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布拉特与詹明信之辩:当代中国政治与诗学的关系
相关推荐
-
辩证思维的渊薮:从柏拉图的洞穴寓言谈洞穴诗学(上)
核心提示:8月29日,中国首届贵州溶洞诗会在绥阳双河溶洞风景区举行,北塔.伊甸.梅尔等来自北京.江苏.广东.陕西等地的著名诗人,与李发模.小语.郭思思.刘华等本土诗人共二十余位与会.北塔先生主持了当天 ...
-
解读中国文化的众妙之门
解读中国文化的众妙之门 --读<诗意中国> 文/单占生 就我们大家所熟悉的.常用的解读中国文化的方式方法而言,一般来说,用儒家学说或道家学说者最多,用释家眼光解读者亦有之.这样做起来比较方 ...
-
2021【独立】前沿49-地域诗歌写作20年纪念(2000-2020)- 孙守红专评
[独立]前沿49-地域诗歌写作20年纪念(2000-2020)- 孙守红专评 编者前言:["地域诗歌写作"论]是贵州诗人.评论家孙守红与发星2010年左右相识,于6年时间陆续写出的 ...
-
【连载】2017年西方左翼思想译介 | 朗西埃、齐泽克篇
这一篇是2017年是西方左翼思想译介系列的第四篇文章. 下面是已发布文章的链接,可点击蓝字跳转▼. [连载]2017年西方左翼思想译介 | 大卫·哈维篇 [连载]2017年西方左翼思想译介 | 福柯篇 ...
-
克里斯蒂娃:女性无法被定义 / 翻译
说明:这篇访谈最早发表于<泰凯尔>第59期,采访者是「精神分析与政治」这一女权组织.原题为La Femme, ce n'est jamais ça.有多个英译本,Elaine Marks ...
-
《野马,尘埃》叙事的互文性刍论
冯玉雷先生的小说<野马,尘埃>,作为一部丝路历史文化小说自有其强烈的探索性与明显的跃升性,并呈出文学民族志的诗学风格. <野马,尘埃>书影 这样文学民族志,是以新旧唐史的中土正 ...
-
满族说部与口头传统
"流淌的记忆" 东北地域文化系列学术讲座 第五讲 满族说部与口头传统 主讲人:高荷红 高荷红:文学博士,研究员.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理论室副主任,口头传统研究中心执行主 ...
-
李明|澄怀观道---当代中国名家学术精品展
李明:字 砚冬,东方书画研究院画家,中国传媒大学美术研究院研究员,1964年生于江苏,自幼习画,进修于中央美院,83年进入著名山水画家王稼骏(已故)画室工作,悉心研习中国传统山水画. 参加国内外美术展 ...
-
昆明市司法局督导组到明信公证处开展公证行业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督导检查
公证行业突出问题专项治理 5月11日,昆明市司法局公证行业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第三督导组组长庄莉娟带领组员丁伟.夏琼梅一行来到明信公证处,就公证行业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督导组在听取了明信公 ...
-
昆明市明信公证处召开行业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推进会
公证行业突出问题专项治理 根据<全国公证和司法鉴定行业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方案>的相关要求,按照昆明市司法局党委关于全市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教育整顿的工作部署,为强化全处队伍管理和业务规范,确保行 ...
-
收到网络集邮研究会张文华先生的一枚明信
感谢张文华先生寄来一枚精美的门票邮资明信片 陆文彬 2021年3月26日打开信箱,收到网络集邮研究会张文华先生寄来的一枚精美的门票邮资明信片:收寄戳为内蒙古扎兰屯少年邮局,3月5日:落地戳为上海曹杨新 ...
-
只有三个办法可以年赚50% 文/村长视野 投禅说,讲述投资与禅的故事! 60岁的乔尔·格林布拉特(J...
文/村长视野 投禅说,讲述投资与禅的故事! 60岁的乔尔·格林布拉特(Joel Greenblatt)是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客座教授,戈坦资本(GothamCapital)创始人和合伙经理人. 戈坦资本 ...
-
周瑞君 高兆亮 :记致力于孝中体育事业的刘明信老师
作者:周瑞君 高兆亮 扎根孝义 奉献青春 --记致力于孝中体育事业的刘明信老师 刘明信老师,1934年生,临汾市洪洞县赵城人.先后在北京.太原上学.1956年,太原二师毕业,分配到孝义中学任体育教 ...
-
鉴湖诗会黄岩诗群/叶廷玉 、詹明欧等
黄岩地处东海之滨,历来不缺少诗人.从上世纪30年代出生,5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至今仍耕笔不缀的叶廷玉.夏矛到80后女诗人代表赵幼幼.西西等和90后男诗人林宋宋,整整跨越60年.从年龄梯队和性别比例上 ...
-
最新对话乔尔·格林布拉特:价值投资已死?
来源:聪明投资者 作为著名的价值投资者,乔尔·格林布拉特(Joel Greenblatt)在国内也有着不小的知名度,他与橡树资本的霍华德·马克斯的一场视频对话之前曾刷爆投资圈. 1985年,乔尔·格林 ...
-
光与眼 文/詹明
光与眼 文/詹明 太阳透过缝隙的光, 金黄笔直的剑, 深深刺入你的眼. 于是 你的眸涌出星河璀璨, 涌出木纹深奥, 涌出剔透琉璃下深藏的念. 可是 剑破不了眸中窗上的纸, 眼留不住日下光中的温. 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