惠公征集戍边打仗,临行时他想,近些年来秦晋两国战火不熄 ...

  • 安徽界首民间故事丨人言和乌虫

    人言和乌虫 于中举整理 相传在淮北一个山脚下,有一青年农夫,名叫信实.因为家境贫困,常到山上打柴,卖了买些油盐米面度日. 有一天,信实在山下草棵里见到了一条受伤的小黑花长虫,看它可怜就揣在怀里带回家来 ...

  • 黄冀||一部日久弥新的民间传奇——传奇小说《王家屏传奇》序言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建的自媒体平台,采取文献研究和实地探访相结合,让文史研究的成果走出文献库房和专业圈子,不断通过新发现.新求证.新视野,挖掘遗珠漏宝,传承保护历史文 ...

  • 安徽界首民间故事丨田麻搂柴火

    田麻搂柴火 ○张王氏口述 张子训整理 田麻的爹死得早,撇下他跟他娘过苦寒日子.娘纺花,田麻就扛着一把耙子,天天到那寥湖里搂柴火.说话间,田麻就成了十七八的大小伙子了. 这一天,正碰上人家割荟草,乱柴火 ...

  • 央视讲述德化白瓷传奇丨陶瓷3D打印技术助力传统瓷塑

    <瓷博士> 德化白瓷在传承上一直秉持在传统基础上坚持创新,坚守创作的理念,让中华传统文化往完美的方向发展. 在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3D打印工作室中我们率先看到了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新的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