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楚客与魏元忠书(资治通鉴卷二〇八之七)

(0)

相关推荐

  • 袁崇焕的悲剧

    袁崇焕被杀的悲剧,既非皇太极施的离间计造成的,又非崇祯昏庸造成的.而是他政治上十分幼稚,咎由自取的. 第一.擅自杀毛文龙,其错一也.袁是有权杀毛,但在封建王朝,不上报朝廷批准,杀掉仅次于己的下级大员, ...

  • 魏元忠之贬(资治通鉴卷二〇八之十五)

    起初,由于武三思专擅朝廷大权,右仆射.中书令魏元忠心中常常愤懑忧郁.太子李重俊兴兵诛杀武三思的时候,正好在永安门与魏元忠的儿子太仆少卿魏升相遇,便顺便裹胁他一起入宫.太子一死,魏升也被乱兵所杀.事后魏 ...

  • 韦后临朝(资治通鉴卷二〇八之二)

    神龙元年二月甲子(十四日),唐中宗李显复位后,将他的妃子韦氏立为皇后,大赦天下:又追赠韦后之父韦玄贞为上洛王,追赠韦后之母崔氏为上洛王妃. 左拾遗贾虚己上疏劝谏,他说:"异姓之人不得封为王爵 ...

  • 姚元之哭武氏(资治通鉴卷二〇八之一)

    在政变成功,武则天被迫迁往上阳宫时,大家都喜气洋洋,只有太仆卿.同中书门下三品姚元之一个人痛哭流涕.桓彦范.张柬之很是不解,他们对姚元之说:"今天哪里是您悲哀哭泣的日子!您这样干恐怕今后要大 ...

  • 武氏死灰复燃(资治通鉴卷二〇八之三)

    张易之.张昌宗被诛灭后,洛州长史薛季昶对张柬之和敬晖说:"张易之和张昌宗这两个元凶首恶虽然已被铲除,但像吕产和吕禄这样的人还在朝中任职,锄草时如不铲除草根,终究还是会长出草来的.(二凶虽除, ...

  • 轶事二则之一(资治通鉴卷二〇八之四)

    杨元琰见武三思专擅朝政,便向唐中宗李显请求辞官,要削发为僧,唐中宗没有批准.敬晖听说这件事后对杨元琰打趣说:"要是我早一点得知此事,我就去劝陛下同意你的要求,剃光你颗胡人的脑袋,岂不是太妙了 ...

  • 武氏夺权(资治通鉴卷二〇八之五)

    神龙元年五月,唐中宗把张柬之等人以及武攸暨.武三思.郑普思等十六人都作为国家勋劳之人,赐给他们铁券,并立誓只要这些人所犯的不是谋反叛逆之罪,每个人都可以宽恕十次死罪. 癸巳(十五日),敬晖等人率领文武 ...

  • 宋氏卖友求荣(资治通鉴卷二〇八之六)

    先前,少府监丞.弘农县人宋之问和他的弟弟兖州司仓宋之逊都因依附张易之而获罪,中宗复位后被贬往岭南.兄弟二人逃回东都后,藏在友人光禄卿.驸马都尉王同皎的家中.王同皎痛恨武三思和韦后的所作所为,每当他和亲 ...

  • 非张卿家奴,何郎之有(资治通鉴卷二〇七之七)

    有一次,武则天宴请朝中权贵大臣.张易之兄弟的官职都在宋璟之上,但张易之素来惧怕宋璟,为了取悦宋璟,于是特意空出上位来请宋璟坐,并对他说:"您是当今第一人,怎么能在下位落坐呀?(公方今第一人, ...

  • 宋璟谏中宗诛囚(资治通鉴卷二〇八之八)

    处士韦月将上书控告武三思和韦皇后通奸,日后必将谋乱叛逆.唐中宗看后勃然大怒,下令将韦月将斩首.黄门侍郎宋璟上奏要求中宗依法推问,中宗见有人反对,越发愤怒.他顾不上穿戴整齐,拖着便鞋走出洛阳宫的侧门,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