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帝国西班牙(二):英法争霸,葡萄牙独立

西班牙的收复失地运动或者十字军战争分为了三系。

西部的莱昂王国,就是卡斯蒂利亚王国,自称是西哥特王国的继承者。

当然是真是假不重要,他的目的就是企图在征服一部分穆斯林领土以后,自称两教之主或者全西班牙的皇帝。

因为穆斯林像是满清入关一样,作为征服者,征服了多数的基督徒,所以穆斯林征服者自称两教的皇帝。

就像满清皇帝说,我不仅是满洲皇帝,同时也是汉地皇帝一样。

所以莱昂国王也要像穆斯林皇帝,做全西班牙的两教皇帝。

但这个皇帝的称呼不是正统的。

在欧洲,国王(King)和皇帝(emperor)是有明确区分的。

就算国土再大,也不能随意称帝,只能称王。

为什么,因为从法理上讲,整个欧洲,只有一个帝号,就是来自神君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

恺撒大帝席卷八荒,扫清六合,以其卓越的文治武功成为了罗马帝国的奠基者。

死后被列入众神行列,尊为“神圣的尤利乌斯”,享祀太庙。

所以恺撒之子,神族的后裔,才有资格称帝

凡人只能称国王,神才有资格称皇帝,“皇帝”称号来自于恺撒。

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帝号,是来自于罗马教廷承认的神圣罗马皇帝。

所以德语中的皇帝一词,就是来自于凯撒,Kaiser。

俄语中的沙皇(Tsar),也是来源于凯撒。

俄国大公伊凡三世迎娶了东罗马帝国末代公主索菲亚,继承了罗马的“正统”帝号。

拿破仑接受了罗马教皇的加冕方才有资格称帝。

强大的英国也希望有帝号,但无论如何也和凯撒扯不上关系。

英王乔治三世的头衔为“蒙上帝恩赐的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国王,信仰的保护者”。

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期间,英国开始迅速对外扩张,侵占了印度,英王的称号又增添了新内容。

维多利亚的称号变成了“蒙上帝恩赐的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和所有不列颠海外自治领的国王、信仰的保护者、印度皇帝”。

多了一条,印度皇帝。

于是维多利亚从此成为女皇,可以与其他皇帝平起平坐。

而这个帝号来自莫卧儿帝国,是蒙古人在印度建立的封建专制王朝,“继承”了成吉思汗的帝号。

而莱昂王国的君主给自己加皇帝的头衔,是因为君统是来自于西哥特人,西哥特是阿里乌教派,不是罗马天主教正统派,是基督教历史中一个被视为异端的派别。

所以,他也就不用服从罗马教廷钦定的那个合法的神圣罗马皇帝,因此他自称西班牙皇帝(Imperator totius Hispaniae),而不是罗马皇帝,这个皇帝的称呼是不正统的。

而在东边,巴塞罗那,就是后来的阿拉贡王国,基本上就是查理曼子孙的封建领主和法兰西领主的十字军(801)。

他们是奉德意志神圣罗马皇帝为正统,因此大都自称国王,只有偶尔才会称帝。

这个时候的法兰西国王发动十字军战争,并不是法兰西国家的战争。

因为这些十字军就像我们上一篇讲的,是一批自己打天下的封建领主。

可以说在路易十一之前,没有法兰西国家发动的战争。

法兰西的那些十字军,都是国王或领主自己掏腰包,自己去打仗,至于它能集结多少人,主要看他的能力。

如果这个国王文治武功非常厉害,那么就会有很多慕名而来的领主骑士,他们信得过这位国王,甚至抛弃自己的领地来追随他。

如果他比较懦弱,那肯定没多少人愿意跟着他,所以十字军的领袖,就是凭借自己的能力,和他是国王,或是什么公爵没什么关系。

就像我们讲英国篇的时候,征服者威廉能打进英格兰,当上英国国王,就是因为当时威廉公爵非常勇武,吸引了一批追随他的封建骑士。

而在诺曼底公国中,贵族们明确表态,这就是你公爵的私人战争,你是否有继承英格兰王位的资格,和我们没关系。

你想去打仗,就和愿意追随你的领主们去打,公国是不会为你的战争出钱的。

这就是诺曼征服。

巴塞罗那就是类似这种十字军性质的封建领主们建立的,他们之中,为宗教信仰打击穆斯林的动机肯定是有的。

但为了开疆扩土,自己想当一个大领主的动机也是有的。

比如说,我原来在法兰西只是一个小王子,因为法兰西确定了长子继承制,所以我分不到什么土地,但如果我去西班牙打败了穆斯林,就能得到一大块领地,这样的动机也是有的。

前提是你必须要有战斗力,能够保护你的附庸。

这些领主中,大部分是来自法兰西,当然其他地方也有,甚至还有叛教的穆斯林,过了一段时间后,这些差别就消失了。

阿拉贡王国就是这样形成的。

因此阿拉贡与法兰西和英格兰之间的关系就是,阿拉贡的公爵通常是法兰西国王的次子,因此阿拉贡肯定是站在法兰西王国一边的。

这就意味着,站到了英格兰国王的对立面。

而西部的莱昂王国,就是之后的卡斯蒂利亚王国,则是一个更复杂的封建体制。

因为卡斯蒂利亚是异端阿里乌教派,所以得到十字军的支持比较少。

而阿拉贡,则是正统基督教,所以受法国和意大利的影响很大。

那些具有西班牙特殊风格的,最纯正的西班牙,就是莱昂王国转变出来的卡斯蒂利亚王国。

当然,异端是没有出路的,原先阿里乌教派最终都皈依了天主教正宗。

皈依天主教的原因,就是因为西班牙卷入了欧洲封建体系的国际纠纷。

当时欧洲主要的纠纷就是英法百年战争了。

最初法兰西十字军是在巴塞罗那,当法国人进入卡斯蒂利亚的时候,英国人也来了。

英、法的十字军就开始为了争夺卡斯蒂利亚展开了斗争,使卡斯蒂利亚变成了英法百年战争的一个战场。

同时战争也在布列塔尼和诺曼底爆发,然后英、法国王不断派兵支持自己的势力。

而英法之间的冲突直接导致了葡萄牙的建立。

葡萄牙是什么,是英国十字军从穆斯林手中夺下来的。

葡萄牙北部是卡斯蒂利亚王国的一个诸侯,出于我们之前说的动机,想要自己打天下当国王,于是找到了英国十字军,组成了一支以英国骑士为主的军队,去攻击南部的穆斯林势力,并得到了大片领土,也就是今天的里斯本。

然后就在英国的支持下从卡斯蒂利亚独立了,成立了葡萄牙王国。

葡萄牙就是英国殖民输出最初的一个样本。

他是受英国特殊保护的,因为最初是由英国骑士团打下来的。

葡萄牙王国建立后,就和英国签署了协定(1373),建立了同盟关系,就是之后《温莎条约》的模板。

英、葡之间的同盟条约,从中世纪一直延续到了至今仍然有效。

这个条约,不是我们近代国际关系中的那种平等条约。

尽管葡萄牙也是王国,英格兰也是王国,但葡萄牙实际上是英国的被保护领地,两者之间不是平等的。

英国有保卫葡萄牙安全的义务,但葡萄牙对英格兰却没有保卫的义务。

英国和之后的殖民地之间,关系也是类似的。

当然,英国与其殖民地肯定有一些经济上的特殊关系,这里就不多说了。

总之,葡萄牙是在英国的支持下建立的。

十字军不断向南方进军,渐渐分成了三系,西部葡萄牙是英国势力,东部阿拉贡是法国势力。

剩下的就是未来构成西班牙主体的卡斯蒂利亚王国,仍处于英、法相互冲突、相互争霸的状态之中。

穆斯林节节败退,残余的也只能用纳贡换取平安,领土也在不断向南方平原缩退。

而此时,穆斯林残余的王国,科尔多瓦的哈里发政权崩溃了(1031),被当地的一个贵族取代了。

主要原因就是哈里发势力范围渐渐缩小,最后只剩下首都附近的平原地带。

他手下的贵族起了不臣之心,发生了类似藩镇之乱的事情。

于是科尔多瓦的哈利法国就解体成为一系列小的埃米尔王国。

西班牙的地形是比较破碎的,一块平原就有相应的山地。

巴伦西亚和格拉纳达都是可以耕种的平原地带,但也隔不了几十里就有险峻的山脉。

因此就容易被武装团体盘踞。

这些武装集团不一定是十字军,也有很多穆斯林的盗匪,甚至还有很多在双方势力之间相互倒戈的机会主义者。

不过最后都成为了基督教的势力范围。

皈依基督教并不是说我随便选一个强大的阵营,这也意味着要接受教会的训诫。

因为这些后来的虔诚的基督教领主们,一开始加入基督教肯定不是说单纯为了信仰,这里面肯定会有一些利用罗马教会的政治势力因素在里面。

也就是说,我就是想利用一下教会的势力,名义上做一个基督徒,实际中我还是按照我原来的习惯去做。

在一开始你还能做到,而过了几十年,特别是到了你儿子那一代,你肯定就没办法这么做了。

你会发现,你的老婆和儿子变成了比你更虔诚的基督徒,并且利用教会的势力,把你管起来。

这就是宗教裁判。

宗教裁判被后来的新教徒说成是西班牙绝对君主实施专制的工具。

但实际上,西班牙成为宗教裁判所的一个重要阵地,就是因为他是基督教和异教徒拉锯的战场。

很多基督徒,包括公爵之类的,他们都是新基督徒,因此在教规方面不是那么虔诚。

收复失地时期的西班牙宗教裁判所,他们一开始主要是做什么的?

就是帮原配打小三的。

因为很多新基督徒原来是穆斯林,他们成为领主后掌握了大量的资源。

而他们皈依基督教,就是像我们刚才说的,出于政治目的,所以我并不想遵守基督教教规。

那么谁能对付这些人呢,那就是宗教裁判所。

因为你已经皈依基督教了,所以只能有一个老婆,但之前我还是穆斯林的时候,我还有三妻四妾,我还很舍不得她们。

我皈依基督教后的妻子,可能就是原来四个太太当中的一员,我选择其中的一个做了我基督教的妻子。

但是我认为,我虽然名义上是个基督徒了,但之前我有四个老婆的时候,你都没有说什么,那今后应该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但是没想到,我的老婆和我受洗变成基督徒之后,他原先都不敢说什么,现在成为基督徒了,反而不能忍受了。

她不再让我找别的女人了,如果她发现我去找别的女人,她就去找主教,然后宗教裁判所就会上报罗马教廷。

我一气之下就把她杀了。

罗马教廷知道后,认为我的罪名十分严重,无法赦免,然后就交给世俗政权。

于是卡斯蒂利亚国王就得到了来自罗马教廷的裁决,而卡斯蒂利亚国王在外交上非常需要得到罗马教会的支持。

于是国王就会将我这个公爵逮捕法办,我之后在王国中肯定就混不下去了。

这种事在西班牙,经过长时间的训诫,于是原先的穆斯林,就变成了真正的天主教徒,甚至比原先出身法国和英国的骑士还要虔诚。

所以有一种说法是,凡是穆斯林征服过的地方就永远是伊斯兰。

当然这种说法有很多反例,西班牙就是其中之一。

还有我们之前讲过的奥斯曼,像是巴尔干半岛,在奥斯曼帝国崩溃后穆斯林也在他们征服的土地上消失了。

因为西班牙是一个十字军王国,所以宗教裁判在其构建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特别是卡斯蒂利亚的西班牙性质,他的法统来源就很依赖罗马教廷的支持。

因为原先卡斯蒂利亚的王统在英法争夺之下很不稳定,他要把自己从英、法、还有穆斯林建立的非正统,转变成为正统。

这个过程中,你结合中世纪欧洲的政治演变去看。

在中世纪早期,法兰西与罗马教廷的利益是一致的。

而中世纪后期,在天主教会大分裂(1378年-1417年)后,法国为了和德国、意大利争夺对教廷的控制权,所以法国和意大利出现了严重的冲突。

而卡斯蒂利亚,在英法百年战争,法国战胜英国后,想要从法国人的势力范围摆脱出来,取得强势的地位,罗马教廷是唯一的选择。

而罗马教廷在与法国闹翻以后,从罗马教廷的角度来看,这些好战的卡斯蒂利亚贵族是一个非常值得支持的对象。

把卡斯蒂利亚王国培养成为正统天主教王国的主力,把他从法国的势力和英国的势力中解放出来,变成罗马教廷在欧洲打击法国势力和英国势力的一把尖刀,对于罗马教廷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因为罗马教廷从原则上讲是一个没有武力的集团,但是他在当时享有道义上的权威,而这正是卡斯蒂利亚国王最需要的东西。

当时卡斯蒂利亚有着一时无两的西班牙方阵,双方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两者相结合,产生了特别忠诚的卡斯蒂利亚贵族,产生了卡斯蒂利亚王室的正统性,同时也产生了天主教君主名号的西班牙王国。

伊莎贝拉女王继承卡斯蒂利亚王国的王位时,她统治的就是这样一个王国。

伊莎贝拉女王和阿拉贡国王联姻合并以后,通过天主教双王形成了取代卡斯蒂利亚王国和阿拉贡王国的西班牙王国,我们下次再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