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黄丕烈着迷 王国维称颂的"书棚本"什么样,古籍图文赏鉴

`“书棚本”是啥?据百度百科的解释就是南宋临安陈起父子所刻的书。因陈起所开书肆芸居楼在睦亲坊。据叶德辉《书林清话 卷二》考证:睦亲坊是当时的官巷,与近民坊平列,中隔御街;御街之对面即戒民坊一带,戒民坊一带之后即御河,河有棚桥,故此一带街巷都以棚名,其冲甚长,故分南棚、中棚两巷,尾至棚北大街,南宋时代宗学多建立于此,因此附近多书坊。睦亲坊就在棚北大街,因此陈氏刻书,多有木记,题「临安府棚北大街陈宅书籍铺印行」,或题「临安府棚北大街睦亲坊南陈宅刊本」等等。“书棚本”之名,即由此而来。(百度百科词条来自潘美月的解释)而在魏隐儒编著的《中国古籍印刷史》中,陈氏父子所刻之书只是“书棚本”之一种,当然也是最负盛名和流传至今的一种。今多用此说法。陈氏父子和江湖诗人交游甚好,因此流传至今的陈氏父子所刻书籍多为唐宋文人集,今天还能看到的有《唐女郎鱼玄机诗集》、《周贺诗集》、《王建诗集》、《朱庆余诗集》、《李丞相诗集》等。多是半页10行,每行18字,白口,单鱼尾,左右双边,字体清秀雅致,刻印精良。流传至今的“书棚本”多在公藏机构,想睹其真容,很难。网上搜罗了一些书棚本的图文资料,一起来赏鉴吧:

《唐女郎鱼玄机诗集》,现藏国家图书馆《唐女郎鱼玄机诗集》是著名的“书棚本”之一,刻印极佳,现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纸间钤满了名家印记,卷末有“临安府棚北睦亲坊南陈宅书籍铺印”的牌记。据称鱼玄机共有诗作50首,该书就辑录鱼氏诗49首,可见当时选材之用心。另外一首辑录在《文苑英华》。该套书经历代名家收藏,自明中叶以后,此书迭经朱承爵、项元汴、何焯、黄丕烈、徐渭仁、袁克文等递藏,钤印累累,灿然可观。各家不仅珍护有加,而且多有题跋,为之题咏者多达30余人。在流传数百年后,附着于正文的题跋,已超过诗集内容,不仅凸显该书之珍贵,亦为此书增添了更多文化内涵。

清代著名画家、藏书家余集绘制的鱼玄机小像黄丕烈于嘉庆八年(1803)以白银五圆购此书于兰陵缪氏。对于购书过程,黄氏有详细介绍:“《唐女道士鱼玄机诗集》,陈氏《书录解题》载其名,其书则世未之闻也。癸亥闰余之月,五柳主人以书棚本《朱庆余诗集》易余番钱十圆而去,谓是兰陵缪氏物,且闻其家多宋刻小种,皆善本,惜迟迟散出,大都为居奇计。余亦利其有,故于其始出也,不惜以重直艳之。既而五柳主人云有《鱼玄机集》,亦宋本也。余闻其名,急欲一睹。适五柳主人出吊海宁,迁延不获见所谓鱼玄机者,方怅然若有所失。忽从他处遇之,即此《唐女郎鱼玄机诗集》也。书仅十二叶耳,索白银八金。惜钱之癖与惜书之癖交战而不能决,稽留者数日矣,至是始许以五番售余,可云快哉!而后乃令百宋一廛又添一名书。”据统计,书中印章达128方之多,多为名家钤印。朱承爵收藏期间,在正文末页隶书“朱承爵鉴”四个大字,下方钤朱氏“西舜城居士”印;项元汴得书后,先后钤下“项元汴印”“项子京家藏”“项墨林父秘笈之印”“墨林秘玩”“檇李项氏士家宝玩”等十数枚印。入清后,此书由沈梥、何焯等递藏,沈氏于正文末页题有“戊戌四月得于项子协劲寒梥识”,并钤“沈梥之印”“沈木公氏图书”等印章。何焯为清初著名学者,曾在书中钤“茶仙”印。起初黄丕烈不知道“茶仙”为谁,购得此书后即有跋语,“'茶仙’一印更不知其姓名,俟博访之。”后经多方考证,终于在嘉庆十六年(1811)获知为何焯印章,续此条跋云:“'茶仙’一印是义门先生图章。辛未仲冬获观,因附志于此。”

《朱庆余诗集》现藏国家图书馆陈氏刻《朱庆余诗集》为唐人朱庆余诗的合集。朱庆余,名可久,字庆余,以字行。唐宝历二年(826)擢进士第,大和初年官秘书省校书郎。曾客游边塞。该书卷尾带有“临安府睦亲坊陈宅经籍铺印”木记,历经名家递藏。书中有季振宜题款,黄丕烈、瞿中溶跋。

书中黄丕烈跋(其一)黄丕烈跋为二则,其一称:此唐人《朱庆余诗集》,目录五叶,诗三十四叶,宋刻之极精者。余以番钱十圆易诸五柳居。初,书主人有札来云:尊藏书棚本《朱庆余集》有否?有人托售,价贵。余即订其往观。是日肩舆出金阊,过而访焉,见案头有红绸包,知必是书在其中,故郑重若斯。携归与旧藏钞本勘之,虽行款相同,捴不及宋刻之真,席氏百家唐诗本更无论矣。嘉庆癸亥闰二月,荛翁记。

书中瞿中溶跋瞿中溶跋称:张文通似是吴江人,复社中名彦也。予家藏其手札数通,乃与金孝章者。癸亥三月晦日, 荛翁出宋刻《朱庆余诗集》相赏,见卷首有文通图记,因附识册尾,亦足为是书珍重也。

《朱庆余诗集》藏书印此本还有“季振宜藏书”、“季沧苇图书记”、“徐健庵”、“乾学”、“士礼居”、“宋本”、“荛夫”、“汪印士钟”、“阆源真赏”、“振勲”、“古里瞿氏”、“铁琴铜剑楼”等印记。

《周贺诗集》今藏于国家图书馆周贺字南卿,东洛(今河南洛阳)人,早年削发为僧,法名清塞,所以《周贺诗集》又名《清塞诗集》。他的诗深得唐敬宗宝历年间杭州刺使姚合的喜爱,令其还俗复姓,改名为贺,但后来仍然隐居名山,淡泊自终。国家图书馆收藏此本卷尾镌:“临安府棚北睦亲坊南陈宅书籍铺印”条记,是周贺诗的单刻本,是现存最早、最佳之本,其收入诗比《唐僧弘秀集》所收周贺诗更全,极具版本价值。

《王建诗集》现藏国家图书馆《王建诗集》南宋陈氏书籍铺刻本,今也藏于国家图书馆。王建,字仲初。生于唐大历二年(767年),卒于唐大和五年(831年)。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出身寒微。二十岁左右与张籍相识,一道从师求学,并开始写作乐府诗。在长安时,与张籍、韩愈、白居易、刘禹锡等均有往来。大和三年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一九五九年中华书局以南宋陈解元书籍铺刻本为底本,并参照其他刊本校补排印《王建诗集》。

《李丞相诗集》是五代南唐李建勋编著的一部诗集。《李丞相诗集》二卷,收诗八十五首,南宋陈氏书籍铺刻本为最早版本。清影宋抄本,收藏于天津图书馆,入选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宋版《碧云集》和《李群玉诗集》今藏于台湾傅斯年图书馆《碧云集》是唐末诗人李中的诗集。开宝五年(972),李中任新淦县令,在此期间他将平生所作诗歌编为《碧云集》,书中收诗约300篇,多为唱和之作。《李群玉诗集》是唐诗人李群玉诗集。李群玉字文山,他曾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宋临安府陈宅书籍铺刻本《碧云集》和《李群玉诗集》皆为为黄丕烈旧藏。

道光三年(1823),黄丕烈于昆山古董铺中收得《碧云集》、《李群玉诗集》,他曾赋诗云“碧云群玉两才人,宋板唐书鉴赏真”;又曾“镌小印曰'碧云群玉之居’,钤于长笺短札,自谓得少佳趣”;其于宋刊《碧云集》亦曾题跋五则。

黄丕烈获《碧云集》、《李群玉诗集》后,曾请人影写二书。此影宋之《碧云集》,行款次第一仍宋本旧貌。书分上中下三卷;目录及卷端下题著者“登仕郎守新淦县令知镇事赐绯鱼袋李中”;目录后有刊刻牌记“临安府棚北睦亲坊南陈宅书籍铺印”一行。版心上记字数,中题卷数、叶数,下记刻工;季振宜于宋本卷末书“泰兴季振宜沧苇氏珍藏”十字,影宋本依照原样抄录。黄丕烈既有宋本,又影写副录,此间亦有一段书林掌故。黄丕烈每得好书,常与书友过往赏评。友人张金吾见到《碧云集》、《李群玉诗集》二书,亦爱之,乃至陈请荛圃割爱让书,后黄丕烈“允为之录副,月霄欣然从予,请不惜重赀酬钞胥”,此乃二书影宋本之由来。黄丕烈于影宋抄本《李群玉诗集》跋中提及此事。《爱日精庐藏书志》著录有“碧云集三卷 影写宋刊本 从吴门黄氏藏宋刊本影写”;后来收藏此影宋抄本的瞿氏亦于《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著录“此爱日精庐张氏从士礼居所藏宋本影写”,皆明此书实因张金吾之请且归之。故黄丕烈于影宋抄本《碧云集》仅跋曰“予举此本以与月霄赏析之”,又仅钤“荛圃过眼”小印。影宋抄本缮写精致,毫发毕肖。先后经张金吾及瞿氏铁琴铜剑楼收藏,钤“铁琴铜剑楼”,今藏国家图书馆。影抄之宋本迭经文征明、安岐、季振宜、徐健安等名家收藏,清末为邓邦述所得,并因而名其室曰“群碧楼”。王国维对陈氏刻书评价十分高,他曾在《两浙古刊本考》说现在所看到的明朝刊物中许多内容都是唐人的专集、总集,大多来自于陈氏经籍铺所刻的书;而唐人的专集、总集之所以流传,与陈氏铺子刊刻使其流传下来密不可分。

`

(0)

相关推荐